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融资心理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逻辑分析与实证检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社会资本、融资心理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逻辑分析与实证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资本、融资心理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逻辑分析与实证检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出版时间: 2018-03-16 09:40:55 网络出版地址: ttp:/ 2018 南方金 融 总 499 期 社会资本、融资心理与农户借贷行为 *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逻辑分析与实证检验 陈 芳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省 贵阳 550001) 摘 要 :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的认知理论,阐述农户社会资本作用于金融机构 决策和农户融资行为,继而影响农户有效借贷水平和农户借贷风险的逻辑路径 ;然后,运用 3171 户 农户调查数据,构建有序 Logit 模型对逻辑推演的关键节点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 :第一,农村金 融市场对社会资本的价值认同虽提升了农户有效借贷水
2、平,却也导致了农户借贷的结构性缺口;第二, 农户社会资本、物质财富、户主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农户融资心理具有显著影响 ;第三,土地资本和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信息中介以及担保主体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为此,一是要从宏观和微 观两个层面入手,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提供融资供需对接精准对,协同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二是 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效率 ;三是要切实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 在农村社会和金融市场中的服务功能和中介作用 ;四是要找准农村产业抵押融资中的痛点,为金融 资源和农户融资需求的精准对接找到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 ;行为经济学 ;社会资
3、本 ;融资心理 中图分类号 : F832.43, F22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9041-2018(03)-000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 来, 农村金融改革作为解 决 “三农问题 ”的重要手 段,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于增加金融资源总量供给、 调整金融资源的区域和城乡结 构、 以及改善金融产品供给等方 面, 所遵循的基本路径是从供 给角度对金融资源进行宏观调 控, 总体而言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资源总量不足的问 题, 但是 农户贷款结构性缺口问题仍然比较突 出。 由于农户的有效借贷行为涉及需求和供给两方 面,
4、 因而如果仅对金融资源供给进行宏观调 配, 不从微观层面考虑金融机构与农户双方的借贷行 为,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户贷款的结构性缺口问 题。 进一步考察导致农户借贷结构性缺口的 原因可以发现,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户借贷供需失衡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 来, 农村社会成员之间以血 缘、 亲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分层级关系网 络, 使农村社 会成员之间形成特殊协作机制和互惠规 范, 这对农户借贷行为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 用。 但农 村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户借贷的影响到底如 何? 是否有助于降低借贷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 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如 何? 针对以上问 题, 本文着重探讨基于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的
5、社会资本究 收稿日期 : 2017-11-21 作者简介 : 陈 芳,女,博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PAGE 100 2018 南方金 融 总 499 期 3 竟如何影响农户借贷行为。 二、文献综述 在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中 ,物 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生产的基本要素 。 20 世纪 80 年 代以 来,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有别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生产要 素,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 注。 尽管目前社会 学、 经济 学、 政治学等不同领域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定 义、 内 涵及测度方法
6、尚未达成一 致, 但一般都将社会资本视为一种区别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资 源 ,包 涵了信任 、规 范与网络三个维度 。 Putnam( 1993) 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延 伸性探索 , 并得到了推广和运 用。 社会资本在政 治、 经 济、 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大量的实 证支 持。 这些作用分别体现为以个体和家庭为代表的微观层 面、 以社区和组织为代表的中观 层面 , 以及区域和国家宏观层面 ( 黄瑞芹 , 2009)。 Jacobs( 1961) 在其关于城市邻里关系的 研究 中, 将 “邻里关系网络 ”定义为社会资 本, 该做法成为社会资本的主要研究范式之 一。 社会网络反映了社
7、会个体之间因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联体系。 关于社会网络对农户有效借贷水平的影响 , 己经获得较多实证支持 。 杨汝岱等 ( 2011) 以 2009 年中国农村金融调查 81 村 、 1951 户专项入户调研数据为基础 , 证实了社会网络对农 户借贷需求行为的正向影响 。 童馨乐等 ( 2011) 将社会资本内涵具体界定为政治关系 、 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关 系、 正规金融机构关系和亲戚关系四个部 分, 并将农户借贷行为分解为有效 借贷机会与实际借贷额度两个层次 , 基于 1003 户农户的调查数据 , 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 行为的影 响,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在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方面起着
8、重要作 用。 胡枫和陈玉 宇 ( 2012) 运用 2010 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 , 指出社会网络对农户 获得借贷 的可能性以及借贷额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徐丽鹤和袁燕 ( 2013) 运用 2009 年中国农村金 融调查数 据, 分析我国农户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因 素, 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通过民间私人 利率对农户借贷水平产生影响 。 林建浩等 ( 2016) 将社会网络划分为朋友圈网络和宗族网络 , 将借贷渠道区分为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 贷, 发现社会网络在不同借贷渠道中的影响具有异质 性。 现有研究文献在回 答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借贷水平 ”这个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 识
9、, 即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数量越 多, 质量越 高, 则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越 大。 不足之 处在于 : 现有研究文献侧重于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 度, 而对其背后的微观作 用机制关注较 少, 包括社会资本对金融机构放贷决策的影 响, 社会资本对农户决策的影 响, 以及对金融机构和农户双方供需对接的影 响。 农户借贷属于微观经济主体行 为, 因 此, 分析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的影响要以行为经济学为理论基 础, 综合考虑资金供给和需求双 方( 尤 其是农户 ) 的个体特征和行为动 机。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的认知理 论, 将正 规金融机构和农户均视为有限理性决策 者,
10、对社会资本影响金融机构放贷行为和农户借贷行 为、 继而 影响贷款规模和贷款风险的内在机理进行逻辑论 证, 并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多个 Logit 模型对逻辑推演的关键节点进行实证检验 。 三、理论分析 农户的有效借贷行为涉及供给和需求两方面 , 其中 :供 给方行为是指金融机构是否愿意 为农户提供贷款 , 愿意提供多少金额的贷款 ;需 求方行为是指农户是否需要借款 、 借多少款 101 PAGE “ 2018 南方金 融 总 499 期 以及向谁借款。 (一) 理性经济人 ”假设条件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 假定金融机构和农户均可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进行理性判断和选 择, 社会资本主要从以下
11、 几方面影响农户融资状况 :一 是提升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意愿 。 金融机构是否愿意贷出资 金取决于对农户贷款的成 本、 收益和风险评 估, 这与农户自身的还款能力以及金融机构对农 户信息 的掌握程度密切相 关。 农户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户缺乏有效 抵押 品, 以及因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息掌握程度较低导致的风险规避甚至逆向选 择。 社会资 本对农户借贷的影响表现为 :一 是有助于农户向金融机构提供基于社会关系的显性或隐性担 保, 降低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性。 二是可通过农户心理影响农户借款意 愿。 对 于存在资金缺口的农 户, 其借款心理受收 入、 文化程 度、
12、社会地 位、 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等 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即社会资本越多的农户借款意识越强,风险承受能力也越强。 上述分析是基于传统经济学理论 中 “理性经济人 ”假 定, 在该假定 下, 社会资本对农户 有效借贷行为的影响一般而言是正向的,这与现有大多数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 (二)放松 “理性经济人 ”假定时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 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不 同, 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中关于行为决策领域的研究引入到 经济学的分析框 架。 下面运用行为经济学中的预知理论 和 “心理账户 ”理论分析社会资本对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 1基于预知理论的影响分析 预知理论认 为, 人们在进行判断 时,
13、会走思维捷 径, 凭借经验作出判 断。 经验有时能够 帮助人们作出准确判 断, 但有时也会导致判断偏 差。 这些由于走捷径而导致的判断偏 差, 称 为 “启发式偏差 ”。 三种最典型的 “启发式偏差 ”为 :一 是代表性偏向 , 指根据事件本身或同 类事件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而产生的偏 差, 包括因忽略样本大小而产生的偏差和因忽略判断 的难易程度而产生的偏 差。 二是可得性偏 差, 指当人们需要作出判断 时, 往往会依赖能够快 速得到或是最先想到的信 息, 而不是致力于挖掘更多较难获取的信 息。 三是锚定效 应, 指人 们常常依据事件的典型特征或历史经验对某个事件的发生概率设定一个锚定 值, 从
14、而导致误 判事件的真实概率 ( 王晓庄和白学军 , 2009)。 上述三种启发式 偏会引起农户和金融机构行为扭 曲, 导致农户贷款的结构性缺 口。 一是 受代表性偏差和可得性偏差的影 响, 金融机构可能根据以往经 验、 可快速获取的信息以及预 先设定的风险区间作出简单判断,从而倾向于对拥有社会资本较多的农户作出激进放贷决策, 对拥有社会资本较少的人作出保守放贷决 策。 二是锚定效应中的不充分调整偏差以及在连续 和独立事件的估测偏差会对农户借贷行为产生显著影 响。 社会资本较多的农户倾向于高估从 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概 率, 从而提高其申请贷款的意 愿, 申请贷款额度甚至会超过其实 际还款能力
15、 , 此时金融机构如果存在 “启 发式偏差 ”, 向社会资本较多的农户发放超出其还款 能力的贷款 , 则会加剧不良贷款风险 ;社 会资本较少的农户倾向于低估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 贷款的概 率, 从而降低申请贷款的意 愿, 如果金融机构 受 “启发式偏差 ”影 响, 向社会资本 较少的农户发放低于其资金需求的贷 款, 则会造成资金缺 口。 因 此, 尽管大多数研究表明社 会资本这一因素有利于提升农户借贷的总量水 平, 但 是, 考虑到金融机构和农户的非理性行 PAGE 102 2018 南方金 融 总 499 期 3 为 ,社 会资本也可能导致农户借贷的结 构性失衡 ,即 社会资本较多的农户可能会
16、获得超额贷款 , 而社会资本较少的农户可能面临贷款缺口。 2基于 “心理账户 ”理论的分析 “心理账户 ”是人们用来管理、描述和追踪自己各项经济活动开支的一个系统。对于 “心 理账户 ”的研究主要关注三个因素 :一 是收入的来源 。 根据收入来源不同 , 人们将收入分配 到具有不同边际消费倾向的账户中 。例 如 ,人 们会把自己辛苦工作挣来的钱存起来而不舍得花 , 但如果获得一笔意外之 财, 可能很快就花掉 了。 这说明人们在心里为这两类收入建立了两个 不同的账 户。 二是收入的花 费。 人们会将支出划拨到不同的消费 项目 中, 各个项目之间的资 金不具有完全替代 性。 三是 对 “心理账户
17、”核算的频 率。 不 同 “心理账户 ”的核算频率可能 相差较大 , “心理账户 ”是每天核算 、 每周核算还是每年核算 , 对人们的决策行为有较大的影 响 ( 李爱梅 , 2014)。 对农户而 言, 其借贷行为主要涉及两类支出 利息支出和人情支 出。 农户在考虑是否 申请借款 、 借款对象和借款额度的时候 , 均可能启动 “心理账户 ”, 对利息支出和人情支出进 行核 算。 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 量、 农户的借 贷( 消费 ) 心理会直接影响农 户 “心理账户 ”余 额和分布结 构, 从而影响农户的借贷决 策。 拥有相同社会 资本的农 户, 若其借贷心理不 同, 也会作出不同的借贷决 策。
18、风险偏好型农户倾向于作出开放激进的借贷决 策, 而风险规避型 农户倾向于作出保守温和的借贷决 策。 此 外, 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对农户借贷心理产 生显著影 响, 社会资本增加会提升农户借贷倾 向, 社会资本下降则会降低农户借贷倾 向。 农 户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借贷的逻辑路径如图 1 所示。 农户社会资本 供给角度 :抵押品和信号传递 需求角度 :信号传递 金融机构对农户的风险评估 (农户还款能力,信用水平,担保抵押品) 差 农户借贷心理特征 户 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 (是否放贷以及放贷额度) 农户借贷行为 (是否借款、借款额度以及借款对象) 农户有效借贷水平 农户借贷风险 图 1 行为经济学
19、视角下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有效借贷的逻辑路径 基于上述逻辑框架 , 下文拟论证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 是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有效借贷水 平的影响 ;二 是从供给端研究社会资本对金融 机构放贷行为的影响 ;三 是从需求端分析社会 资本对农户借贷心理以及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 ;四 是论证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风险的影响 。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103 PAGE y 为不可观测变量 。 可观测的因变量 yi 与 yi* 存在如下关系 : 2018 南方金 融 总 499 期 采用贵州省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 析, 对研究全国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反贫困问 题, 具 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 性。 一方
20、面, 贵州省既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 场, 也是国家实施金融 扶贫的重点区 域, 全省贫困人口较 多, 贫困面较 大, 贫困程度较 深, 农户资金缺乏现象较为 普遍 , 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 是农村金融问题积重的典型区域 ;另 一方面 , 贵州省城镇化 进程相对缓 慢, 农村社会阶层固化现象较为普 遍, 在反映 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特征上具有 较好的代表性 。 2016 年 7 月 ,笔 者对贵州省 88 个 县( 市 、区、特 区 )的 农户开展抽样问卷调查 , 每个县随机抽取 50 户农户 , 调查内容涉及农户基本情况 、 性格特征 、 社会关系网络情况 、 融 资情况和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21、 。 共计发放问卷 4400 份 ,回 收问卷 4072 份 ,有 效问卷为 3171 份 。 (二)基准模型 当模型中因变量包含两个或更多分类选择 时, 一般采用分类选择模 型。 由于在大多数问 卷调查中行为选项都是分类型 的, 因 此, 采用有序选择模型进行回归分 析, 该模型是二元离 散选择模型的拓展,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表示等级分类。其基本模型形式如下 : ( 1) 其中: 是由解释变量构成的向量 , 是参数向量 ,误 差项 服从 Logistic 分布 , * ( 2) 其中 : j, j=0,1,2,.,m-1 称作门限值或阈值 , j, i=0,1,2,.,m 表示因变量分类 ,
22、 可得到 有序 Logit 模型如下 : ( 3) 式 ( 3) 中未知参数 和 的估计值可通过极大似然估计得到 。 (三)实证步骤 依据式 ( 3) 的模型形式 , 实证过程和模型设定如下 : 第一 步, 构建有序选择模 型, 考察社会资本对农户有效借贷水平的影 响。 对于因变 量, 大多研究文献采用实际贷款金额衡量农户有效借贷水平 , 这种处理方式的缺陷在于 :实 际贷 款金额仅考虑了农户在调查时点上的贷款发生额,而忽视了农户贷款历史和贷款的期望额度, 难以客观和全面反映农户获取贷款的难易程度和贷款需求满足程度 。 基于此 , 运用式 ( 3) 的 模型形式,采用贷款可获得性和贷款需求缺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资本 融资 心理 农户 借贷 行为 基于 经济学 视角 逻辑 分析 实证 检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