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总学时:48H学分: 3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及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 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以及一些典型的化学生产工艺。现在的时代是一个 化学与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的时代,同时也是化学工程学科与其它 应用学科相互渗透获得共同发展的时代。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 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及其发 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 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
2、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在生 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学生在具有化学反应,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结构化 学,计算机算法等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掌握化工产品分析的逆向 思维,即掌握对于分子结构和功能内在关系,更多地采用计算化学、颗粒学, 流变学,表面科学、传递学来进行分子设计的一般规律,提出未来产品的新性 质和新工艺参数,以较优较快较省地开发出新产品。同时能够了解学科发展趋 势,增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教材以化工流程中物相的
3、转化与分离特点为主线, 实际上是以物料的加工特 点为主线,并考虑了用化学工程学的观点对特点的概括,总体上将涵盖无机化 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方向上的内容,同时重视基础理论 和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安排上,除了绪论和第一章外,每一章首先介绍 这一类处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其次介绍核心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方面的关键问题,以确定主要的工艺条件以及关键设备;然后讨论围绕这一核 心过程所必需的其它反应和分离过程;最后对全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 本课程在教学的处理上应突出对工艺过程总体的掌握, 同时对主要局部进行 分析, 再联系全局进行综合优化,这种方式较为乎合学生的一般思维
4、习惯,能 够从全局到局部过程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同时可以大为精简课程内容,使在 较少的学时内,即可获得化学工艺学的基本技术概貌,从而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钥匙。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化工原理及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 业基础课。总体上将涵盖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方 向上的内容,同时重视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绪论和第一章化学工业的资源(2 学时)介绍化学工业在 21 世纪的发展和 化工资源, 第二章 液固相过程(6 学时)包含的磷矿酸解、超临界萃取等过程, 第三章 气固相过程(6 学时)包含了煤的气化和气固催化氧化过程,
5、第四章 气液两相过程(6 学时)包含石油加工和油脂加氢等过程, 第五章 气液固三相过程(6 学时)包含磷铵和硫铁矿制硫酸的生产过程, 第六章 气相过程(6 学时)包含合成氨和制氯乙烯过程, 第七章 液相过程(6 学时)包含液相萃取和液相脂化等过程, 第八章 固相过程(6 学时)包含高温固相分解与合成方面的内容, 第九章 外场对化学过程的协同作用(4 学时)包含了电场与微波场以及其 它外场对反应与分离过程的促进。五、学时分配 项目学时数讲课实验课合计第一章 化学工业的资源22 第二章 液固相过程66 第三章 气固相过程66 第四章 气液两相过程66 第五章 气液固三相过程66 第六章 气相过程66 第七章 液相过程66 第八章 固相过程66 第九章 外场对化学过程的协同作用44 总计48/48六、教学建议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于短学时且有化工原理基础时,可作为选修专业基础课;适用四年级本科生教学。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教材: 化学工艺学 (第二版) ,崔恩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参考书: 1 上海化工学院等 ,化学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2 王志魁,化工原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3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 华东化工学院,化工原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