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 (2).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4古代诗歌四首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古代诗歌四首 (2).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4 4 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观沧海曹曹 操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
2、军击败于赤壁。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1.正音。碣石(j
3、i) 澹(dn) 竦峙(sng zh) 萧瑟(s)2.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释义。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 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观 沧 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
4、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具体分析。明确:写景的前六句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惊人的力量;接下来的四句虚写,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暗含诗人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万物一样统一天下的胸襟。虚实相间,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明确: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
5、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5)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6、,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统一北方 建功立业(虚实结合) 观沧海 前两句:交代时间、地点第38句:实景(动静结合)第912句:虚景最后两句:附文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李
7、 白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1.题解。 闻,指听说。左迁,(指)降职。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
8、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明确: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额的深切同
9、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 对遭遇同情 对官场憎恶后两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 1.完成“思考探究”第一、二题。2.预习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王王 湾湾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古代诗歌四首 2 古代 诗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