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推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和推断推理实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推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视察思索要求: 从表中你发觉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老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
2、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老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事实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老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改变,加工时间也随着改变,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肯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依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老师提问: (1)表中有哪
3、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老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改变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改变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肯定。 2.老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假如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肯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老师板书: xy =k(肯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
4、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推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推断时,同学们要根据反比例的意义,仔细分析,做出正确的推断。 2、通过今日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xy=k(肯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肯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肯定) 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相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依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
5、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推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 每行人数肯定,总人数和行数。 2、 长方形的长肯定,面积和宽。 3、 长方体的底面积肯定,体积和高。 4、分子肯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肯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 圆的半径与周长。 10、 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活动二:探究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在书上表格填写。 2、推断一个
6、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请视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依据上表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觉了什么? 5、 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读出未知数据再算一算,比较两次结果。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索;连接各点,你发觉了什么? 发觉: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
7、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 连接各点,你发觉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 依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觉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一、 引 1、引入课题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视察与探究”(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课件出示) 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
8、关系,利用图进一步相识反比例。 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改变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二、学加导 师:明确了目标,请同学们借助自学指导来完成目标。 自学指导:自学课本27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先自学4分钟,然后小组沟通1分钟。) (一)学生自学:(先学) 师:好,起先。先自学2分钟,然后小组沟通3分钟。 (二)汇报沟通:(后教) 小组汇报,全班总结。 三、巩固练习 (一)学生自学:(先学) (1)长方形面积肯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改变关系如下表。
9、 1.视察表格,依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改变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二)沟通订正:(后教) 1.更正 师:学完后,在小组内进行沟通。(有错的在小组中说错的缘由,不会的优生讲解。) 2.探讨 集体订正。(学困生先说,优生订正,学困生再说)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已接近尾声,回顾本节课,你有什收获? 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依靠的变量; 2、在详细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0、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有哪些改变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已经完成“课前打算”,选择几个学生回答) 2、师:在生活中,许多事物在发生改变。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改变,象这样的会改变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3、师:象这样的例子许多,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改变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后干脆导入新课,加深对“改变的量”的相识,找寻生活中的量的相识,引起新课的学习主动性。本环节的课前打算是要学生独立完成。 二、进行新课,驾驭变量。 1、请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一学”。 2、师:小组沟通刚才的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确定中心发言人。 3、小组进行自
11、我展示。 (1)小明的体重改变状况表。 学生谈群学体会: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 老师小结。我发觉(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课本呈现出第一幅情景图,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年龄与体重的改变,能够回答问题,发觉年龄与体重的改变状况,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改变,学生先视察然后回答问题。 (2)沙漠之舟 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改变。(课件出示: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改变统计图。) A、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B、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
12、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D、其次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E、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改变的? 教学意图:通过教学其次幅情景图,相识有关沙漠之舟的基本学问,拓宽学生的课外学问面。读懂统计图,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发觉规律。这是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相识已有基础。 3、蟋蟀与气温的关系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图。 B、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生:气温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改变。 师:假如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假如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假如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觉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
13、怎样改变的? 小结: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觉一个量随另一个量改变而改变,这些量就是改变的量。 教学意图:这环节学生理解蟋蟀的叫声用关系式表示,大多学生通过书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关系式,个别不行的,就个别辅导。 三、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改变。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2、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设计意图:我在这一课的练习设计上,没有太多的练习量,反而注意巩固课本上的练习。由难到易,重质不重量,希望通过补充练习提
14、高后进生的课堂参加度,帮助部分学生的梳理学问。 四、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象这样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改变而改变,谁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依据图象解决相关简洁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相识。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能依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打算: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教学第46页内容。 老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师:从图中你发觉了什么? 生:这些点
15、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假如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始终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干脆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练习讲授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推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老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
16、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 师生共同订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 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填表并思索发觉了什么? 老师点拨:随着时间的改变,路程也在改变,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老师:依据计算你们发觉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肯定。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路程时间 =速度(肯定)。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接
17、着学习和练习。 2、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沟通。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 (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视察表中的数据。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沟通。 提示: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推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推断它们的比值是否肯定。 三、课堂作业 1、依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 2、看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 (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老师:推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图像 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