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汇总.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汇总.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锚杆支护技术规范一、总则1、为使巷道锚杆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促进锚杆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2、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必须详细地收集有关地质资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按照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四项原则, 因地制宜,正确有效地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3、使用锚杆支护单位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4、对压力大、顶板破碎的巷道,不但要使用高强度锚杆支护,还必须加打锚索加强支护。5、锚杆支护巷道必须进行安全监测,内容包括顶板离层、两帮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6
2、、对永久巷道进行锚杆支护设计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和试验工作,并将修改后的设计图纸及作业规程送集团公司生产处审批。7、新上的锚杆支护材料必须经生产处审核批准或组织有关单位鉴定后方可使用。二、锚杆支护设计1、锚杆支护技术的设计必须以原煤炭部颁发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 为依据, 煤层上、 下山稳定性分类, 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详见下表。分 类 指 标 说 明顶板强度(指单向抗压强度,Mpa,下同) 取巷道宽度 15 倍范围内顶板强度的加权平均值煤层强度 取巷帮煤岩层强度加权平均值底板强度 取巷道宽度范围内底板强度的加权平均值巷道埋深 H(m) 巷道所在位置至
3、地表的垂直距离护巷煤柱宽度 X(m) 一侧煤柱的实际宽度。其中,沿空掘巷(无煤柱)时,X=0;巷道两侧均为实体煤时,X=100采动影响系数 N 指因工作面回采引起的超前支护支承压力的影响,N=直接顶厚度+厚度(当 N4 时,取 N=4)围岩完整性指数 D 指围岩节理裂隙、层理的影响速度,以直接顶初次垮落布距(m)代替2、锚杆支护设计的基础资料见下表,根据下表进行初步设计,在监测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对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序号 原始资料 说明与测取1 一般取 1.5 倍巷道宽度范围内顶板岩石层层数与厚度(m) 由地质柱状图或钻孔资料确定2 各层节理裂隙间距 D1(m) 指沿结构面法线方向上的平均间距,
4、在巷道内(或类似条件巷道内)测取,或由下表查得3 岩层的分层厚度 D2(m) 指分层厚度的平均值,或由表三查得4 岩层的单向抗压强度(MPa) 在井下直接测取,或在实验室内利用岩样测定5 煤层厚度 Hc(m) 指被巷道切割的煤层厚度6 煤层倾角 a() 由地质报告给出,或在井下直接量取7 煤层单向抗压强度(MPa) 在井下直接测取,或在实验室内测定8 巷道埋深 H(m) 地表到巷道的垂直距离9 指应力方向与大小 一般在井下实测10 地质构造情况11 水文情况描述12 煤柱宽度 X(m) 煤柱的实际宽度13 锚杆在顶板岩层中拉拔力Pr(KN)14 锚杆在煤层中拉拔力Pr(KN)15 巷道几何形状
5、与尺寸 宜选用的梯形、矩形与拱形3、巷道围岩分类为、类时,顶板锚杆可以采用端锚或半长锚固,设计锚固力64KN。巷道围岩分类在、类时,顶板锚杆必须使用全长锚固高强度锚杆,设计锚固力130KN。两帮应采用金属杆体锚杆,长度2000mm,设计锚固力64KN。岩层节理及分层参数表节理、层理份数 节理、层理发育程度 很不发育 不发育 中等发育 发育 很发育节理间距 D1(m) 3 13 0.41 0.10.4 2 12 0.31 0.10.3 300mm 时,应及时补打锚杆。9、对锚杆支护巷道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巡回检查,对失效的锚杆应及时补打,托盘松动的要立即紧固。10、铺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搭接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支护 技术规范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