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人教版汇编.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人教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人教版汇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人教版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并驾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会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培育学生视察、分析以及自学的实力,驾驭肯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究、理解并驾驭加法结合律。 2、培育学生视察、分析以及自学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下题目:(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个寒假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又运来了一些新书,现在这些新书已经上架了并被老师们贴上
2、了精致的标签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 2.自主探究 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上你发觉了哪些和咱们数学有关系的信息?生1:科技书有475本。生2:故事书有282。生3:文艺书有225本。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觉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问题1: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2:故事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3:科技术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4: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几本? 方法一:(475+225)+282 方法二: 475+(282+225) 师生共同分析两种方法在计算方法、结果、解题思路上的相同点不同点。 指生回答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
3、觉在加法算式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这个规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写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发觉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喜爱的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板书:加法结合律) (a+b)+c=a+(b+c)师: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 第七个问题解决了。咱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到自己的练习本上。生:它们的加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和没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日学的其次个规律-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
4、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三、总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人教版2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17: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结合详细的情境,引导学生相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感受胜利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念,发展对数学的主动情感。培育学生视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相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
5、: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沟通,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究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
6、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沟通。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把加数换成其他随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怎样表示随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沟通) 沟通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挚友是怎么说的。 依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 78+64=_ 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 )+( ) ( )+200=( )+37 27+29=29+( ) A+( )=
7、20 +( )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人教版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驾驭“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育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实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实力。 3.感受数学学问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
8、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沟通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很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晰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沟通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
9、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视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相识总价。 引导思索:依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状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 数 量 总 价 钢笔 ( )元/支 ( )支 ( )元 练习本 ( )元/本 ( )本 ( )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
10、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老师巡察,发觉错误刚好订正。 (2)沟通探讨: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状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索: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沟通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依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依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
11、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沟通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沟通。 (3)相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 数 量 总 价 列车 ( )千米/时 ( )时 ( )千米 自行车 ( )米/分 ( )分 ( )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老师巡察,发觉错误刚好订正。 (2)沟通探讨: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老师结合学生的
12、汇报状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索: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沟通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人教版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