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脊柱简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体脊柱简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脊柱简介.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脊柱简介人体脊柱简介2009 年 06 月 22 日 22:43:40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董廉生推拿按摩专科学校【字体:大 中 小】人体脊柱亦称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颈椎块、胸椎块、腰椎块、块骶骨(由块骶椎合成)和块尾脊骨(由块尾椎合成)。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个弯曲,从侧面看呈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鹘椎后凸。长期姿势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结核、类湿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异常弯曲,如驼背。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
2、尖。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 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脊柱的长度,3/4 是由椎体构成,1/4 由椎间盘构成。脊柱由 26 块脊椎骨合成, 即 24 块椎骨 (颈椎 7 块、 胸椎 12 块、 腰椎 5 块) 、骶骨 1 块、尾骨 1 块,由于骶骨系由 5 块,尾骨由 4 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 33 块组成。(如图:脊柱侧面|脊柱后面)这样众多的脊椎骨
3、,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 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尚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 椎板、 横突及棘突组成。 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
4、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椎间短韧带很多(如图:脊柱的韧带)在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的叫椎弓间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呈黄色,故又称黄韧带。黄韧带有很大的弹性,连接着相邻的椎板,协助椎板保护椎管内的脊髓,并限制脊柱的过度前屈。此外在各棘突之间、各横突之间,分别生有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脊柱的长韧带主要有三条:在椎骨前面的是前纵韧带,上连枕骨大孔前缘,下达骶骨前面,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厚实而坚韧,对脊柱稳定有重要作用。椎体后面的后纵
5、韧带长度与前纵韧带相当,与椎体相贴部分比较狭细,但在椎间盘处较宽,后纵韧带可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及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的作用。 在棘突尖上还有一条上下连续的棘上韧带,在胸、腰、骶部紧贴棘突末端,至颈部则呈板片状,将两侧肌肉分开,且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特名之为项韧带 ligamentum nuchae。环枕关节和环枢关节是脊柱上端与颅骨之间的连接,又合称为环枕枢关节。脊柱由 24 个椎骨、骶骨和尾骨借椎间盘、椎间关节及许多韧带连接成一个整体, 既坚固又柔韧。 脊柱的长度, 直立时由于椎间盘弹性压缩, 比卧位时稍短。从前面看,脊柱的椎体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至骶骨又迅速变小,这是椎体的负荷由小到大, 又经骶
6、骨耳状面将负荷传至下肢的反映,是人体直立所造成的不同于四足动物的一种表现。脊柱的后面可见成排的棘突和横突,棘突旁有许多背部肌肉,可以稳定脊柱,并牵动棘突、横突做各种动作。背部的棘突,可以从第 7颈椎开始触摸计数,是常用的定位标志。棘突的方向,在颈、腰段较平,在胸部较斜,临床上常在腰段进行穿刺。从侧面看,各椎骨的体、横突和棘突均清晰可见, 还可看到椎弓根及其间的椎间孔和骶管侧面的耳状关节面。脊柱整体的侧面观,可见四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弯向前,椎间盘较厚,其前部尤甚,胸曲和骶曲凸弯向后,椎间盘变薄。脊柱内的椎管,上通颅腔,下达骶管裂孔,周围除椎间孔外均为韧带所封闭。椎管内容纳脊髓,上连脑,两侧发出
7、脊神经根,形成31 对脊神经,从椎间孔和骶前、后孔穿出。椎管的颈下段和胸下段较宽阔,与脊髓的颈、腰膨大相适应。腰段最宽阔,容纳脊髓圆锥和众多的神经根丝。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 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人在立正姿势时, 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 7 颈椎和第 1 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
8、过第 4 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脊柱形成脊柱的发育是由中胚层的生骨节细胞围绕脊髓和脊索形成的。 胚胎早期,每侧体节腹内侧面分出一团间充质细胞, 为生骨节。 生骨节逐渐移向中线脊索周围。起初生骨节组织的节段包绕脊索与体节对应,当进一步发展时,每个生骨节的尾端部分变致密,并和下位生骨节的头端连接起来,形成新的节段称椎骨原基,即后来的椎体。椎体形成后不久,在其背面伸出密集的间充质,形成神经弓,包围脊髓。腹面形成肋突,肋突在胸椎形成肋骨,在颈、腰椎与横突相合。椎骨原基形成软骨,后骨化为椎体。椎体中的脊索完全退化,但在椎间隙
9、中央的脊索,却保留下来,增长并经过粘液样变性,形成髓核。髓核周围的纤维组织分化成纤维软骨环, 与髓核共同构成椎间盘。临床上偶遇到骶尾部的脊索组织残留并异常生长而形成肿瘤,压迫周围组织产生腰骶痛及盆腔脏器功能障碍。生骨节旁的生肌节组织, 原来与生骨节位于同一节段,当生骨节重新组合之后,则处于两相邻椎骨间,并逐渐发育成脊旁肌肉。原位于生骨节间的动脉,此时处于椎体腰部,形成脊间动脉,即以后的肋间动脉及腰动脉。神经则位于两椎骨间,通过后来形成的椎间孔与脊髓相接,成脊神经。出生时的椎骨在椎体和两侧椎弓各有一个骨化中心。生后一年,胸、腰椎两侧椎弓完全融合。颈椎第 2 年初融合。骶骨较晚,约在 710 岁融
10、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与椎体的融合,在颈椎为 3 岁,胸椎为 45 岁,腰椎 6 岁,骶椎 7 岁或更晚。次发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现。脊柱的分节和包绕神经管, 是一个复杂的演化发育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脊椎的发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见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见的发育障碍是两侧椎弓对合障碍形成的脊柱裂。 较轻的脊柱裂多为腰骶椎骨的后弓没有合并,但脊神经正常,表面皮肤正常或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着及毛发,因临床无症状,常在线片中发现,称隐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时有脊神经、脊膜或脊髓的膨出,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功能障碍。在胚胎 13 个月时,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一致,在以后的发育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脊柱 简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