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选修部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选修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选修部分.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范例 76】将 pH 为 5 的硫酸溶液稀释 500 倍,稀释后溶液中 c (SO42):c (H+)约为( )A.1:1 B.1:2 C.1:10 D.10:1【错解分析错解分析】根据定量计算,稀释后 c(H+)=210-8molL-1,c(SO42-)=10-88molL-1,有同学受到思维定势,很快得到答案为 B。【解题指导解题指导】题中设置了酸性溶液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的最小值不小于 110-7molL-1。所以,此题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只能近似为 110-7molL-1。【答案答案】C。【练习练习 76】 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
2、电离出来的 H和 OH浓度的乘积为 1024,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S2O32 B.NH4 C.NO3 D.HCO3 【范例范例 77】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中加入 0.1mol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A.0.1mol B.0.2mol C.0.3mol D.0.4mol【错解分析错解分析】对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没有深入的掌握,而且忽略了题目中加入的物
3、质为 Cu(OH)2。由于电解后加入 0.1mol Cu(OH)2,恰好恢复到电解前,而 0.1mol Cu(OH)2中含 0.1molCu2+,即反应过程中有 0.1molCu2+被还原,因此电解过程中共有 0.2mol 电子发生转移。错选 B。【解题指导解题指导】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2CuSO4 +2H2O 2Cu 电解= = = =+ 2H2SO4 + O2,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因此,电解前后只有铜和氧的改变,电解后加入CuO 就可以使溶液恢复原来状态。但本题提示加入 Cu(OH)2后溶液恢复原来状态,说明电解过程中不仅硫酸铜被电解,而且有水被电解(因为硫酸铜被电解完全) 。
4、0.1molCu(OH)2可以看作是 0.1mol 的 CuO 和 0.1mol H2O,因此电解过程中有 0.1mol 的硫酸铜和 0.1mol 的水被电解。【答案答案】D。【练习练习 77】 用质量均为用质量均为 100g 的的 Cu 作电极电解作电极电解 AgN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极质量相差 28g,此时两电极质量分别是,此时两电极质量分别是( )A、阳极 93.6g,阴极 121.6g B、阳极 100 g,阴极 128.0gC、阳极 91.0g,阴极 119.0g D、阳极 86.0g,阴极 114.0g 【范例范例 78】 用铁片与稀硫
5、酸反应制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 H2,下列措施不能使,下列措施不能使 H2生成速率加大的是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改用浓硫酸 C.滴加少量 CuSO4溶液 D.改铁片为铁粉【错解分析错解分析】忽略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错选 C。【解题指导解题指导】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措施有: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等。本题似乎 A、B、D 都可以实现目的。由于浓硫酸在常温条件下会将铁钝化,因此 B 措施不可行。往体系中加 CuSO4,铁与之反应生成铜并附在铁片表面,与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答案答案】B。【练习练习 78】 在在 C(s)+
6、CO2(g) 2CO(g)反应中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反应中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增大压强 增加碳的量 恒容通入 CO2 恒压充入 N2 恒容充入 N2 A B C D【范例范例 79】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小了C.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错解分析错解分析】没有真正理解量的变化
7、(体积变化引起浓度变化)关系。根据题意,当体积增大时,B 的浓度减小,因此。增大体积(减小压强)时平衡向左移动,因此 A 的转化率减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 ab。错选 BD。【解题指导解题指导】当容器的体积增大一倍时,若平衡不发生移动,B 的浓度应该为原来的 50%。但题目指出,新平衡中 B 的浓度为原来的 60%(大于 50%) ,因此说明平衡发生移动,而且朝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答案】AC。【练习练习 79】 可逆反应可逆反应 N2+3H22NH3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器,向甲容器中加入 1molN2和和 3
8、molH2,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1;在相;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加入同条件下,向乙容器加入 2 molNH3,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 Q2。已知。已知 Q24Q1,则甲容,则甲容器中,器中,H2的转化率为( ) A.20% B.25% C.75% D.80%【范例范例 80】600 K 时,在容积可变的透明容器内,反应 2HI(g) I2(g)H2(g)达到平衡状态 A。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成原容积的一半,达到平衡状态 B。按上图所示的虚线方向观察,能否看出两次平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并请说明理由。答:
9、按上图所示的实线方向观察(活塞无色透明),能否看出两次平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并请说明理由。答: 【错解分析错解分析】从实线方向观察,根据 A、B 两状态下的 I2 的浓度关系:cB(I2)=2cA(I2),误以为能观察到容器内颜色的变化。【解题指导解题指导】状态 A 与状态 B 的不同点是:pB2pA,但题设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即由状态 A 到状态 B,虽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 2 倍,但是平衡并未发生移动,所以对体系内的任何一种气体特别是 I2(g) 而言,下式是成立的:cBI2(g)=2cAI2(g) 。对第小问,可将有色气体 I2(g) 沿视线方向全部虚拟到活塞平面上犹如夜晚看
10、碧空里的星星,都在同一平面上。则视线方向上的 I2 分子多,气体颜色就深;反之,则浅。【答案答案】可以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由于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容积减半,压强增大到 2 倍时,I2()及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不变,但浓度却增大到原来的 2倍,故可以看到 I2()紫色加深。不能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因为由状态A 到状态B,平衡并未发生移动,尽管 cBI2(g)=2cAI2(g) ,但 vBI2(g)=vAI2(g) ,即视21线方向上可观察到的 I2(g) 分子数是相同的,故不能观察颜色深浅的变化。【练习练习 80】 已知某物质颜色的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与观察者的视程中的物
11、质已知某物质颜色的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与观察者的视程中的物质厚度成正比。在注射器中,存在厚度成正比。在注射器中,存在 NO2与与 N2O4的混合物,气体呈棕色,现将注射器的针筒慢的混合物,气体呈棕色,现将注射器的针筒慢慢往外拉,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混合物的颜色为慢往外拉,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混合物的颜色为( )A.从针筒的顶端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深B.从针筒的顶端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浅C.从针筒的垂直方向观察,气体颜色没有变化D.从针筒的垂直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深【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范例范例 81】 在由在由 5 种基团叫种基团叫CH3、OH、CHO、C6H5、COOH 两两组成的
12、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物质中,能与 NaOH 反应的有机物有反应的有机物有( )A.4 种 B.5 种 C.6 种 D.7 种【错解分析错解分析】题给的 5 种基团两两组合后能与 NaOH 反应的物质有:CH3COOH、C6H5OH、OHCCOOH、C6H5COOH、HOCHO、HO-COOH 共 6 种,因此易错选项 C 【解题指导解题指导】如果认真审题,把握题给限定条件即有机物,就很容易将 HOCOOH(碳酸)排除。【答案答案】B。【练习练习 81】 有甲基、苯基、羟基、羧基两两结合的物质中,具有酸性的物质种类有有甲基、苯基、羟基、羧基两两结合的物质中,具有酸性的物质种类有( )A.3 种
13、 B.4 种 C.5 种 D.6 种【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范例范例 82】 前进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划采前进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划采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利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滴定。现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利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滴定。现需用需用 480 mL 0.1 mol/L 的碳酸钠溶液,选的碳酸钠溶液,选取取 500 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 5.2 g 碳酸钠,加入 500 mL 水 B、称取 13.7 g 碳酸钠晶体配成 500 mL 溶液C、称取 5.3 g 碳酸钠,
14、加入 500 mL 水 D、称取 14.3 g 碳酸钠晶体配成 500 mL 溶液【错解分析错解分析】由于要配置 480mL0.1 mol/L 的碳酸钠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若溶质为碳酸钠,则 0.481060.1=5.2g,因此选择 A 选项;若溶质为Na2CO310H2O,0.482860.1=13.7g;因此选择 B 选项。造成错解的原因:没有注意容量瓶的规格和特点。由于容量瓶为容量 500mL,且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标线) ,因此只能用该仪器配制 500mL 的溶液;配制溶液时,所得的体积应该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加入的水的体积。 【解题指导解题指导】要配制 500 mL 0.1
15、mol/L 的 Na2CO3溶液需 Na2CO3 0.05mol。即需碳酸钠晶体:0.05 mol286 g/mol=14.3g,Na2CO3为 5. 3g,所需溶液为 500 mL,而不是加水的体积为500 mL,故 A、B、C 均不正确。【答案答案】D。【练习练习 82】 某学生进行中和滴定实验,需要用到浓度为某学生进行中和滴定实验,需要用到浓度为 0.10mol/L 氢氧化钠约氢氧化钠约 75ml,实验过程中用到,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和容量瓶。现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容量瓶,实验过程中宜选用的是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和容量瓶。现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容量瓶,实验过程中宜选用的是( ) A
16、.50mL B.100mL C.250mL D.500mL 【范例范例 83】 用下列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且无错的是(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用乙图装置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C.用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验证 NaHCO3和 Na2CO3的热稳定性【错解分析错解分析】本题易错点一是将铜的精炼原理错误迁移,忽视 H和 Al3得失电子能力强弱而错选 A。二是对装置乙中不熟悉浸有某种溶液的棉花的作用而错选 B。三是不能根据已知 NaHCO3和 Na2CO3热稳定性的相对强弱和装置特点和错选 D。【解题指导解题指导】选项 A,由于 AlCl3溶液中,H得电子能与大于 Al3,所
17、以在纯铝电极上得到的是 H2,而不是 Al。选项 B,Cu 与浓 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通过测定有 SO2生成来证明浓 H2SO4具有强氧化性,但在图乙所示的装置中,浸有稀硫酸的棉花不能吸收掉多余的 SO2,对环境造成影响,浸有稀硫酸的棉花改为“浸有 NaOH 溶液的棉花”即可达到实验目的。选项 C,在高温下 MnO2和 Al 发生铝热反应生成 Mn。选项 D,外管直接与被加热,其温度高于内管,外管盛有的 NaHCO3稍微受热就分解,无法得出 Na2CO3热稳定性大于NaHCO3的结论,应将盛放 Na2CO3和 NaHCO3的位置调换即可达到实验目的。【答案答案】C。【练习练习 83
18、】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 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C.装置丙: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范例范例 84】 某物质的结构为:某物质的结构为:。对该物质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对该物质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一个离子化合物B.该物质的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配位键两种作用力C.该物质是一种配合物,其中 Ni 原子为配位体D.该物质中 C、N、O 原子存在孤对电子【错解分析错解分析】本题给出具体物质的结构考
19、查配合物相关知识,题目基础而灵活,也易出现一是不能领会结构的具体含义而无法判断出化学键的类别。二是对配合物的结构不熟悉而不能正确判断出配位体、中心体、孤对电子等。【解题指导解题指导】选项 A,该物质分子中没有离子键,不是离子化合物。选项 B,根据结构,该物质中 H、O 原子间存在氢键、C 与其它原子间存在共价键、Ni、N 之间存在配位键,所以该物质的分子中只含有氢键、共价键、配位键三种作用力。选项 C,Ni 原子具有空轨道,是共用电子对的接受者,是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选项 D,C 原子最外层的 4 个电子全部形成成键,没有孤对电子。【答案答案】C。【练习练习 84】 有如下四种物质:有如下四种物
20、质:CH2=CH2、CHCH、H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种物质分子中,碳原子都是采取 sp2杂化B. HCHO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型,且分子中含有 4 个键C. 四种物质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D. 两种有机物与 H2发生加成反应时分子中的所有化学键发生断裂【范例范例 85】 已知已知:双烯合成也称狄尔斯阿德耳(双烯合成也称狄尔斯阿德耳(DielsAlder)反应,他们因此获得)反应,他们因此获得 1950 年的诺贝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如:尔化学奖。如:CH3CHCHCH2CH3CH3COOHCH3CH2COOHRCHCHCH2OHCrO3 CH2Cl2RC
21、HCHCHORCH2CHCH2Cl2 RCHClCHCH2HCl有机物 可由烃 A 和酯 B 按下列路线合成:COOHCOOHHOOCA 与 B 反应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 。B(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在 RuCl 作催化剂下,可由一种酯和一种炔直接加成得到,则该酯和炔结构简式分别为 和 。请用反应流程图表示以甲基1,3-丁二烯(CH3CHCHCH2) 、丙烯和苯合成的过程。H3CCHO。【错解分析错解分析】本题一共给出 4 个已知信息,正确领悟信息的实质是关键,否则及易错解,如信息是 CH2CHCHCH2和的“CC”键都打开,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含有一个“CC”的六元环,所以在解答后面的题目中看到
22、与之相关条件的反应都是成环反应,再如信息是去掉一个碳原子,将烯醇氧化为烯醛。解读信息时要一看条件二看断键部位,弄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信息正确合理导入推断或合成中,防止出现错解。如本题推写 A 与 B 的反应时,不能根据信息进行逆向推断出 C 而无法破解A、B 的结构,推出 A、B 结构后,无法将信息的成环反应迁移到新的反应中而无法写出相关方程式。【解题指导解题指导】根据已知的反应,反推 C 为,结合信息观察反应,可知 A 与 B 应该发生 DielsAlder 反应,A 为,B 为。有机 B 中本身含有酯基,炔烃中的“CC”与酯发生加成反应转化为含有“CC”的,根据原子守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题解 方法 大全 选修 部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