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附件 1山西省工程质量管理手册(试行)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 年 7 月 2 3 目 录1 总则91.1 目的91.2 编制依据91.3 适用范围102 行为准则 102.1 基本要求102.2 质量行为要求113 工程实体质量控制 153.1 地基基础工程153.2 钢筋工程163.3 模板工程173.4 混凝土工程183.5 钢结构工程193.6 装配式混凝土工程213.7 砌体工程233.8 防水工程233.9 装饰装修工程243.10 给排水及采暖工程263.11 通风与空调工程27 4 3.12 建筑电气工程283.13 智能建筑工程303.14 电梯工程303.15
2、市政工程314 质量管理资料 344.1 建筑材料进场检验资料344.2 施工试验检测资料354.3 施工记录364.4 质量验收记录385 附则 39 5 1 总则1.1 目的目的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质量行为,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参建单位主体责任,指导参建人员规范作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主要使用功能质量,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1.2 编编制依据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1.2.2 部门规章(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 18
3、号);(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41 号);(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 5 号);(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 2 号);(5)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部令第 80 号);(6)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建质201895 号);(7)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实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 6 础设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通知(晋建质函201463 号);(8)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通知(晋建质字2014223号);1.2.3 有关规范性文
4、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1.3 适用范适用范围围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2 行为准则2.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2.1.1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依法对工程质量负责。2.1.2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应当依法取得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活动。2.1.3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当签署授权书,明确各自工程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同时签订接受授权意见书。项目负责人应当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法定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2.1.4 从事工程建
5、设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在注册许可范围和聘用单位业务范围内从业,对签署技术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 7 性负责,依法承担质量责任。2.1.5 工程一线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行业职业标准和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工程建设有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一线作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6 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2.2 质质量行量行为为要求要求2.2.1 建设单位(1)开工前,按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2)不得肢解发包工程。(3)不得任意
6、压缩合理工期。(4)按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工作。(5)施工图设计文件按山西省相关规定实行勘察设计质量承诺制和重要工程专家论证制。(6)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纸。(7)组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8)按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应符合要求。(9)不得指定应由承包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8 (10)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11)及时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信息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12)工程竣工时,应当按规定设置质量责任制永久性标识牌;(13)组织工程竣工验收。2.2.
7、2 勘察、设计单位(1)施工图设计文件按山西省相关规定实行勘察设计质量承诺制。(2)在工程施工前,应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作出详细说明。(3)及时解决施工中发现的勘察、设计问题,参与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并对因勘察、设计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4)按规定参与地基验槽、地基与基础、主体、竣工等验收。2.2.3 施工单位(1)不得违法分包、转包工程。(2)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到岗履职。(3)设置项目质量管理机构,配备质量管理人员。(4)编制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5)编制并实施施工方案。(6)按规定进行技术交底。 9 (7)配备齐全项目涉及到的相关图集、规范及标
8、准。(8)按规定对测量仪器、设备、工具等进行使用前符合性检查;所从事测量的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9)由建设单位委托见证取样检测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未经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并经检验合格的,不得擅自使用。(10)按规定由施工单位负责进行进场检验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报监理单位审查,未经监理单位审查合格的不得擅自使用。(11)严格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12)严格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13)做好各类施工记录,实时记录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14)按规定做好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和记录。(15)按规定做好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
9、报验工作。(16)按规定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做好记录。(17)实施样板引路制度,设置实体样板和工序样板。(18)按规定处置不合格试验报告。2.2.4 监理单位(1)总监理工程师资格应符合要求,并到岗履职。 10 (2)配备足够的具备资格的监理人员,并到岗履职。(3)编制并实施监理规划。(4)编制并实施监理实施细则。(5)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审查。(6)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进行审查。(7)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8)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做好旁站记录。(9)对施工质量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10)对施工质量进行平行检验,做好平行检验记录。
10、(11)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12)对检验批工程进行验收。(13)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按规定进行质量验收。(14)签发质量问题通知单,复查质量问题整改结果。2.2.5 检测单位(1)不得转包检测业务。(2)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3)不得推荐或者监制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4)不得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11 (5)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检测。(6)应当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7)应当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单位
11、、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以及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8)应当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9)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应当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应当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涂改。3 工程实体质量控制3.1 地基基地基基础础工程工程3.1.1 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基槽验收。3.1.2 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相关项目的试验检测。3.1.3 填方或垫层工程的配合比、压实系数和承载力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3.1.4 挤密地基的桩体填料、桩间土强度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规范和设
12、计要求,其液化或湿陷性消除情况应满足设计要求。3.1.5 强夯处理后地基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变形指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3.1.6 刚性复合地基的桩身强度、桩身质量、单桩承载力和复 12 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3.1.7 混凝土桩基础的桩身质量和承载力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3.1.8 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应有经设计单位确认的地基处理方案,并有处理记录。3.2 钢钢筋工程筋工程3.2.1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范要求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规范要求作抗拉强度、伸长率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3.2.2
1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 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 或 HRBF500E 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规范要求。3.2.3 钢筋的牌号、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2.4 钢筋加工、安装、连接、锚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2.5 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3.2.6 对预留钢筋进行纠偏。3.2.7 保证钢筋位置的措施到位,位置准确。3.2.8 箍筋、拉筋弯钩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3 3.
14、2.9 悬挑梁、悬挑板的钢筋安装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2.10 后浇带预留钢筋的安装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2.11 焊工应经考试合格并取得焊工证书,并在其焊工证书规定的范围内施焊。在钢筋焊接开工前,应由参与该项工程施焊的焊工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准焊接施工。3.2.12 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2.13 预应力筋张拉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出现断裂或滑脱的限值应符合规范要求。3.2.14 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内容符合规范要求。3.2.15 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钢筋代换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裂缝宽度验
15、算以及抗震性能规定外,尚应满足钢筋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3.3 模板工程模板工程3.3.1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3.3.2 模板及支架用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场时应抽样检验模板和支架材料的外观、规格和尺寸。3.3.3 模板和支架的安装、拆除应符合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14 3.3.4 模板板面应清理干净,钢模板和铝合金模板重复使用时应涂刷脱模剂。3.3.5 模板的轴线位置、标高、内部尺寸、垂直度和表面平整度等应符合规范要求。3.3.6 模
16、板的接缝应严密。3.3.7 框架梁的支模顺序不得影响梁筋绑扎。3.3.8 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3.3.9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3.4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3.4.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检查数量符合规范要求。3.4.2 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检验符合规范要求。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应按复验结果使用。3.4.3 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规范要求。3.4.4 预拌
17、混凝土进场时,应进行塌落度试验,并符合有关要求;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3.4.5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清除钢 15 筋上的污染物和施工缝处的浮浆。3.4.6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时,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4.7 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位置和尺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3.4.8 施工缝或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留设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4.9 后浇带的混凝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时间进行浇筑。3.4.10 按规
18、定设置施工现场试验室。3.4.11 混凝土试块应及时进行标识。3.4.12 同条件试块应按规定在施工现场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3.4.13 楼板上的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结构设计承载能力,当超过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并通过设计单位复核。3.4.14 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缺陷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对严重缺陷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项处理方案,方案按有关规定审批后再实施,不得擅自处理。3.5 钢结钢结构工程构工程3.5.1 钢结构工程所选用钢材、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3.5.2 制作与安装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焊
19、接工艺参数、预热和 16 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守评定合格的工艺。3.5.3 焊工应当持证上岗,在其合格证规定的范围内施焊。3.5.4 全部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级、二级焊缝应进行内部缺陷无损检测,一级焊缝探伤比例为 100%,二级焊缝探伤比例不低于 20%。3.5.5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安装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5.6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核心区的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3.5.7 钢管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3.5.8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粘结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
20、和规范要求。超薄型、薄涂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应符合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厚涂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80%及以上面积应符合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且最薄处厚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 85%。3.5.9 钢结构防腐涂装的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和涂料产品说明书要求。3.5.10 单层、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主体结构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偏差符合规范要求。3.5.11 钢网架总拼完成后及屋面工程完成后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值,且所测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设计值的 1.15 倍。 17 3.5.12 钢结构吊装作业必须在起重设备的额定起重量范围内进行。用于吊装的钢丝绳、吊装带、卸扣、吊钩等吊具应经检查合格,并应在
21、其额定许用荷载范围内使用。3.6 装配式混凝土工程装配式混凝土工程3.6.1 装配式结构连接部位及叠合构件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内容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6.2 装配式结构的接缝施工质量和防水性能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6.3 预制构件的质量、标识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6.4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结构性能和预留孔、预留洞、预埋件、预留插筋、键槽的位置数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6.5 夹芯外墙板内外叶墙板之间的拉结件类别、数量、使用位置及性能符合设计要求。3.6.6 预制构件表面预贴饰面砖、石材等饰面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6.7 预制构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