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范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古代经典民间故事1 大约在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长江一带住着很多氏族部落。黄帝就是传闻中最出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字叫轩辕。据说他一生下来就有非同一般的表现:七十天时会说话,几岁大的时候就懂得了很多道理。成人后,更加朴实敦厚、机敏神灵,且学问渊博、明辨是非。 黄帝的部落最早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姬水旁边,后来迁到河北涿鹿,起先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并且定居下来。和黄帝同时期的另一个重要部落的首领是炎帝,他和他的部落最早居住在我国西北的姜水旁边。据说炎帝和黄帝还是近亲,只是黄帝的部落正在兴起,炎帝的部落却慢慢衰落。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部落,就是九黎族。
2、他们的首领叫蚩尤,带领部落生活在今日的河北、山东、河南交界的地方。传闻蚩尤非常强悍,黑脸、红须、碧眼,力大无比,性情残暴,常常带领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攻打弱小的部落。 他的八十一个兄弟被传得更神,个个具有猛兽的身体,长着铜头铁额,吃的全是沙石。他们随着蚩尤一起向黄河一带扩张,没有哪一个部落能够战胜他们。 蚩尤侵入了炎帝的地方,炎帝奋起抗拒,但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打得节节败退。 黄帝分析形势,认为蚩尤战胜炎帝之后,肯定会和自己开战。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于是,他先在涿鹿的郊野与炎帝开战,迫使炎帝归顺自己,与自己的部落合二为一,慢慢融合成华夏族。这就是“炎黄子孙”说法的由来。 两股合力一形成,
3、黄帝就和蚩尤在涿鹿广袤的原野摆开了战场。黄帝希望蚩尤向自己倒戈,可蚩尤哪里肯听,他一声号令,向黄帝的人马绽开了攻击。 据说黄帝平常驯养了熊、罴、貔、貅、虎等六种野兽,打仗的时候就把它们放出来。蚩尤的兵士虽然猛烈,可遇到训练有素的黄帝的军队,便不是对手了。 很快,蚩尤败下阵来。 蚩尤见势不妙,慌张带上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黄帝一见,哪里肯轻易放过,带着人马便追。追杀中,突然天昏地暗,黑雾迷漫,沙飞石走,风雨雷电,致使黄帝的队伍无法接着前进。原来,蚩尤请出了“风伯雨师”前来助阵。 黄帝哪肯示弱,请来天女帮助,驱散了风雨,刹那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黄帝的军队在指南车的引导下,很快就追上了蚩尤,最终把
4、他给杀死了。 从今,黄帝统一了中原。 中原统一之后,黄帝并未就此停手,他接着扩大自己的版图。向东,他抵达了海滨,登上了出名的泰山;向西,他到达了今日甘肃省境内的崆峒山;向南,他到达了长江边,登上了湘山;向北,他踏进了北方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他还在位于今日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的釜山接受了各部落首领的朝拜,从今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一位。 传闻中的黄帝时代,有很多独创创建,如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虽然不肯定都是黄帝一个人独创的,但后人也乐于把这一切归功于他。 黄帝居住在一座名叫“轩辕小丘”的小山旁,娶了嫘祖为妻。据传嫘祖亲自参与劳动,并教妇女们养蚕、缫丝、织帛。 黄帝还有一个史官名叫仓颉,据说文字就
5、是他创建的。 黄帝共有十五个儿子,他和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叫青陽和昌意,他们的后代都分别掌控过整个华夏大地。 黄帝死后,被尊为“华夏始祖”。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2 古时候,人们为老人祝寿,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挂男寿星图,女的则挂女寿星图。女寿星图上通常画的就是麻姑,因此称为麻姑献寿。画上的麻姑美若天仙,腾云驾雾;或是飘麻姑然行走于云端;或是双手托盘奉献寿礼:一壶美酒,数枚仙桃。酒是麻姑自己酿出来的长寿酒,桃则是王母娘娘所赠送的蟠桃;有时候是她肩挑一根瘦长的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旁边一个童子背着一个巨大的仙桃相随。但是,不管哪样的麻姑图,桃和酒总是必不行少的东西,因为在人们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长寿的象
6、征,麻姑献寿图就是通过献桃与献酒来表现出献寿的。 麻姑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后赵的一位少数民族姑娘。长得俊美漂亮,穿着光芒耀眼的衣裳,头顶结一个大大的发髻,脑后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间。麻姑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心地和善,经常帮助穷苦的人。但是,麻姑的父亲却是性情暴虐、凶神恶煞、高傲专横、心存歹毒,常常欺压老百姓的人。 虽然她父亲名声不好,但是作为女儿的麻姑仍旧很孝顺他。有一次,麻姑到山里去采果子,好不简单才摘得一个桃子。那时候,桃子可是水果中的上品,是特别难得的东西。麻姑自己舍不得吃,就把桃子揣在怀里,回家拿给父亲吃。 麻姑拿着桃子往家里赶,突然看到路边上围着一群人,于是她就新奇地走过去看个原委。原来
7、是一位身穿黄色衣衫老婆婆病倒在路旁,已经奄奄一息了。围观的人说:“这老婆婆确定是饿坏了,要是能给她一点东西吃,或许还能活过来。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因而大家只是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并没有人走回家去给这老婆婆拿什么吃的东西来。眼看老婆婆很快就不行了。麻姑实在看不过去了,连忙从怀里拿出那个桃子来,蹲下身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着她。 麻姑这是一个又大又甜、汁水许多的桃子,老婆婆吃了之后,很快就醒悟过来了。旁观的人忍不住地啧啧赞扬麻姑心眼好,并说她定会得到好报的。 老婆婆实在是太饿了,吃了桃子后,虽然醒过来了,但是还是没有力气,于是开口对麻姑说:“好孩子,太感谢你了,请问你还能
8、不能给我煮点粥汤喝呀?” 那时正值灾荒,人们都只有不多的粮食,还有许多的人都因没有吃的而饿死了,所以粮食显得极为宝贵。但是,麻姑的确不忍老婆婆饿死,就爽快地答应道:“我这就给你去煮点东西来,您在这里等我一会儿。”说完麻姑就飞速地跑回家给老婆婆做粥去了。 不巧,麻姑的事被父亲麻秋知道了,当他听说麻姑把桃子给老太婆吃了,而且还在给老太婆做粥,特别生气,就把麻姑关了起来,不准她出去。 麻姑可是麻姑怎么也放心不下路边的老婆婆,等到半夜里,她的父亲睡着了,麻姑静静地端着粥出了门。可是等她来到白天老婆婆躺着的地方时,却不见老婆婆的一点影子。月光下,在老婆婆坐过的地方,有一个桃核留在那里。再也找不到老婆婆,
9、麻姑只好捡起地上的桃核回了家。到家躺在床上,麻姑一合眼,就望见白天的那个老婆婆,仍旧穿着黄色的衣衫,笑呵呵地朝她走了过来:“好孩子,委屈你了。你不用难受,我还好好的。以后我们也还有机会见面的。”说着,就飘然逝去了。 早上,麻姑起床之后,就把晚上捡来的那颗桃核种在自家的院落子里。一个月之后,就长成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桃子树。其次年正月,桃树上就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麻姑用这些桃子来救济逃难的老人。惊奇的是这些老人吃了麻姑的桃子之后,不仅不觉得饿了,而且精神倍增,连以前的小毛病也没有了。麻姑也这才明白当时的那个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的,并不是一个要饭的叫化子。 后来,麻姑的父亲麻秋因为打仗立了很大的
10、功劳,皇帝封了他一个大官,并要他负责新建皇宫。麻秋为了早日修好皇宫,以便能到皇帝那里去邀功受赏。于是就舍命地奴役老百姓,让他们没日没夜地干活,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麻秋还规定,只有当鸡叫了时,老百姓才能有片刻的停留。麻姑特别怜悯这些老百姓,于是到晚间的时候,她就躲在鸡窝边学鸡叫。这样,只要麻姑一叫,全部的鸡就会跟着叫起来,这样老百姓就有了休息的时间。可是这件事很快就被麻秋发觉了。他查出来竟是自己的女麻姑献寿儿在阻碍自己的功名,非常的愤怒,便要狠狠地痛打女儿一顿。 麻姑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山上去了。麻秋怒上加怒,决心烧山,要把女儿烧死。正在这紧急的时刻。王母娘娘经过此地,她早就听说过麻姑做过许多好
11、事,现在见她受到如此的灾难,当下就把麻姑救了出来,并收她为弟子。 到了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的诞辰,天间实行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都来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位花仙特来邀请麻姑一同参与。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为王母娘娘祝寿。麻姑没有带花,只带了一个极老的坛子,里边装的就是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成的寿酒。这酒特殊的醇厚,一打开坛盖,马上浓香四溢。来祝寿的各路神仙都夸麻姑心灵手巧,赞王母娘娘有口福。王母娘娘也美美地赞扬了麻姑一番。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麻姑由此被王母娘娘封为“女寿仙”。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3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汉河西人。这是一个特别庸俗的人,成天无所事事,到处游手好闲。但是,有时候,因为
12、每天都吃喝玩乐,就也觉得非常无聊,闲得难过,所以又经常异想天开。 有一天,他从外面鬼混回来,突然就把自己独自关在一间屋子里,茶饭不思,累了就顺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家里人也不知道他怎么了,可是他又将房门从里边拴了,进不去,就只好由着他。到第三天的时候,吴刚突然从房里冲了出来,还背着一个整理好的包袱。他与妻子道别道:“我要寻师学道去了。”说完这样简简洁单的一句话,便跨上马背,扬长而去。 吴刚离家之后,他走访了不少的名山大川,到处去寻求高士名僧。可是因为他生性懒散惯了,不愿遵循太多的礼数,结果每到一处,学不了三五天就又离开,另找他处。有的修道高僧干脆就不愿收他为徒。这样,吴刚在外面晃悠了三年,还是一
13、事无成。接着,他又有些怀念家里的妻子了,于是不顾长途的跋涉回家了。 但是吴刚的妻子缘妇,在家里苦苦等了这么多年,见吴刚一个口信都从未捎回过家,觉到吴刚是没有什么盼头了,就和乡里的伯陵好上了。两个人结成夫妇,住在了一起,并且在吴刚外出学仙的时间里,还生了三个儿子。一家五口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这时候吴刚回来,对这个家来说完全是多余的了。 等到吴刚推开自家的门,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立刻就感到无比的愤慨和深深的羞辱。三个孩童在院子里叽叽喳喳地玩耍嬉戏。这是谁家的孩子呢?当他还在纳闷,就一眼看到妻子正在屋檐下的织布机前织布。他刚要过去跟妻子打过招呼,突然看到在不远处的葡萄架下,一个生疏的男人在劈柴,他细
14、致一瞧,原来是同乡的伯陵。吴刚一切都明白了,他知道妻子在他走后,跟伯陵结了婚,还生了几个孩子! 吴刚怒火冲天,一股无名的力气支撑着他,让他不顾一切地奔到伯陵的身后,拿起一根碗口粗的大木棍,对着伯陵的后脑就是一阵猛打。直打到伯陵头破血流,栽到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为止。吴刚还不愿罢手,把他平常的地痞脾性全拿了出来,提起双脚对着伯陵的头部乱踢,边踢边骂。在一旁的妻子缘妇,吓得惊呆了,早就停下了手里的织布机。可是她也觉得自己做了对不起丈夫的事,不敢上前去劝,又没有去叫左邻右舍,只是站在那里一个劲地哆嗦。三个孩子,看到这样一个蛮横的“乞丐”冲进家门就打自己的父亲,立即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的哭惊动邻里的乡亲,
15、吴刚家里一下就围满了人。可是,对于这事,各人褒贬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争论纷纷。 乱轰轰的场面很快就吵到了已上天成仙的炎帝的耳朵里,炎帝就再也按忍不住了。原来,伯陵是炎帝子孙。吴刚杀了他的子孙,炎帝当然要责罚吴刚。后来,当他知道自己的子孙伯陵有不行轻恕的错误后,也就减轻了对吴刚的惩罚。吴刚不是想成仙吗?那就让他到孤寂的月亮上去吧。于是炎帝就把吴刚赶到了寒冷、荒芜的月宫。 月亮上果真很冷,吴刚一到上面就立即感到寒意彻骨。在他的身边有一棵高有五百丈的桂树,树干大得一百个人也合抱不过来。树上结满了数不清的很小很小的花朵,花虽然小,可是异香扑鼻,特殊浓郁。这桂树是天上独有的树,地上的后来也
16、有了桂树,这是吴刚从天上偷到凡间来的。 吴刚还如醉如痴地嗅着这花香,忽地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宫殿,写着“广寒宫”三个字。宫殿建得很华丽,但是,寒气逼人,似乎这月亮上的寒气都是从那里迸放出来的。宫殿里还有一个异样美貌的嫦娥。吴刚正想走到近处看看嫦娥,不知一位什么天神飞了过来这是炎帝派来监管他的天神辛。辛对他说:“吴刚,我是炎帝派来监督你的,给你一把斧子,你若是把这桂树砍倒了,就能回到你的妻子身边,要不然就恒久也回不去了。”说完就扔下一把斧吴刚伐桂子给他。 “这么粗的树干,叫我怎么砍得倒?”吴刚心里只有埋怨,埋怨炎帝的不公。也就不理这位天神的话,他把斧子踢到一边,就找个地方睡觉去了。 吴刚这一睡就睡了
17、七天,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浑身都是劲,就是无事可做。后来,他转念想:我这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这树虽然巨粗无比,但是只要我每天砍一点点,还是有出头之日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桂树刚被砍开一个小口,立马就又合上了。无论他怎能样舍命地砍,树干都能一下就回到原来的样子。但是吴刚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把对炎帝的不满全部发泄在这棵树上,一每天、一月月、一年年地无休无止地砍,砍下来的木屑都堆出了好几座山。 在地上的吴刚的妻子缘妇也深感负疚,就叫她的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等他们稍大的时候,就要他们到月亮上面去陪伴吴刚。又有人说,大儿子鼓变成了蟾蜍,二儿子变成了兔子
18、,还有一个不知道变成了什么。又有的说,殳制作出了箭靶,鼓和延他们两却对乐具特殊感爱好,并自行研制胜利了钟、磬等乐器,而且还创作了乐章,时常在月宫里演奏,所以有时候,当我们静静地在月下驻听时,还能听到仙乐飘飘。到了后来的唐明皇漫游月宫的广寒宫,听到他们的乐曲,就把它记了下来,当他回到了地上,就叫人又谱了出来,就成了历很出名的霓裳羽衣曲的由来。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4 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人,由于“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因此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前507),约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前444)左右。 传闻,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很大的任务建筑一座大宫殿。这须要许多的木料,但
19、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锯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搁了工程的进度。 在那个年头,完成不了奴隶主的任务是要受重罚的,鲁班心里特别焦急,就亲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他间或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 鲁班很惊奇,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锐利?于是,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视察,发觉草的两边都长有很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应当可以锯断大树吧。 于是,依照他的想法,再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条带有很多小
20、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真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独创了,这为后代的木匠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 现在,木匠弹墨线用的小钩又被称为“班母”,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又叫做“班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鲁班的母亲和妻子也都从事生产劳动,并对鲁班有很大的帮助。据说“班母”的由来是这样的:鲁班正在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的另一头的。后来经过多次试验,母子俩想了一个方法,他们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这样,放线的时候,小钩就能钩住木料的一端,如此就代替了用手拉线,从今,鲁班不再要母亲的帮助,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了。后世的木工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便把这个小钩取名为“班母”,也用来
21、纪念这个创建。至于“班妻”,说的是鲁班刨木料时,起初总是要由他的妻子来扶着木料,他才能刨木条。后来,鲁班改用了卡口,并把它钉在一块很大的垫木上,用来顶住要刨的木条。这样,这个卡口就被人们称为“班妻”。 鲁班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打算做面条,可是却没有面粉了。 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儿。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可是在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方法,根本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鲁班于是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
22、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磨着麦粒。 鲁班不一会儿,鲁班走过去一看,见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后,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的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一个木把。邻居们都很惊奇,不知道鲁班做的是什么?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都兴奋得很,都赞扬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大功啊!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广阔
23、农村曾经普遍运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一个能为人民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独创家。 当时,鲁班生活的年头,正值诸侯争霸,斗争连年不断。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保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经常是把城围了几个月,还是干焦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吩咐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要是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假如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平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
24、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化而来的。 还有一个好玩的关于鲁班造木鸢和木仙人的故事。 话说鲁班成婚后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却放心不下,更惦念新婚的妻子。他每天想,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的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致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真能够飞行很远。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后,鲁班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一会儿就能飞回敦煌的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非常兴奋,但怕惊动父母,他们就静静地没有告知父母。其次天大清早,鲁班就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这样,过不了多长时间,妻子便怀
25、孕了。 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的事。他们见儿媳有孕了,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再查问,媳妇这才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的事情说了,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原委。 掌灯时分,鲁班果真骑着木鸢回到了家中。这才解除他们父母的疑虑。老父亲兴奋地说:“儿呀,你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去开开眼界吧。”其次天清早,老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运用机关作了交待,他告知父亲:“要是只飞到近处看看,就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要是飞到远处去,就多击几下。早去早回,别担误了我明天的工期。” 老父亲将鲁班的话登记后,就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
26、耳边呼呼的风响,吓得他抓紧闭上了眼睛,就抱紧木鸢任凭翱翔。等到木鸢落地后,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已经飞到了吴地。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面骑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什么妖怪,就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一阵乱棒就把老头打死了,还把木鸢砍坏了。 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他怕父亲出事,就又赶做了一只木鸢,飞到各处去找寻。他找到吴地以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了。他生气不过,回到肃州之后,就雕了一个木头仙人,让他手指东南方。这个木仙人神通广阔,手指吴地,吴地就大旱无雨,这样,吴地当年颗粒无收。 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吴地之所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于是,便
27、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鲁班知道了真情后,对自己进行报复的做法深感内疚,马上将这木仙人的手臂砍断了。这样,吴地没几天,就降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旱灾。 这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下大旱,百姓苦,这两件都是自己干的蠢事。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的生日,木艺工人非常注意这个节日,他们都要在这一天奉上“师傅饭”,供一代先师鲁班享用。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5 在洛水河畔,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洛神的故事。其实有关洛神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洛神宓妃,一个是洛神甄后。 洛神宓妃本是伏羲氏的女儿,有一次
28、,她偶然来到洛水河畔,立即被洛水两岸的漂亮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就驾临到了人间,并来到洛水岸边居住。 那时候,一个勤劳英勇的民族居住在洛水河畔,这个民族就叫有洛氏。宓妃来到这里之后,便加入到有洛氏民族当中。那时,有洛氏的人民还很落后,生活也过得很困苦。宓妃于是就教有洛氏的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这样,有洛氏的生活就过得越来越好了。 洛神一年的春天,有洛氏的人们都在洛水河畔辛勤耕作,累了就在河道上休息。宓妃于是拿起自己带来的七弦琴,奏起了美丽好听的乐曲,为这些勤劳的人们驱逐疲惫。无意中,这悠扬的琴声传到了黄河里的河伯耳朵里。黄河的河伯是个浪荡公
29、子,他艳羡宓妃的漂亮,便静静地潜入了宓妃旁边的洛水。河伯为了得到宓妃,就化成了一条白龙,在洛水里兴风作乱,兴起的巨大波涛很快淹没了河道上的人们,也把宓妃卷走了。 河伯把宓妃捉来之后,把她押在水底深宫。宓妃因为见不到她的族人,就终日郁郁寡欢,在她无法排遣心中悠愁的时候,便成天弹奏七弦琴。 到后来,宓妃的遭受被后羿知道了,他特别生气,就将宓妃救出了深宫,让她又回到有洛氏中间。他与宓妃也日久生情,结成了夫妻。这样一来,河伯被惹怒了,他听说后羿与宓妃之间的恋情后,更是恼羞成怒。他再一次化作一条白龙潜入洛水,吞噬了河边的很多田地、村庄和牲畜,并且还害死了许多人。后羿也非常生气,他拔出神箭,一箭就射中了河
30、伯的左眼,受伤的河伯只得仓皇逃到了河里。 可是河伯还是不服气,但自己又不是后羿的对手,于是跑到玉帝那儿去告状。其实玉帝早就知道了这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狠狠地惩处了河伯一顿。河神只好灰溜溜地回到黄河里,再也不敢去管后羿与宓妃的事了。 这样,后羿与宓妃便在洛水河边定居了下来,过上了无比美满华蜜的生活。再后来,上天为表彰他们,玉帝封后羿为宗布神,封宓妃为洛神。洛水两岸的人们接着就兴建了一座雄伟的“洛神庙”,用以祭祀洛神的功德。洛神宓妃的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另一个是洛神甄后的故事。 甄后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起先甄后与曹植感情很好,可是曹丕当上皇帝之后,就把甄后夺去了,而且过不了多久,曹丕因另有
31、新欢,就冷落了甄后,最终又把甄后赐死了。 在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哀痛地到洛阳去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陪皇叔曹植一块吃饭。曹植见到太子,又想起了甄后的惨死,就暗暗地流下了眼泪。这一切曹丕都看在眼里,他也觉察到了甄后的冤情,也觉得有点对不起她。饭后,曹丕就把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曹植。曹植见物如见人,心里更加难过,谢过魏文帝,就离开了皇宫。 曹植带着玉镂金带枕回他的封地,出了洛阳城,往东走了一段路,便来到洛河边。曹植吩咐随从人员停车休息,把马放到河边饮水吃草。 曹植对着西沉的红太阳和滔滔东流的洛水浮想联翩。突然,他看到一个特别漂亮的女子,像一朵出水芙蓉那样渐渐地从碧波中升起,随着波涛,轻悠悠、飘忽
32、忽地来到岸边。曹植觉得她很面熟,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就问随从说:“你们望见河岸上的那个美貌的女子了吗?” 甄后“没有。”随从回答。 “喏,就在那边!”曹植用手指着那个女子站的地方说。 “那边啥也没有啊!”随从想了一想又说,“听说掌管洛河的女神叫洛神,一般人是看不见的,王爷看到的肯定是洛神了。” 曹植听说后,就向洛神走去,施了一礼说:“仙姬想必就是洛神了,小王有礼!” “这边还礼了,王爷别来可好!” “别来可好?你我何时分别?” “王爷莫非把我遗忘了吗?” “看来面熟,莫非你是”曹植越看越觉得她像甄后,但是甄后已死,怎么会到这里来呢?他怀疑地说:“仙姬像是哦,不,不,不!小王不敢冒昧。” “
33、王爷可曾拿到我那玉镂金带枕?” “拿到了!你果真是皇嫂甄后!怎么到这里来了?”曹植惊喜地问。 “唉,一言难尽!” 甄后把自己怎么被郭贵妃陷害的经过诉说一遍,然后又说:“玉帝念我死得冤屈,封我为洛水之神。因为你我还有未了之缘,在宫中不能倾诉,所以特地到这里会面,了却前缘。那玉镂金带枕是我陪嫁的东西,我在暗中感化了你的皇兄,因此他才把玉镂金带枕赠送给你。你留作纪念吧!今后怕不能再见面了。” “想我曹植空有满腹经纶,反遭别人猜忌。如今我万念皆灰,愿随仙姬守洛河。”曹植愁闷地说。 “唉!”洛神两眼含泪说,“惋惜你我有仙凡之别,如今相见之时,也是永诀之刻。这里有耳环一只,赠送王爷。望王爷多多保重,小仙告辞了!” 洛神说着,摘下一个耳环,献给曹植。曹植双手接过,又从自己身上解下一块玉佩,含泪交给洛神道: “多谢仙姬厚赠。小王身边没有别的东西还敬,只有这块玉佩朝朝暮暮和我相随。现在赠给仙姬,望仙姬多多保重!” 洛神接过玉佩,转身踏进洛河波涛,又回头向曹植望了一眼,就消逝在波涛中了。 曹植精神恍惚,如痴如呆,不知这是真实还是梦境,只是望着洛河发愣,直到随从人员催他上车,他才猛醒过来。 后来,曹植为这次会见写了一篇赋,题名是感甄赋。魏文帝死后,明帝继位,看到这篇赋后,感到叔叔的佳作里全是和自己皇娘的瓜葛,有损皇家名声,很不是味道,就把题目改为了洛神赋。 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