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故事5篇范本.docx
《古代书法家故事5篇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书法家故事5篇范本.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书法家故事5篇古代书法家故事一 师宜官卖字换酒 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后共经验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运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隶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 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宠爱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大约有几百人。汉灵帝细致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后,发觉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如?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而他的八分书法最为精彩。大的,一个字的直径可以有一丈长;小的,在寸方的一片
2、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汉灵帝大喜,便差人召师宜官入宫。 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酒。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很多人围观。师宜官的条件很简洁: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听说以后,召他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 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但是历史久远,碑也不见踪迹了。 古代书法家故事二 王次仲弱冠创“八分书” 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秦代书法家。他小时候聪慧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擅长独立思索。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
3、的阶段。当时,人们普遍运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特别匀均的秦篆。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运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搜集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相互比较,反覆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最终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见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非常赞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难保,便乘狱吏
4、不备,投河自尽。可是王次仲所创建的八分书,却蔚为风行,造福子孙。 古代书法家故事三 蔡邕偶创飞白 汉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他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闻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常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获灵感,丰富阅历。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旨令蔡邕写圣皇篇,完稿以后,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起先,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间。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
5、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心情。交上文章,立刻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打算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一起先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最终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驾驭好了分寸,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书法家 故事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