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数学试卷.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湖北省襄阳市湖北省襄阳市 2014 年中考数学试卷年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总,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总,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作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作答1 (3 分) (2014襄阳)有理数 的倒数是( )ABCD考点:倒数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乘积是 1 的两数互为倒数,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故答案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倒数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倒数的定义2 (3 分) (2014襄阳)下列计算
2、正确的是( )Aa2+a2=2a4B4x9x+6x=1C(2x2y)3=8x6y3Da6a3=a2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运用同底数幂的加法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积的乘法方的求法及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计 算解答:解:A、a2+a2=2a22a4,故 A 选项错误; B,4x9x+6x=x1,故 B 选项错误;C、 (2x2y)3=8x6y3,故 C 选项正确; D、a6a3=a3a2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加法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积的乘方的求法及同底数幂的除 法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法则进行运算3 (3 分) (2014襄阳
3、)我市今年参加中考人数约为 42000 人,将 42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4.2104B0.42105C4.2103D42103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整数确定 n 的值时,要看把 原数变成 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 1 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 时,n 是负数解答:解:将 42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4.2104 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
4、定 a 的值以及 n 的值24 (3 分) (2014襄阳)如图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ABCD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解答:解:从上面看,第一层是三个正方形,第二层右边一个正方形,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5 (3 分) (2014襄阳)如图,BCAE 于点 C,CDAB,B=55,则1 等于( )A35B45C55D6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求得A=35,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B=35 解答:解:如图,BCAE,ACB=90 A+B=90
5、 又B=55,A=35 又 CDAB,1=B=35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也可以利用垂直的定义、邻补角的性质 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来求1 的度数6 (3 分) (2014襄阳)五箱梨的质量(单位:kg)分别为:18,20,21,18,19,则这五箱梨质 量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20 和 18B20 和 19C18 和 18D19 和 18考点:众数;中位数3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18、18、19、20、
6、21,数据 18 出现了三次最多,所以 18 为众 数; 19 处在第 5 位是中位数所以本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9,众数是 18 故选 D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要明确定义,一些学生往往 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 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 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7 (3 分) (2014襄阳)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所有的实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B等角的补角相等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考点:命题与
7、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对 A 进行判断; 根据补角的定义对 B 进行判断; 根据无理数的分类对 C 进行判断; 根据线段公理对 D 进行判断解答:解:A、所有的实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所以 A 选项的说法正确; B、等角的补角相等,所以 B 选项的说法正确; 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所以 C 选项的说法错误;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 D 选项的说法正确 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 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8 (3 分) (2014襄阳)若方程 mx+ny=6 的两个解是,
8、则 m,n 的值为( )A4,2B2,4C4,2D2,4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分析:将 x 与 y 的两对值代入方程计算即可求出 m 与 n 的值解答: 解:将,分别代入 mx+ny=6 中,得:,+得:3m=12,即 m=4, 将 m=4 代入得:n=2, 故选 A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49 (3 分) (2014襄阳)用一条长 40cm 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为 64cm2的长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 xcm,则可列方程为( )Ax(20+x)=64Bx(20x)=64Cx(40+x)=64Dx(40x)=64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
9、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本题可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 x 表示宽的值,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解答:解:设长为 xcm, 长方形的周长为 40cm, 宽为=(20x) (cm) , 得 x(20x)=64 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要掌握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 来解题的方法10 (3 分) (2014襄阳)如图,梯形 ABCD 中,ADBC,DEAB,DE=DC,C=80,则A 等于( )A80B90C100D110考点:梯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EC=8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DEC=80,A=
10、18080=100 解答:解:DE=DC,C=80,DEC=80,ABDE, B=DEC=80,ADBC, A=18080=100, 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等,同旁内角互补11 (3 分) (2014襄阳)用一个圆心角为 120,半径为 3 的扇形作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 的底面半径为( )AB1CD2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易得扇形的弧长,除以 2 即为圆锥的底面半径5解答:解:扇形的弧长=2,故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22=1 故选 B点评:考查了扇形的弧长公式;圆的周长公式;用到的知识点为:圆锥的弧长等于底面周长12
11、(3 分) (2014襄阳)如图,在矩形 ABCD 中,点 E,F 分别在边 AB,BC 上,且 AE= AB,将矩形沿直线 EF 折叠,点 B 恰好落在 AD 边上的点 P 处,连接 BP 交 EF 于点 Q,对于下列结论:EF=2BE;PF=2PE;FQ=4EQ;PBF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矩形的性质分析:求出 BE=2AE,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 PE=BE,再根据直角三角形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求出APE=30,然后求出AEP=60,再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BEF=60,根据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EFB=3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
12、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 的一半可得 EF=2BE,判断出正确;利用 30角的正切值求出 PF=PE,判断出错误; 求出 BE=2EQ,EF=2BE,然后求出 FQ=3EQ,判断出错误;求出PBF=PFB=60,然 后得到PBF 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出正确解答:解:AE= AB,BE=2AE, 由翻折的性质得,PE=BE,APE=30, AEP=9030=60,BEF= (180AEP)= (18060)=60,EFB=9060=30,EF=2BE,故正确; BE=PE, EF=2PE, EFPF, PF2PE,故错误; 由翻折可知 EFPB,EBQ=EFB=30,BE=2EQ,EF=2BE
13、, FQ=3EQ,故错误; 由翻折的性质,EFB=BFP=30,6BFP=30+30=60, PBF=90EBQ=9030=60, PBF=PFB=60,PBF 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 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 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直角 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3 (3 分) (2014襄阳)计算:= 考点:
14、分式的乘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4 (3 分) (2014襄阳)从长度分别为 2,4,6,7 的四条线段中随机取三条,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由从长度分别为 2,4,6,7 的四条线段中随机取三条,可能的结果为: 2,4,6;2,4,7;2,6,7;4,6,7 共 4 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2,6,7;4,6,7;直 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从长度分别为 2,4,6,7 的四条线段中随机取三条,可能的结果为: 2,
15、4,6;2,4,7;2,6,7;4,6,7 共 4 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2,6,7;4,6,7;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列举法求概率的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5 (3 分) (2014襄阳)如图,在建筑平台 CD 的顶部 C 处,测得大树 AB 的顶部 A 的仰角为 45, 测得大树 AB 的底部 B 的俯角为 30,已知平台 CD 的高度为 5m,则大树的高度为 (5+5) m(结果保留根号)7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作 CEAB 于点 E,则BCE 和BCD 都是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 CE,BE 的长,然后在
16、RtACE 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 AE 的长,进而求得 AB 的长,即为大树的高度 解答:解:作 CEAB 于点 E, 在 RtBCE 中, BE=CD=5m,CE=5m,在 RtACE 中,AE=CEtan45=5m, AB=BE+AE=(5+5)m 故答案为:(5+5)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 并解直角三角形16 (3 分) (2014襄阳)若正数 a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5x+m=0 的一个根,a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5xm=0 的一个根,则 a 的值是 5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分析:把 x=a 代入方程 x25x+m=0,
17、得 a25a+m=0,把 x=a 代入方程方程 x2+5xm=0,得a25am=0,再将+,即可求出 a 的值 解答:解:a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5x+m=0 的一个根,a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5xm=0 的一个根,a25a+m=0,a25am=0, +,得 2(a25a)=0,a0, a=58故答案为 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即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17 (3 分) (2014襄阳)在ABCD 中,BC 边上的高为 4,AB
18、=5,AC=2,则ABCD 的周长等 于 12 或 20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题意分别画出图形,BC 边上的高在平行四边形的内部和外部,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即可解答:解:如图 1 所示: 在ABCD 中,BC 边上的高为 4,AB=5,AC=2,EC=2,AB=CD=5,BE=3,AD=BC=5, ABCD 的周长等于:20, 如图 2 所示: 在ABCD 中,BC 边上的高为 4,AB=5,AC=2,EC=2,AB=CD=5,BE=3,BC=32=1, ABCD 的周长等于:1+1+5+5=12, 则ABCD 的周长等于 12 或 20 故答案为:12 或 20点
19、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9 小题,共小题,共 69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并且写出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并且写出 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18 (5 分) (2014襄阳)已知:x=1,y=1+,求 x2+y2xy2x+2y 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根据 x、y 的值,先求出 xy 和 xy,再化简原式,代入求值即可9解答:解:x=1,y=1+,xy=(1) (1+)=2, xy=(1) (1
20、+)=1,x2+y2xy2x+2y=(xy)22(xy)+xy =(2)22(2)+(1) =7+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因式分解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19 (6 分) (2014襄阳)甲、乙两座城市的中心火车站 A,B 两站相距 360km一列动车与一列特 快列车分别从 A,B 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动车的平均速度比特快列车快 54km/h,当动车到达 B 站时,特快列车恰好到达距离 A 站 135km 处的 C 站求动车和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设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xkm/h,则动车的速度为(x+54)km/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北省 襄阳 中考 数学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