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ppt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
2、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晓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孟浩然春晓春晓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
3、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
5、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诗人用一“碧碧”一一“红红”突出了莲叶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映日”与与“荷花荷花”相衬,又
6、使整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的美丽风光。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中的 春夏秋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