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范文.docx
《2021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范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2021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平安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学问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洁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平安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简单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学问。 二、推动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
2、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猛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试验探究:粉尘爆炸。(试验7-2) 试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溢罐,视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溢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快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
3、,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快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猛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猛烈。在肯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试验可知,在面粉厂旁边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平安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学问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常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
4、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依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当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急。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运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留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平安,生产、运输、运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
5、必需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学问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猛烈。在肯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学问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肯定的生活阅历,故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让他们在熟识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奇妙,并把所学的化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21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1学问与技能: (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相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
6、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相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探讨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1.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学习运用找寻规律性和特别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1.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视察和试验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新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爱好。 (2)体验视察和思索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育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2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形成。 教学工具 多媒体、
7、板书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相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简单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留意两者的区分。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需会写、会读、会用。 复习提问水在通电的状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试验结论说明白什么?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新课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许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
8、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学问。 第1课时 元 素 提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准确呢? 回答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元素 讲解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行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解答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改变,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
9、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_ 回忆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肯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晰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特点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详细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
10、,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活动请同学们通过模型卡片的拆拆、拼拼,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说明下列改变过程: 水氢气+氧气 氢气 + 氯气氯化氢 并思索:在化学改变中,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元素是否发生改变? 在通过同学们探讨之后进行讲解:在化学改变中,分子发生改变,元素不发生改变 元素分布: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讲解物质的种类许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觉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展示ppt) 总结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
11、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讲解了解一下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介绍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PPT讲解) 元素与原子的区分和联系 元素举例:“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原子举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分在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的分类(依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成三类。) 稀
12、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金属元素:“金”字旁(汞除外) 元素周期表 讲解元素周期表从横向和纵一直看: 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讲解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意义及其本身的意义 2021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通过试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洁的化学试验,表达所视察到的试验现象,分析试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试验,体验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人教版 初三化学 上册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