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doc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Anthropotomy Physiology课程编码:课程编码:27A21301 学分:学分:3.0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推荐教材:岳利民,崔慧先等编,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年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 郭光文,王序等编, 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年2. 王玢,左明雪等编,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
2、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主要立足于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人体主要器官的大体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功能活动规律,为后续课程和疾病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并使他们懂得今后不仅要学习药物的合成、理化性质、制剂等专业知识,还要懂得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有关知识,同时在寻找和开发新药及新的剂型或配方等工作中也必须具备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有关基本概念、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细胞的基本功能、各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和调节,皆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或疾病;2. 熟悉
3、的内容为细胞器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各部位骨和肌的名称、位置和形态,各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以及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过程、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或工作打下基础;3. 了解的内容大多是常识性的知识、生理学的新进展和新方法,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及其过程,为深入研究提供手段。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建议学时: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和三个水平、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刺激、反应概念;掌握生理
4、功能的调节及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解剖学的基本术语。教学重点与难点 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授 课 方 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1.1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1.2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1.3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学的基本术语第二章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人体的基本组成 建议学时: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的组成和基本结构,细胞周期及其意义、细胞增值和凋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熟悉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 细胞膜的结构;细胞周期;减
5、数分裂;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分类。授 课 方 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2.1 细胞细胞2.2 组织组织第三章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 建议学时: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及不同方式;掌握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概念及其特点和产生机制,极化、超极化、去极化概念;掌握细胞的兴奋、兴奋性及其变化规律、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兴奋传递。熟悉细胞跨膜信号转导。教学重点与难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兴奋传递。授 课 方 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
6、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3.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3.2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3.3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细胞的生物电活动3.4 肌肉的收缩功能肌肉的收缩功能第四章第四章 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 建议学时: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骨的结构,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不同关节的形态结构。了解上、下肢的特点及其结构 ,肌肉的形态、起止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主要关节的构造;各部骨的组成及其特点;肌肉的形态、起止点及其作用。授 课 方 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7、容4.1 骨与骨连结骨与骨连结4.2 肌肌第五章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建议学时: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体液和内环境的概念,血液各成分的功能,生理止血、血凝基本过程、血型和输血原则等。教学重点与难点 血液凝固的过程;ABO 和 Rh 血型的分型依据、特点和临床意义;输血的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授 课 方 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5.1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5.2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5.3 生理止血和血压凝固生理止血和血压凝固5.4 血型和输血血型和输血第六章第六章
8、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建议学时: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血液循环途径、射血机能以及心肌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等。熟悉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血管的分布、淋巴系统的组成。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脏的结构;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脏的射血机能。授 课 方 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态与功能相结合,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6.1 循环系统的结构循环系统的结构6.2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生物电活动6.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6.4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6.5 心血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