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精品.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相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动手试验实力和视察分析实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定量试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沟通,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说明,培育学生分析及推理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从合作学习中培育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培育学生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
2、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支配在学生学习定性相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 通过试验探究相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打算 1、在课前就进行试验分组,将试验实力强和试验实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试验小组。 2、布置每个试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试验方案进行探讨,对试验内容和如何进行试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二)教法选择 直观性教学、
3、小组合作式教学 、试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 (三)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试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试验探究、 老师引导发觉 学生验证明验、探究沟通 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 突破难点 学问活用、小结反馈。 以试验为主,让学生在试验探究中体验,在发觉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纳“视察、 试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探讨 、分析、练习 、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驾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试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说明反思”的科学试验探究的探讨方法。 四、组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课时引入演示试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 设问 火柴
4、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莫非物质从世界上消逝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改变呢? 倾听学生的见解 (第2步试验探究、引导发觉) 试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试验 引导1。称量时天平应留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留意视察试验现象和天平的改变。 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解并描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试验,用定量的试验法探讨_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觉简史。 (第3步验证明验、探究沟通
5、) 提问 物质发生化学改变后其总质量究竟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假如你们根据学案上的四个试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行试验,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与老师刚才所演示试验的结论是否相同? 老师巡察指导 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试验不胜利的缘由在哪里? 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试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冲突? 追问请同学们探讨可实行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第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 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改变过程,并思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改变状况
6、(第5步学问活用、小结反馈) 练习 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习讲解。 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老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试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说明反思。 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试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视察试验 分组沟通、探讨,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的猜想有: 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视察、听
7、讲、思索 小结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 试验与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分成四人为一试验小组任选两个进行试验探究。试验前,小组内探讨学案上的试验步骤后进行试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试验现象及试验数据。并依据所做试验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试验后小组内沟通探讨 分析与沟通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组内分析缘由,组外沟通试验体会。 学生沟通学生思索、探讨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说明与措施。 老师
8、与学生共同小结 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平向左偏转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前并没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 2、假如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试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 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学生观赏动画 学生分析、沟通、发言 归纳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 练习 做学案中的基础题及提高题 学生沟通 激发学生爱好,设疑引入 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
9、为后面分组验证明验打下基础。 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够像化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念。 让学生亲自动手,象科学家一样去探讨发觉,从而感觉科学探究的神圣,同时培育学生的动手试验实力,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沟通,让学生在试验中学习,激发爱好,享受胜利的喜悦。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氛围。 利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刚好进行分析,在质疑、争辩、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学生对试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相识,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辩等多种实力,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用图画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改变过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能更简单的理解质量守恒的缘由,从微观的角度理解
10、质量守恒定律。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反思。一个学问内化、相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2 重点:水对人类的影响及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过程 本节课按一课时支配。但应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阅读相关网站,在充分打算的基础上进行展示活动,可以由学生采纳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课前任务布置: (1)阅读课文,思索下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外层空间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被水覆盖着,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水资源如此丰富,为什么还要加以规划和爱护? 在日常生活中
11、,我们身边有奢侈水的现象吗?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为,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在我们四周,水资源爱护的状况好吗?你认为哪些行为会使水质受到不良影响? 从目前来看,淡水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殊是有些地区,干旱严峻威逼着人类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丰富的,你有什么好设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需是自己的设想,不肯定正确,不必追求科学性,但需从可行性和经济角度动身)。 你认为日常生活中变更人的哪些生活习惯可以做到节约淡水?举详细措施或归纳一些节水的小窍门。 (2)查阅相关网站,从网上获得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或措施是可实施的。 (
12、3)2-3人一组(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沟通用。 2.课前打算工作: 老师课前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素材阅读,对观点(或措施)相近的小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探讨进行得全面。对有创意、有价值的的设想,不考虑其可行性或严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 3.课堂教学: 分为两个阶段。 (1)老师将课题引入后,由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释疑,此过程大约用时25分钟。老师可将已收集的资料片当堂播放,加深学生对水资源爱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相识。 (2)由老师以试验为突破口,演示电解水的试验,依据电解
13、过程中两极产生气体的性质检验,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再依据气体的体积、,两种气体的密度,推导水的组成。 (完成电解水的试验运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若没有,可依据教学参考书P89的装置自行制作,所用试管选用带刻度的,以便于找寻电解产物量的关系。为增加水的导电实力,试验前应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这一点肯定事先向学生做交待。避开与初中物理可的有关学问冲突。) 4.课后小结: 对本节学问内容进行小结,简要介绍建国以来兴建的水利工程,将搜集到的图片、视频资料做展示,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化。最终将制作精致的展板放于墙报展览。 探究活动 1.洗衣间内自制节水装置。 2.用简洁的易得的材料改造卫生间抽水马桶,使
14、之节约用水。 3.厨房内自制净水装置。 4.绽开你丰富的想象,撰写一篇题为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世界将 要求文体不限,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字数为800-1200字。 课后探讨: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启动,为了避开“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环保观念和措施应贯彻于西部开发的始终。请你依据课本学问谈谈: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为避开水被污染应留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3 学习目标: 1.相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试验,初步学会对试验现象进行视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化学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看法、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保证明验胜利的关键。 教学重点:
15、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试验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视察化学试验现象的基本要领,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试验。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学法指导:1.要学好化学,必需仔细做好试验,细致视察,并记录和分析试验现象。 2.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擅长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试验,化学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 以及对 的视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 和 化学原理,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化学学问。 2、什么是科学探究呢?在生日晚会上,停电时我们都用过蜡烛,你还记得蜡烛燃烧是什么样子?点着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
16、参考课本P12进行家庭试验: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试验,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视察到蜡烛 , 说明蜡烛_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 (2)点燃蜡烛后可视察到其火焰分为_、_和_三层。取一根火柴梗,快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是火柴梗_ _,说明火焰各层中_的温度。所以我们在用蜡烛火焰加热物体时,应用它的_进行加热。 (3)熄灭蜡烛时,可视察到_,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视察到_ _。 二、课堂探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视察依次: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2、提出问题:蜡烛越来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质
17、? 假设与猜想: 设计试验方案: 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白烟是什么成份? 假设与猜想-设计试验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沟通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那我们以后应当怎样去学习化学? 三、课堂练习: (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亮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光明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 )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
18、定该气体是: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实力闯关 4、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视察到烧杯内壁上_产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取下烧杯,快速翻转,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视察到 _ 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 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蜡烛火焰的焰心中,再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视察到的现象是有火焰产生,这说明焰心有_ _。 中考连接 6.设计一个试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7.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设: a.
19、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试验:(1)吹灭蜡烛,马上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缘由是 。 (2)吹灭蜡烛,马上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4 物质的改变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的定义。 2.理解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本质区分。 3.学习对试验现象视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定义。 2.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本质区分。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
20、物理改变 阅读课本第67页的试验1-1(1)和1-1(2),简洁介绍一下试验仪器及药品。老师做演示试验,学生视察试验现象并记录。 请举诞生活中物理改变的几个例子。 生活中物理改变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裂、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1.做化学试验时,应当重点视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试验前后的改变,思索为什么发生改变。 2.物理改变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变更,只是在状态、形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更。 1.厨房里的下列改变,属于物理改变的是(D)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 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改变的是(C)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
21、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3.下列改变中,属于物理改变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F.蜡炬成灰 学习内容二化学改变 阅读课本第7页试验1-1(3)和1-1(4),简洁介绍一下试验装置。老师做演示试验,学生视察试验现象并记录。 1.如何在化学试验中学会视察? 2.请举诞生活中化学改变的几个例子。 1.视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改变,必需从视察入手,在视察中思索,对视察到的改变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生活中
22、化学改变的几个例子:铁生锈、煤燃烧等。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作为推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等。物理改变、化学改变最根本的区分: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1.下列过程的原理,肯定包含化学改变的是(C) A.蒸发B.导电C.燃烧D.灭火 2.下列改变,属于化学改变的是(B)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D.冰雪溶化 学习内容三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区分与联系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改变发生? 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是相互联系的。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但熔化的过程中却有一部分在燃烧。 物理改
23、变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学改变则不然,物质本身已变更;两种改变有区分,有无新物作推断;两种改变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1.在下列改变中,有一个改变与其他改变的本质不同,该改变是(B) A.石蜡熔化B.米饭变馊 C.汽油挥发D.湿衣服晾干 2.下列改变中,前者是物理改变,后者是化学改变的是(A) A.玻璃破裂面包发霉 B.榨取果汁工业上制取氧气 C.玉米酿成白酒铁生锈 D.煤的燃烧干冰升华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5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培育关注环境、酷爱自然的情感。
24、4.初步学习科学试验的方法,通过“磷的燃测定空气的含量,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视察、记并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工具 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人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识,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没有。那么本节我们就是要通过试验证明空气的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洁的试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确存在吗?(组织学生探讨,然后
25、老师提问。) 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瓶内的确存在空气。 生2:吹气球,发觉气球鼓起了,说明有空气了。 生3: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生4:夏天电风国转动,一阵风扑面而来,说明空气在流淌。(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老师作总结。) 提问以上事实说明白空气的确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组织学生探讨,然后老师总结。) 生1: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试验说明白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2: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吸人气体的探究试验说明白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生3:食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潮湿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饮
26、料放置空气中外壁出“汗”等现象,说朗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生活阅历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动 师:下面呢,我竹j将分组试验,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试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设计试验,参考课本试验2-1。) 师:我视察各小组设计试验,大部分用-蜡烛燃烧”进行试验探究,但是你们得出的试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样?不一样。为什么?想一想,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分析:蜡十氧气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肯定的体积,所以结果会
27、偏小,小于1/5。同时引导学生改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燃物红磷,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一一五氧化二磷。科学家就是利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老师边介绍边演示新教材试验2一】,学生视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三、归纳总结 师:从试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 1.红磷十空气皇鉴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肯定高度后,不能接着上升这一现象推断); 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推断); 5.试验表明
28、,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老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课堂练习 师: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 投影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试验探讨: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肯定高度后,还接着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一209.9,沸点为95.8。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接着燃烧的事实,说明氮
29、气不支持燃烧。很多试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 (老师组织评讲习题,提出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l源,使学生意识到必需防止空气不受污染,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l 五、学问扩展 师:同学们,当你闲逛在湖畔边、森林中,阵阵凉风吹过,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多么簇新的空气呵!但是你们知道.这簇新的空气须要人类的爱惜、爱护与珍惜。才能保持簇新!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空气污染现象?(组织小组探讨,然后提问。) 生1:摩托车、汽车的增多,导致的尾气排放增多,污染空气。 生2:前几天报道某乡镇鞋厂发生火灾,橡胶烧排放到空气中的烟雾。 生3:臭氧层被破坏也会污染空气。. 师:同学们依据各自的生活阅历,从各方面回答了空气被污染的种种现象,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2-8中“大气污染”,总结一下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那么我们应当做些什么?(组织小组探讨,然后老师总结o) 总结 1.被污染的空气会:(1)严峻损害人体健康;(2)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2.我们应当做到: (1)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四周环境状况; (2)运用清洁能源,主动植树、造林、种草等,以爱护大气。 六、作业布置 1.习题16 2.阅读教材第31页“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