【讲练通】2015版高中历史配套课件: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ppt
《【讲练通】2015版高中历史配套课件: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练通】2015版高中历史配套课件: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它具有兼容百家之学、多元思的中心,它具有兼容百家之学、多元思想并立、各家平等共存、学术自由、相想并立、各家平等共存、学术自由、相互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等多方面的特互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等多方面的特点。最终形成了稷下学宫在学术上百家点。最终形成了稷下学宫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其成为当时发展学术、争鸣的局面,使其成为当时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中心。郭沫若高度评价说:繁荣学术的中心。郭沫若高度评价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展到能
2、够以学术思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就促进了学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就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步。术思想的进步。”请思考:请思考:1.1.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2.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目目标标导导航航了解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各家的核心思想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各家的核心思想理解理解各家思想产生的阶级性、时代性各家思想产生的阶级性、时代性认识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百家争鸣的意义,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一、百家争鸣的
3、表现一、百家争鸣的表现1.1.孟子、荀子与儒家孟子、荀子与儒家代表代表比较比较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地位地位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重要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奠基人百家思想的集大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成者著作著作孟子孟子荀子荀子思思想想主主张张政治思想政治思想_( (核心核心) )、民贵君轻、民贵君轻礼法并施,以礼法并施,以_为主为主人性论人性论_论论性恶论性恶论其他思想其他思想“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然观:自然观:“_”_” “制天制天命而用之命而用之”影响影响孟子孟子为四
4、书之一;被尊称为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_”_”,地位仅次于孔子,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中国对中国_具有具有深远影响深远影响 仁政仁政礼教礼教性善性善天行天行有常有常亚圣亚圣哲学哲学2.2.墨家墨家(1)(1)代表:墨子,战国时期代表:墨子,战国时期_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人,墨家学派创始人。(2)(2)主张:主张:主张主张“_”“_”“非攻非攻”。“兼爱兼爱”是没有是没有_的爱;的爱;“非攻非攻”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_。提倡提倡“_”_”,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_。(3)
5、(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_的利的利益,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益,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鲁国鲁国兼爱兼爱等级差别等级差别和平相处和平相处尚力尚力“节用节用”“”“节葬节葬”手工业者手工业者【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孔子的孔子的“仁仁”指的是爱人指的是爱人, ,与墨子的与墨子的“兼爱兼爱”思思想有很大区别。孔子的爱人是有等级差别的,而墨子的想有很大区别。孔子的爱人是有等级差别的,而墨子的“兼爱兼爱”是广博的爱,是不分等级的。是广博的爱,是不分等级的。 3.3.道家道家(1)(1)代表:庄子
6、,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代表: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提出了提出了“_”_”的观点和的观点和“_”_”的人生态度。的人生态度。 认为天与人认为天与人“_”_”,人必须顺应自然。,人必须顺应自然。(2)(2)主张主张齐物齐物逍遥逍遥不相胜不相胜4.4.法家法家(1)(1)代表:韩非,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代表:韩非,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2)(2)主张:主张: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_国家。国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历史观。(3)(3)影响影响韩非的
7、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_政治体制的需要。政治体制的需要。与与_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基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儒家儒家5.5.兵家兵家(1)(1)代表:代表:_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2)(2)思想:在著作思想:在著作_中,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中,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孙膑孙膑孙膑兵法孙膑兵法【易错提醒【易错提醒】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民主意
8、识民主意识”。从根本上讲,孟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提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提出“民贵民贵”主主张的目的是使地主阶级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和压迫人民;提出张的目的是使地主阶级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和压迫人民;提出“君轻君轻”主张的目的是使君主更有效地统治、剥削人民。主张的目的是使君主更有效地统治、剥削人民。【知识点拨【知识点拨】1.1.孔子提出孔子提出“性相近性相近”,孟子说,孟子说“人无有不善人无有不善”,荀子主张,荀子主张“性恶性恶”。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个问题?孔子、孟子、荀子对孔子、孟子、荀子对“人
9、性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性相近相近”“”“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和和“性无善无不善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2.2.对法家对法家“法法”“”“术术”“”“势势”的理解。的理解。(1)“(1)“法法”是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臣民必须遵守的。是公布于众
10、的法令、法规、法律,是臣民必须遵守的。(2)“(2)“术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要求做官的要言行一致,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要求做官的要言行一致,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吏,不称职的废黜,称职的、有能力的给予奖励和提升。吏,不称职的废黜,称职的、有能力的给予奖励和提升。(3)“(3)“势势”主要是指主要是指“权重位尊权重位尊”的权势、威势。韩非等认为只有的权势、威势。韩非等认为只有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做到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令行禁止”。有了权势也要造势,。有了权势也要造势,形
11、成威严、威势。秦始皇为自己正名,后世皇帝都要人们喊形成威严、威势。秦始皇为自己正名,后世皇帝都要人们喊“万万岁、万万岁岁、万万岁”等,都是在造势。等,都是在造势。【易错提醒【易错提醒】韩非韩非“以法为本以法为本”“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韩非韩非“以法为本以法为本”思想在当时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思想在当时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但韩非的意义。但韩非的“法治法治”不是为了不是为了“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而是为了让,而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成为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成为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工具。结合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学派的思
12、想主张及以下结合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及以下材料:材料: 墨子说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又说,又说“( (战争战争) )春则废民耕嫁树艺,秋则废春则废民耕嫁树艺,秋则废民获敛民获敛”。探究分析:探究分析:(1)(1)结合材料分析,围绕如何治理国家这一中心问题,道家、结合材料分析,围绕如何治理国家这一中心问题,道家、法家以及墨家学派各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法家以及墨家学派各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提示:提示:道家主张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实行,实行“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13、顺应时,顺应时势和民心。势和民心。墨家主张墨家主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符合广大人民要求和,符合广大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平的愿望。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严刑重罚,实行法治。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严刑重罚,实行法治。(2)(2)阅读阅读“道家和法家道家和法家”,探究分析:,探究分析:假如你是一位战国时期的君主,你会采用哪一家的学说?为什假如你是一位战国时期的君主,你会采用哪一家的学说?为什么?么?【思路分析【思路分析】法家最受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的重视,应注意法家最受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的重视,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法家思想顺应了当时形势的发展;从以下两个方面分
14、析:一是,法家思想顺应了当时形势的发展;二是,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愿望与要求。二是,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愿望与要求。提示:提示:法家。法家。依据:法家主张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需要变依据:法家主张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需要变革创新,为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君主专革创新,为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既适应了战国时期趋向统一的社会形势,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既适应了战国时期趋向统一的社会形势,也能顺应各国君主争霸的需要。也能顺应各国君主争霸的需要。(3)(3)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 ,有何价值?有何价值?提示:提示: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练通 2015 高中历史 配套 课件 12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岳麓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