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汇总.docx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育学生鉴赏诗歌的实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育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实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大家已经接触到了很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说明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
2、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尝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瞒了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
3、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状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宏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诞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恒久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的文学理论指责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气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软、美
4、丽,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显明,像水晶一样透亮、洁静,像春天一样芳香,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老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行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观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境况下,诗人却没有丢失希望与斗志,他酷爱生活,执着地追求志向,信任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1、听课文录音。2、划分朗读节拍。3
5、、自由朗读。由老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白怎样的人生看法?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白这样一种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当生活欺瞒了你时,不要哀痛,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擅长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肯定要永葆主动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行能没有苦痛与哀痛,快乐不会恒久被悲伤所掩盖,欢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胜利,品尝全诗,想想缘由何在?学生探讨 4、这是一首
6、喜闻乐见的名篇,很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爱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探讨,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由回答,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瞒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戏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沟通。作为作业完成 其次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背诵假如生活欺瞒了你2、沟通阅读普希金诗集的状况。学生沟通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瞒了你一诗中的吩咐与叮嘱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
7、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受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索。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很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夫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正式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四、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索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
8、之路的思索。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确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白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样。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需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同流合污,而要经过自己的思索,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9、 五、分清象征与比方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方有什么区分?象征:用详细的事物表示某种特别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示意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详细形象,也要求赐予充分留意。比方,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显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方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方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推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方?“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
10、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特别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老师阐述两者区分 六、积累联想1、古今中外很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依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瞒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吩咐和叮嘱。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
11、们有时不得不遭受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精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2、正确进行翻译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别的词 3、几个难句的大意 预习要求 1、驾驭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晰停顿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知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假如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化,哪怕你是一
12、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子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依据须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老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
13、简介 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解并描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老师)讲解并描述: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顺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老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驾驭大意 (老师)讲解并描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
14、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驾驭大意。 老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1)理解几个用法特别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 4、“稍稍来宾其父”来宾: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来宾款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4、邑人:同县的人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7、“卒之为众
15、人”卒:最终。众:一般。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9、“且为众人”且:尚且。10、“固众人”固:原来。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给予的 学生质疑,老师点拨。 (三)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幻灯(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其受之天也,
16、贤于材人远矣 (2)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5、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泯然众人矣 3、稍稍来宾其父7、贤于材人远矣 4、或以钱币乞之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留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驾驭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老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1、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背诵最终一段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
17、作者的思想观点 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3 预习要求 思索文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改变经验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缘由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终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其次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凡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状况来看,缘
18、由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缘由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化,尚且变成一般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化,连一般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解并描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缘由,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示意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19、 (学生探讨)自由发表看法。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灵敏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来宾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白仲永终未成大器的缘由。 5、其次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改变和结局。 6、结尾争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以上,老师可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投影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改变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具体?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
20、: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的确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化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投影 你怎样相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化”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慧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老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改变的故事,说明白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教案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