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2021语文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





《初一2021语文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2021语文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2021语文公开课教案初一2021语文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分析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育发散思维实力。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育发散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 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打算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说明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
2、,个别问题老师说明。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老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说明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说明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肯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须要给学生分类,但肯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识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
3、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探讨 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探讨,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探讨。第一,次探讨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精确,老师可以敏捷指导,提问,如探讨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看法应当实行怎样的看法?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看法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定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精确。 结合生活体验进
4、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探讨中,老师要留意引导学生留意福与祸的转化,须要肯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会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定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逆境,这是祸,但假如能从容、冷静,在逆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宝。当然,在逆境中一蹶不振,丢失信念,甚至失去生活志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留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很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洁,学生很快可以探讨出结果。老师告知学生,在以后学习
5、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全部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须要我们亲密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布置作业。 结合今日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日,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
6、学习创作简洁的寓言故事。 探讨,分析寓言情节,相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依据哪些详细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肯定要通过分析详细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敬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敬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知人们要虚心,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夜郎自大。蚊子和狮子也
7、可以照此分析。 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探讨寓意,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探讨,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改变?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敬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望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打算,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四周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
8、歌飞走了。 通过探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假如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改变。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傲慢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明显,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夜郎自大的人的寓意也要变更了。 同时,老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建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详细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熬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
9、思维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老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自编寓言练习。 老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终点明寓意,然后全班沟通,探讨。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
10、个练习一方面可以熬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志向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相识生活,可谓一箭双雕。因课堂时间关系,不行能做长时间沟通,但在探讨时,老师应留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详细,情节与寓意是否一样,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详细修改看法。 总结 老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洁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细致视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相识生活。 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探讨,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
11、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举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初一2021语文公开课教案2 学问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娴熟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品尝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 2课时。
1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 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A、魏国B、蜀国C、吴国 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A、关羽B、吕蒙C、鲁肃 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供应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 1、听朗读课文,留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
13、行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探讨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显出惊异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骄傲的语气 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相互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状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莫非 (3)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 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 4
14、、说明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 5、口译全文 当时,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行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莫非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起先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非常惊异地说:“以你现在的才能、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挚友,然后分别了。 其次课时 四、精读课文 (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
15、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两层。 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二)、朗读并理解: 1、第一部分主要采纳什么描写?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切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_ (三)、朗读其次层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白什么? 非常惊异的神态,吕蒙的改变判若两人,使鲁肃即惊讶,又不由自主的发出赞美。这句
16、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进步后感到很骄傲、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看法。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白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状况是在不断改变,人也
17、在不断改变,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善劝) 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好学) 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敬才、爱才) 五、总结、归纳: 孙权:关切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 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 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 8、请说明“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能的人,比方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18、 9、请说明“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六、比较阅读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七、揣摩语气 朗读课文,留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
1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八、探讨、质疑。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改写课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争论、结友) 十、课后反思 初一2021语文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灵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才智、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
20、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打算 学生:打算古代聪颖机灵少年的故事,上课沟通。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老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探讨,多媒体协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挚友夸夸其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围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简单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2021 语文 公开 教案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