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经络——针刺的作用机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探索经络——针刺的作用机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经络——针刺的作用机制.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索经络探索经络针刺的作用机制针刺的作用机制摘 要:针刺的特异临床疗效主要是刺激快痛神经活动脑啡肽类抑制神经,使慢痛神经制约环路的功能正常发挥,恢复病变组织,改善组织功能。关键词:探索经络;针刺机制;脑啡肽;GABA;感觉神经增长;伤害性信息针刺向来以特异的临床疗效为世人称道,针刺有两大作用: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本篇侧重于协调阴阳作用的分析。1 经络神经及针刺案例经络系统包括两种感觉神经,即痛觉神经,一种为感受牵拉机械刺激的、有髓鞘的、属 A 纤维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快,为快痛神经;一种为感受酸度等化学刺激的、无髓鞘的、属 C 纤维的神经(不包括温度感觉神经) ,传导速度比较慢,为慢痛神经。这
2、两种神经的周围突皆为非特化的游离神经末梢,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同时释放递质(主要为神经肽) 。两种神经的胞体位于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中,是分出中枢突和周围突的假单极神经元。慢痛神经递质主要为 SP,H+、缓激肽、五羟色胺、腺苷、组胺、辣椒素等都是其刺激物。下面为针刺治疗内热的典型病例:王某,女, 32 岁,就诊于2003 年 10月 18 日,主诉:胸闷 2 天。患者 2 天前因情绪波动而感胸闷不畅,胸部如有重物压迫,乳房胀痛,攻窜作痛,心慌疲惫,太息嗳气,左胸乳房上方有2 分硬币大小结节,今在结节上方又出现一 5cm 长条索状包块,均触之软,推之可移动。除外器质性心脏病,为
3、气滞性胸闷患者。治疗方法:针刺膻中穴予宽胸理气,消散结块;用直径 0.25mm、长 25mm 毫针斜刺膻中穴,针刺深度到胸骨,行提插手法,使针感传至左胸心前区,患者即诉胸中豁然开朗,留针30min。出针后患者诉胸闷不畅等症状消失,查左胸乳房上方结节和条索状包块也消失,随访1周无异常,为临床治愈1。2 针刺作用机制的探索针刺的临床疗效主要是兴奋快痛神经和慢痛神经所致。 兴奋慢痛神经可以产生热、酸的感觉,热感是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SP 通过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扩张微血管, 同时增强代谢的结果; 酸感与代谢产物增加及神经敏感化感觉阈降低有关。兴奋快痛神经可以产生胀、重感觉,也与组织水肿和感觉阈降低有关。
4、有研究显示在正常大鼠的脊髓薄片上对脊髓背根 A 传入神经纤维进行低频(1Hz)条件电刺激,在初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背角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传递能诱发明显的长时程抑制(LTD) 。不需要 GABAA 受体或甘氨酸受体的激活(Sandkuhler 等,1997) ,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可以阻止这种 LTD 的诱导。这表明兴奋快痛神经会通过阿片肽能神经元对慢痛神经作用产生抑制影响。脑啡肽能增加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 K+电导,导致膜的超极化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激活阿片肽受体能减少无髓初级感觉神经的Ca2+内流及SP的释放。 GABA通过 GABAB 受体也有同样作用。T:脊髓投射神经元 SG:
5、伤害感受神经元 ENK:脑啡肽类神经元 +:兴奋-:抑制下面将痛觉调控的闸门学说示意图稍加改动来分析可能的快、 慢痛神经制约机制。A、C 分别为同一脊髓节段相匹配的快痛和慢痛神经纤维,T 为脊髓背角上行投射神经元,SG 为脊髓背角伤害性感受中间神经元,ENK 为脑啡肽类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如图 1 所示:A、C 都能兴奋投射神经 T;C 强刺激可兴奋 SG神经元并打开闸门,通过 T 将伤害性信息上传脑干、丘脑等高级中枢;A 可兴奋 ENK 类神经制约性调控 C,C 分支与 ENK 类神经构成反馈调节环路,C 分支释放递质兴奋,ENK 类神经突起释放抑制性 ENK 或 GABA 递质对自身兴奋性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索 经络 针刺 作用 机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