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探索的成都经验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探索的成都经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探索的成都经验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出版时间: 2018-03-30 09:19:08 网络出版地址: ttp:/ 2018 年 第 04 期 观察思考 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探索的成都经验研究 李宏伟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 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情况的系统归纳,全面、深入阐释了农村金融改革内涵,为寻找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提 供了一些认识与实践上的思路和方法。从对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各自问题的分析中揭示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农村金融需求端,表明政府代表 农村金融需求端参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十分重要。提出把 “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 ”和 “建立财政金融政策互动机制 ”作为化解矛
2、盾、连接农村 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充分必要条件,建设 “农贷通 ”平台则是实现这一条件的关键。 “农贷通 ”平台将普惠金融、财金政策、信用信息、资金汇聚、 市场处置、现代服务等涉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要素整合于一体,为全面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范例。 关键词: 农村金融综合改革 农村金融服务 城乡统筹 农业产业化 农村金融供给 农村金融需求 农村产权制度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金融组织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832.5; F83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350-2018( 04) -0058-07 2015 年 7 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
3、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 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 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并印发了成都市 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使成都市成为全国首个农村 金融服务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我们注意到,该试点方案与以往 不同的最大亮点是将政府积极参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 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建立农村产权市场体系、调整支农政策使 用方式等作为推动此次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保障。 按照试点方案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结 合成都市的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实际,能否建立起较为完备的 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在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 服务方式、优化金融生态
4、环境及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等关键领域、 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将直接关系到改革试点的成败。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首先要对成都市农业农村改革情况 有所认识,然后再分别厘清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 服务方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等与之对应的 关系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 口就能够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 一、成都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从 2007 年获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 2010 年 获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再到 2014 年成为第二批全国农村 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经过 10 年努力,在多个重要领域加大改革力 度,促 进了现代农业的跨越 发
5、展,农 业竞争力显著提 高,农 民收 入持续增长。 2016 年,全市(不含简阳 ,下同)实现农业增加值 491.97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605 元。 耕地流转、确权登记颁证占比高。 2016 年,成都市耕地流转 面积 452.7 万 亩,占 耕地总面积 71.3%,其 中以出 租、入股、转 包 方式流转的耕地分别占 77.4%、 10.4%、 9%。全市共颁发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证 179.96 万本,颁证面积 602.13 万亩,达到总耕 地面积的 94.7%;涉 及 252 个 乡(镇)、 2514 个 村、 32613 个 组,村 组完成面 99.87%。按照 “三权
6、”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要求,建立 作者简介: 李宏伟( 1958-),男,河南汝阳人,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研究方向:金融、产 业经济。 简阳市从 2016 年第三季度才由资阳市划归成都市代管,他们在这方面的数据与成都相比,差距较大。不包含简阳是为了能更好地 说明成都市 10 年农业农村改革的情况。 58 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制度,共核发土地经营权证书 4142 本。从 2008 年开始,对承包土地进行实测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建立了土 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制度,全市通过村民议事决定长久不变 确权的村民小组 31713 个,占确权颁证村民小组总数的 88.2%。
7、 经营模式多样化。一是家庭规模经营,其中种植大户 13153 户,户平经营 52 亩;家庭农场 778 家,户平经营 70.1 亩;二是专 业合作经营,建设粮经复合产业基地 350.2 万亩(含复种);三是 农业企业经营,农业企业超过 9000 家,户平经营 113.5 亩;四是 股份合作经营,有股份合作社 1102 家,其中 361 家采取农业共营 制 经营模式;五是 “大园区 + 小农场 ”经营,有大园区 29 个,内 有小农场 1297 个,经营土地 10.7 万亩;六是托管经营,土地托管 规模 2.6 万亩。 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 长。 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492 家, 其中国家级 2
8、6 家、省级 129 家。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农民合作 社 9684 家,农业职业经理人 7134 名,新型职业农民 2.8 万人。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始形成。成都市县两级财政投资 6.6 亿元,全面建成 146 个标准化农业综合服务站,围绕新型经营主 体需求,提供订单式、托管式等经营性服务,提供农机租赁、农资 配 送、劳 务服 务、粮 食烘 干、仓 储营 销、冷 链物流等社会化服 务。 目前全市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4603 家。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 2008 年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 所挂牌成立,在所辖 17 个区县设立了分(子)公司,与全省 10 个 市州、 83 个区县实现了联网运
9、行。自成立以来,按照 “统一信息 系 统、交 易规 则、交 易鉴 证、交 易结 算、交 易监 管、服 务标准和分 层交易 ”的模式,在资源、资产、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方面开展了 4 个大类 21 个小类流转服务,累计实现交易规模 584 亿元。实现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融资 102.8 亿元、资产处置 26.9 亿元。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来了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科技投入的增 加,激活了更多的生产要素,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 劳动生产率,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率 56.7%。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 系带动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成长,丰富了 农业综合服务内容,催生出多样化的产业新业态,促进了
10、农业产 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达 81.6%。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推进 了集中成片的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了农业 优势特色产业和高端种业、设施农业发展,提升了农业机械化、 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全市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 2018 年 第 04 期 观察思考 园区 145 个、示范基地 253 个,农机化率达 68% 。可以说,成都 市农业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深刻地改变了农村金融的基础 条件。 二、农村金融改革与农业农村改革的关系 成都市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完 善金融组织体系,包括分类推进金融
11、机构改革、鼓励发展新型农 村金融机构和组织、探索开展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等。创 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包括创新农村多元化的财产权抵(质) 押方式、改进信贷管理模式、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完善 担保机制、创新涉农保险服务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完善 农村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农村征信市场培育、探索统 一的涉农动产融资登记等。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包括培育发展多 层次资本市场、健全政策配套措施、积极发展债务融资、发展区 域性场外交易市场、建立农业股权投资基金、健全农村 产权交易 市场、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综合运用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加强金融管理等。上述内容为成都市农村金融改革搭建起
12、了总 体架构 以改进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为核心,以优化农村金融 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完善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为支撑,通过在其关 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建立包容、高效、开放、可持续和较 为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形成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农村金融改革的理解停留在如何解决 以单一的农户为生产单元的资金需求上,很少去考虑农业农村 改革对农村金融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以及其与农村金融改革 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等。中央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实现现代 农业要求之后,有的地方在农业农村改革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 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遗憾 的是,
13、这些地区没有把农业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与农村金融 改革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中的问题仍然 没有得到解决。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或是实施改革的基础条件 尚不具备,加上地方政府不够重视 ,金融迫于社会责任的压力 只能领命 “单兵突进 ”;或是实施改革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但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有限 ,金融面对经营风险敞口不愿 “孤身冒 进 ”。这两种情况共同反映出农村金融改革在面临基础条件和政 府态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的一种 “无可奈何 ”状态。笔者认为,农 村金融改革是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成都崇州的土地流转以土地股份合作方式为主,围绕保障粮食生产建立了 “土地股份合作
14、社 + 农业职业经理人 + 农业综合服务组 织 ”共营制经营模式,较好解决了 “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 ”的问题。 农业农村改革数据来源:成都市农委。 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外部条件,主要是土地等产权制度、基本经营制度、新型经营主体、农村产权市场等的改革和发展。 不少的地方政府认为,农村金融改革是金融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 政府出台支农政策时,都只把财政资金用在对农业经营者的奖励或补贴上。 59 2018 年 第 04 期 观察思考 体系,而不是改良 “维持小农经济状况 ”的传统金融;农村金融 改革是要探索建立有利于引导加大农业投入的财政金融政策互 动机制,而不是改良 “政府与金融在各自领域
15、 ”的支持政策。因 此,无论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情况,要破解农村金融改革难 题,都需要以政府加大农业农村改革为先导。 农业农村改革决定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 血脉,因而农村金融改革又会反作用于农业农村改革。 迅速扩大的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要求金融应当由小微额 度的经营模式尽快向小微、中小、大中额度相互协调的经营模式 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通过对自身经营管理、内 设部门和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增强其对农业适度规模 经营发展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 系,以不同金融机构类型的多样化服务来满足规模层次更加丰 富的农业经营。当前,在农村金融机构类型较少
16、、竞争不够充分 的情况下,建立 “宽领域、广覆盖、可持续 ”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和农业综合服 务配套跟进,要求金融服务由传统的、同质化服务方式尽快向现 代的、差异化服务方式转变。在新的农村经营体系形成过程中, 新型经营主体已经成为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它 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实现了土地的 集约化经营,资金需求也由原来以农户为主变成了以新型经营 主体为 主;农 业综合服务的配套与完 善,促 进了农业产业链和 价值链的形成,由单一的生产经营逐渐向为生产服务的烘焙、冷 藏、储运、加工、质检、农机租赁、物流配送等综合经
17、营延伸;体验 式农 业、休 闲农 业、观 光农 业、旅游 农业的兴起为农 村发 展带来 了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些都对如何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 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带来的农村资金需求主体的变化要 求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应当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信息采 集对象。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对于实现我国农村基本经营 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已逐渐并必将成为农业适度规模 经营的主要力量,因此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已 经迫在眉睫。它对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 信意识,减少交易成本,厘清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村的各类产权关 系,完善产权管理,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意义重大
18、。它既是农业 农村改革的基础,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基础。为此,需要确立农 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原则、建设主体和建设方法,密切地方政府与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协同与配合,加快促进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 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要求金融改革由 “单兵突进 ”的方式尽快向政府与金融互动协调的方式转变。现 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集中体现在土地适度规模 经 营、农 业 技术 投入增 加、高 标准 农田建 设、经 营专 业化 技能提 60 高、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要素市场形成等方面。这为明晰农 村产权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扩大对农村产权赋能和增加农民 的财产性收入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促进农
19、业的市场化发展。 金融的市场化如何与农业的市场化实现有效对接,比如怎样把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信用资源转化为信用资本以寻找解决融资 难融资贵的有效方法,又比如怎样实现政府的财政政策和金融 政策协调融合以提高政策对市场资金的引导效能,再比如怎样 实现抵贷资产的市场化处置以激发金融对产权类融资的创新动 力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财金政策互动和 要素市场培育,为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造条件。 反之,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生态环境和金 融资源配置机制在逐步健全、加快创新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也 将对农业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进而形成农业农村改革和农村金融改
20、革的良性互动。 三、成都市农村金融改革实施情况 按照试点方案所确定的改革任务和要求, 2015 年成都市政 府与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和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制 定了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对 66 项 改革任务明确了责任部门,其中有 29 项改革任务是由政府的多 个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形成了由 19 个政府部门、 4 家金融监管部 门、所有金融机构和 5 家政府类公司共同参与的改革合力。两年 多 来,成 都 市从 完善组织体 系、创新 金融产品和服务 方式、优 化 金融生态环境和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等各个分项改革领域切入, 推动改革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21、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和组 织。 2016 年末成立的新网银行及 天府金融租赁相继开业,仅半年其贷款余额分别为 39.16 亿元和 19.04 亿 元。 中垦融资租赁公司由市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发起建 立,已办理了 1700 万元农产品加工设备融资租赁业务。锦泰保 险作为成都第一家法人保险机构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到 2017 年 5 月累计实现农业保险收入 6.7 亿元。设立了基于农民专合 社的资金互助社,实现筹资 5000 多万元。探索农村地区普惠金 融服务模式,目前全辖共设立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 ”约 4306 个; ATM 机覆盖 208 个乡镇,覆盖率 96.7%;全面建设农村金融 综合服务
22、站,到 2017 年 6 月,全市拟建 2770 个村级金融服务站, 有 2133 个在建中,已建成 426 个,拟建乡镇金融服务中心 281 个, 有 222 个在建 中,已 建成 54 个;在 20 个村开 展 “惠 农微银 行 ” 业务,使农户足不出村便可以办理小额存取款、账户查询、转账、 代扣代缴、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增设 1 家村镇银行,有 4 家实 现增资扩股 4.8 亿元。设立了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和成都 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探 索 “两 权 ”抵 押贷款新产 品。 结合实际探索具有自身特 色的 “两权 ”抵押贷款试点,在温江探索 “土地经营权
23、+ 花木 ”打 捆抵押,崇州探索 “授权职业经理人进行土地经营权抵押 ”,郫都 探 索 “集 中居住农房抵 押 ”。 到 2017 年 6 月三个区县累计发放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496 笔、 12.6 亿元,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 押贷款 101 笔、 3.0 亿 元。 创新更加多元的农村产权 抵(质)押 方式。适时开发财政惠农补贴担保贷款、花木仓单质押贷款、农 产品仓单质押贷款、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新产品,截至 2017 年 6 月,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 117.4 亿元,累计发放 167.2 亿元。扩大信用贷款产品范围。到 2017 年 6 月,崇州对农 业职业经理人累计发放信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金融 综合 改革 探索 成都 经验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