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课程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题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主 要 内 容一、实施的基本追求二、到现场去做研究三、实施中的教师指导四、实施中的误区一、实施的基本追求 (一)学生自己的想法 (二)学生真实的体验在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尝试自己的想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反思和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最终形成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二、到现场去做研究(一)现场的类型1自然领域的现场研究2社会领域的现场研究3自我领域的现场研究(二)现场研究的关键环节具体开展研究明确合作分工制订现场研究计划联络“守门员”为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现作准备三、实施中的教师指导活动实施中教师常遇到的问题研究课题确定后,教师是否有必要制定指导方案?
2、怎样指导才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学生想研究的问题教师不懂怎么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进展不下去了怎么办?1与学生一同投入现象“在活动中,我自己也像着迷似地感到十分愉快。”“综合学习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和儿童一起共同愉快地学习,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一)指导的艺术2倾听学习者解释(一)指导的艺术()倾听的必要性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因此,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首先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倾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倾听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问题的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解释。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创设深入
3、探究的情境、条件和契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诞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2倾听学习者解释(一)指导的艺术(2)如何倾听由一位教师的亲身经历谈起 这是某学校第一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三(1)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带着狐疑走进自己的教室。这节课,他要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选题。这些平时上课都不愿意发言的小朋友,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甚至对他们能不能提出问题,王老师都持怀疑态度。他一再地向来学校进行合作研究的大学指导者表示自己的疑虑。但进入教室五分钟,王老师的这些疑虑就统统烟消云散了。 2倾听学习者解释(一)指导的艺术(2)如何倾听 在最初的沉闷中,王老师按照事先的计划,一再对小朋友进行鼓励。大家可以提任何问题,比如
4、你身边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或者你最想了解的,任何问题都行。终于,李莉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想研究蝌蚪可以吗?爸爸从附近池塘帮我捉来的小蝌蚪昨天长出后腿了。爸爸说,它还会发生变化,我想知道,它还会怎么变。”王老师马上对李莉进行了鼓励。随着李莉脸上的表情由十分胆怯变成九分得意,教室里的情形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小朋友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我想研究宇宙。”“老师,我想研究恐龙.” “我想研究蚕宝宝”2倾听学习者解释(一)指导的艺术(2)如何倾听 起初,小朋友们还能一个一个地,有序地发言。但随着热烈气氛的升级,发言也陷入混乱。有的小朋友不等别人说完就开始陈述自己的意见;有的小朋友
5、别人发言时在下面开小会。尽管王老师几次提高嗓门提醒小朋友们要尊重别人,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但她的提醒、告诫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一节课结束了。王老师带着满脑子的杂乱想法和满耳的轰鸣离开了教室。她有些沮丧地对大学研究者说:“你们说,要老师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可是到后来,我连小朋友说的什么都听不清楚了,还怎么倾听?” 2倾听学习者解释(一)指导的艺术(2)如何倾听 教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要有一定的程序作保证 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保障(二)指导的方式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宜采用“团体指导、协同教学”的方式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可充当导师小组的协调人学校核心课题组的老师可承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
6、程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管理工作(三)指导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1如何在一个活动主题中实现自然、社会、自我三个课程开发维度的均衡与整合? 以学生为中心,挖掘主题所蕴含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使自然、社会、自我三者融为一体。(三)指导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预设的目的不是限制生成,而是提高生成的效率。不断诞生新的研究主题与研究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持续发展、迈向成功的标志。2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三)指导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3怎样处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的关系问题? 以事实研究为基础,以价值研
7、究为导向,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四、实施中的误区(一)精英主义1. 表现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生无法实施;2. 出路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具体性 ,确立“多元主义”价值观。(二)活动主义1. 表现2. 出路 将行动与反思相结合,让儿童活动而不是活动儿童。 仅有活动形式而没有活动内容,更缺乏活动反思。(三)学科主义1. 表现2. 出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师生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生的,不能将现有的学习资源包视为系统化的教材。采用固定的教材文本教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讲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四)唯科学主义1. 表现2. 出路“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科技类活动课程” 融合自然、社会与自我融合科学、艺术与道德 问题讨论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指导的时机和方向如何把握?请将个人的经验与思考与大家分享一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