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劝学教案例文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劝学教案例文0.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劝学教案劝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劝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劝学教案 篇1一、导入新课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怀疑。没关系,荀子的劝学或许可以帮我们解惑。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板书)二、作者简介、解题、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我们看一下注释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终代表。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
2、化的作用,强调教化功能的重要。荀子这本书现存32,今日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明确:劝勉、勉励。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三、疏通文意、首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仔细看课文,留意字音、句读及语调。、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依据学生朗读状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
3、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讲解。假如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同时板书)、重点讲解学不行以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义。)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都当“比”讲)蓝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輮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容词作名词)中规。明确: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假如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中“虽无四方之忧”的“虽”也是此义)不复挺者(直)指名翻译:君子博学
4、而日(名词作状语)参省乎己,则知(通“智”,才智)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才智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指名翻译:顺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动词的“而”往往表修饰。)呼,声非加疾也,而(表转折)闻者彰(明显,显著。同“欲盖弥彰”的“彰”)。明确: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很清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利爪牙,强筋骨”),上食埃土,下(“上”、“下”名词作状语)饮黄泉,专心一也。、对“跬步”加以讲解:“步”为会意字,左脚向前跨出去,右脚再向前跨出去称为一步;“跬”是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同时指出文中的两个错误:蛟龙为
5、人们虚构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螃蟹也会打洞,只是间或借居于蛇鳝之穴,可见荀子的自然科学学问不犹如学们来得丰富。当然也有人认为荀子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才用此例。指出教材中的一个注释错误:“功在不舍”的“舍”应为“停”的意思,注释把意思译反了。、驾驭了这些字、词、句再结合注释,文章内容就不难理解了。请同学们带着理解把课文再齐读一遍。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好,说明大家对于文章有了肯定的理解。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假如仅停留在理解字词、能翻译的层面上,是不能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文章精髓的。因此,我们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了,文中荀子
6、提出的一个总观点是什么?(齐答)“学不行以已”。荀子用“君子曰”以增加文章的劝服力,就像我们写文章喜爱用名人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样。提问: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学不行以已”?明确:因为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文中哪一小节是写学习的意义的?(齐答)第节。第节是不是干脆谈学习的?(齐答)不是。下文哪里第一次谈到了学?(齐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前面几句又讲了什么内容?和这句又有何联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引导:“青于蓝”、“寒于水”两个“于”表明前后二者不同,否则无法比较。青和蓝相比、冰和水相比有怎样的改变?(齐答)前者较后者有提高。弯木可以变直、直木可以变曲、金属可以边
7、锐利,这说明它们有何变更?(齐答)它们的性状发生了变更。无论是“提高自己”还是“变更习性”都是一种改变。物可以变,那么人可以变吗?(齐答)可以。物变须要条件吗?(齐答)须要。青要经过蓝的提纯,冰要经过水的降温,直木经輮才曲,弯木受绳才直,金属就砺才利。那么人的变更须要什么条件?(用原文回答)“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认为人的学问、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需“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相当重大。齐读第节。、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需“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是学与什么的关系?(齐答)学与思的关系。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那么荀子认为二者何者更重要?(齐答)学更重要。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见学习的作用之大。学习的作用在于什么?(齐答)弥补不足。提问:作者是怎样论述学习的作用的?明确:用了四个比方。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因为人的实力是有限的。在“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的状况下,怎样才能“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用原文齐答)“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也就是要“善假于物也”。这里“善假于物”就是擅长学习。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就是因为他们擅长学习来弥
9、补自己的不足。荀子勉励人们学习,就是想让人们通过学习改造自己、去掉恶劣本性从而成为君子。儒家有个观点“人皆可以为尧舜”,尽管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截然相对,但在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孟子认为人通过后天的学习保持善的本性就可以成为君子、圣人。同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言下之意就是一般人不擅长学习、不善假于物。如:去年有条新闻轰动全世界:科学家们利用微型机器人进入埃及金字塔法老墓中探秘。微型机器人是科学家们研制并加以利用的,机器人做的是人无法做的工作。我们一般人就无法独创出这种机器人帮我们工作。所以善假于物就是擅长学习。齐读第节。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10、。既然学习这么重要,我们应当如何学习呢?怎样又叫做擅长学习呢?这就涉及到学习的方法和看法问题,也就是第小节讲的内容。、指名朗读第节,其他同学思索:这小节共讲了几层意思?概括一下每层内容。各层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明确:作者指出:学习的方法在于点滴积累(板书);学习的看法在于持之以恒、用心致志(板书)。持之以恒、用心致志是做到积累的必要保证,因为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许多同学都懂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但往往“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这正是学习的大忌。提问:这里作者除了运用比方论证的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这种方
11、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劝服力。齐读第节。这小节对我们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课后同学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找出相关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内容。这篇劝学虽是节选,但相对完整。文章开头作者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不行以已”,也就是“是什么”(板书);接着讲了“为什么”(板书)“学不行以已”,因为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提高自己、变更习性,可以弥补不足;那么应当“怎么办”(板书)呢?要注意点滴积累、持之以恒、用心致志。文章思路相当清楚。齐读全文。五、简析文章写作特色。、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争论文,但我们读了觉得枯燥吗?(齐答)不枯燥。为什么?明确:作者运用了比方论证,使得抽象的道
12、理形象生动、详细明白,更易为人接受。、文章读起来拗口吗?(齐答)不拗口。反而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取得这种效果的?明确:运用了排比和对偶,因此文章句式整齐又节奏和谐。排比还增加语势、增加劝服力。六、课堂小结。这篇劝学除了思想内容给我们很大启发,其写作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传颂不衰的缘由。七、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归纳文中“而”的用法。补充:劝学删节部分译文:这是删节部分:因此,不攀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倾听古代君王的遗言,也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人,刚生下时,他们啼哭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待他们长大后
13、,其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由于后天所受的教化不同造成的。诗经里有诗说:“唉呀你这位君子,不要一心沉溺于安逸,心满足足地供奉你的职位,充当追求正直的德行,这样,神明才会理解你,支持你,赐给你最大的华蜜。”人的德行的境界,没有比接受道的教化更高的了;人的华蜜,没有比无灾无祸更华蜜的了。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构筑自己的窝巢,再用毛发将它纺织起来,系挂在芦苇的嫩条上。一遇风吹,芦苇的嫩条折断,蒙鸠的窝巢也就掉在地下,结果巢里的鸟蛋被打破,幼鸟被摔死。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临百丈深渊。这并不
14、是在高山上面射干的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须要扶植就长得挺直;雪白的沙子假如和入黑泥里,也会变得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芷虽香,假如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情愿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原因,因此,君子定居时肯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肯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渐渐接近“礼”“仁”之道。各类事物的发生,确定都有它的根源。人的荣誉或耻辱的来临,也必定和他自己品德的优劣相一样。肉腐朽了会生蛹,鱼枯烂了会生虫。懒散到连自身安危都不顾的时候,灾祸也就要
15、驾临了。太刚毅了很简单自己折断,太柔弱了也简单自受其约束,自己邪恶肮脏,那就必定造成人们对你怨恨。把干、湿不同的柴草堆置得一样,火总会朝着干燥的一堆烧去;一样平整的地面假如有干有湿,水也总是向着潮湿的地方流去,野草和树木总是共同生长,飞禽和走兽也总是成群地居住,万物就是这样各自依从自己的同类以生存。所以箭靶一旦张设,箭也就会对着它射去;森林一旦繁茂,伐木者也就拿着斧头来了;树木一旦成荫,众鸟也就会飞来栖息;醋一有酸味,蚊蝇也自然会飞来相聚。说话有时会带来灾祸,行动有时会招致耻辱,因此,君子应当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以,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的人,就不行能取得巨大的胜利。在十字路上徘徊不定的人
16、,任何一条路的终点他都不能到达;同时,事奉两位君主的人,任何一方也都不会容纳他。眼睛不行能同时看清晰两件东西,耳朵也不行能同时听清晰两个声音。螣蛇没有脚却能凌空起飞,鼫(sh)鼠虽然具有飞、爬、游、挖、走五种技能,但它飞不能上屋,爬不能到树顶,游不能渡涧,挖不能掩身,走不能走在别的动物前面,所以依旧穷困而无法可想。诗经里有诗唱道:“布谷筑巢桑树上,用心致志将七只小鸟哺养。善人君子,其行动要专一不邪,不但行动要专一不邪,意志也必需坚决不移。”所以君子行事应当将心志集中到一点上来。劝学教案 篇21.学问和实力目标(1)驾驭重点文言学问,积累文言词汇。(2)驾驭比方论证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
17、培育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探讨分析实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2)驾驭朗读、背诵的技巧。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看法和方法,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才智的启迪。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意本文比方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留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实力。理解比方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观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学问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生疏。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方论证和对比论证
18、,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争论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留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育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实力。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探讨法相结合。2课时第一课时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2.正音,找出通假字;3.结合争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纳了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 课文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成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仔细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仔细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果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
19、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学问、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约而同。今日,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化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二、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行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变更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看法:积累、坚持、专一。(二)有关荀子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闻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
20、称为“荀卿”,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终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汲取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实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概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三)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看法,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化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四)正音(学生依据导学案中的字音,上讲台写出答案)木直中(zhng)绳 輮(ru )以为轮虽有(yu
21、 )槁(g?o)暴(p)金就砺( l)则利 参省(sn)(xng)知(zh)明而行无过须臾(x)( y ) 跂( q ) 彰(zhng) 舆( y )马 生(xng )非异跬( ku)步 骐骥( q )(j)驽马( n )锲(qia)而不舍朽木不折( zh? )镂 ( lu )螯( o ) 蛇鳝( shn )(五)找出通假字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再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结合争论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结构 。 中心
22、论点:学不行以已 论据: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变更自己,完善自己) 学习的作用(拓展自己)论证:学习的方法和看法(注意积累,贵在坚持,专心专一)四、依据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明确:比方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一段:论证了学习的意义。从论证方法来看,属于比方论证。其次段:是用比方的论证方法论述学习的作用。第三段:运用了比方论证和对比论证,且中心论点始终贯穿其中。课堂小结:本文论点显明,论证层次清楚,正反两个方面比方的论证方法敏捷生动,结构特别明白。另外本文的语句整散结合,语势铿锵有力,逻辑严密,雄辩而富有劝服力。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结合课文注释,做相关练习,并对文中的文言学问进行归纳(文言
23、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字,特别文言句式)劝学教案 篇3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学问,培育阅读文言文实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特性显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行,看法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与积累文言学问,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实力。教学目标:1. 在朗读中驾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 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4.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重点:1. 重
24、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 人物对话的深意。教学难点:情节的详略。教学时数:一课时教法指导: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朗读中凭借语感了解大意。探讨法:学生先自己思索,然后跟同学探讨明确答案。点拨法:老师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适时提示,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本文。教学步骤:一、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但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相劝,但他都以各种理由推托了。那么,孙权最终规劝吕蒙读书了吗?我们看孙权劝学。二、展示学习目标:1.在朗读中驾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三、初步尝试:1.
25、熟读课文,驾驭注释中的重点词。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其次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背会。2.说明难解词语,及古今异义词。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权谓吕蒙曰 告知、对-说卿今当涂掌事 主管事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 了解卿言多务,孰若孤 谁。 比得上蒙乃始就学 从事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到卿今者才略 现在古今异义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
26、:求学的较高学位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3.试译课文,翻译重点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研讨与赏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你能否从这寥寥数语中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朗读时语气坚决,不容推辞,同时又体现其关切、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怪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
27、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激励吕蒙求学,要读出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味道。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非常惊异的神态。吕蒙的改变判若两人,使鲁肃既惊讶,又不由自主地发出赞美。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反映了吕蒙为自己的才略进步深感欣喜与骄傲。五、写作小提示: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显得慎重亲切,表明白君臣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结论: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针对说话对象不同,语言要有所改变,语调也应有所不同。六、尝试二: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28、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3.问题探讨: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改变过程给你什么启示?4.送同学们一句名言: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行思议的世界。(高尔基)-开卷有益5.从文中找出常用成语: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做刮目相待。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七、小结: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29、通过吕蒙的改变,让我们懂得了开卷有益的道理。同学们,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在学问的海洋里披荆斩棘,扬帆远航!八、拓展延长:从前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而伤仲永里的仲永虽天资聪颖却因“不使学”而“泯然众人矣”。读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或以当吕蒙遇到方仲永为题写一篇练笔。九、补充:由本文提炼出来的道理-1.通过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进步的故事,告知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看法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就有收益。4.要擅长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看法并去做。5.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督促四周的人学习,随着社会一同进步。7.做人不能太傲慢,要虚心。8.劝人要讲究策略。9.不要找借口轻言放弃。10.只要发愤读书,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