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特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析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特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特质.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目:浅析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课程论文系部:初等教育系班级:语教 1101 班姓名:李玲学号:11101260108指导老师:戴彦老师时间:2013 年 12 月 9 日浅析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特质论文提要曹文轩是新时期以来成就比较突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在当下文坛颇有建树的学者。曹文轩非常明确地认为“美感与思想同样重要” 【1】 , “没有美感就没有读者” 【2】 。而少年的题材与视角、忧郁的审美情怀、真诚的情感价值与和谐、 微妙的意境美构成了曹文轩对美感内涵的独特阐释, 正是这种阐释加大了美感在与思想较量中的砝码, 也构成了他的小说在当代文坛的独特意义。曹文轩小说在美学上突显的
2、艺术特征, 既沿袭了诸如自然美、 和谐的中国式美感传统, 又加入了带有悲剧色彩的西方式美感因素, 使他的小说在美学品味上趋向于中西合璧,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关键词曹文轩儿童文学古典美论文正文:“20 世纪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仅是因为自觉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诞生于 20 世纪初,还因为 20 世纪是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影响下,所焕发出来的奕奕光彩:从单一走向丰富,从幼稚走向成熟。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是以教育型为主,以温情型、游戏型为辅,兼及其它。 ” 【3】以教育为主的儿童文学,决定了它在艺术价值取向上的很多特点。 这种情势下,儿童文学思潮真正关乎审美的本质
3、被放逐了, 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急于向读者宣传某种思想, 不注重作品的审美品格。 二是在强大的理性精神统摄下, 中国儿童文学形成了朴实、 稳重、 故作姿态的小儿腔却最终回归教化的整体风格。曹文轩的小说努力避开这两个极端, 他将文笔流淌在记忆的深处, 挖掘童年的苦乐轶事, 使文本具有了相当的审美品格。 红瓦 、 草房子等作品,作者娓娓道来的是在这个背景中人物的生存状态,情节和结局的设置, 将人性当中最有力量的特质从作品中呈现给读者。 曹文轩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指出: “归纳思维使我们对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一天经地义的结论的理解流于幼稚和肤浅。 唯有这样, 才可能在那些确实令人感叹的外国儿童文学作
4、品面前不再自愧弗如地说: 看人家的! ” 【4】 。一、以少年为题材的儿童小说。从稍早的红葫芦 、 山羊不吃天堂草 ,到近期的“成长三部曲” 【5】草房子 、 红瓦 、 根鸟 , 几乎无一例外。 这些作品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也得到了成年读者的赞誉。读曹文轩的小说, 往往被故事中流露出的优美的人性情操、 怀旧的感伤情怀和古典的审美情趣所打动。作家笔下的少年形象是让人感动的。 我们看到了虽遭人误解, 仍然有情有意的细马; 看到了善良调皮,总是热情助人的桑桑; 也看到了曾经傲慢自负, 最终在与苦难的斗争中学会坚强的杜小康; 还看到了面对邪恶, 不愿低头, 永远正直的明子; 更看到了以梦为马, 拒
5、绝诱惑,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根鸟。曹文轩塑造的少年形象,无论是细马与桑桑,还是杜小康与明子,或是根鸟,他们并不完美,但他们在成长,尽管这一过程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恰恰是这些极富戏剧性的冲突与变化, 成功地将曹文轩作品中的人性的美好与真诚凸现出来, 使我们从善与恶、美与丑、强与弱的斗争中、交织中、较量中发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生机盎然的少年形象,并被这些形象吸引着,也被他们留下的真诚善良、坚韧执着打动着。在小说中,作家对少年成长历程的准确把握与生动表述, 是构成其“成长小说”的另一重要因素。作象对这一复杂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从生理的发育,情感的领悟, 到人格的完善,再到精神上的成长,都有细
6、腻的描写与刻画。作家通过对孩子们那一段段真实、美丽,但却艰难的成长历程的关注,将少年身上流动着的独特美感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二、从儿童视角上,对少年题材的关注和忧郁悲悯的审美情怀。“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 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 【6】同时儿童的叙事角度也会对小说的叙述姿态、审美情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曹文轩把儿童视角作为其叙述策略, 并意图通过儿童对世界真实独特的感知与表达方式细节与“诗化” ,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从某种意义上也强化了作家对美的表现力度。在曹文轩的作品中, 儿童视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叙事方式, 作家笔下的儿童视野
7、也是相对开阔的, 他们已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故事, 而开始在成人生活、 社会风云、 人性世界中聚焦。 山羊不吃天堂草是超过一个叫明子的男孩的目光, 讲述了他在远离故土,闯荡谋生时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 以及他所体验到的城市与生活;草房子 是通过一个叫桑桑的儿童的眼光,述说了油麻地小学及其周围的动人生活; 红瓦是透过一个叫林冰的少年的视角,描述他所看到的南方水乡小镇的斑驳人生和那个特定时代的青春故事; 而根鸟则是穿过一个叫根鸟的孩子的视线,讲述了他在追寻梦想中所遇见的社会百态与人情冷暖。红瓦中,我们透过少年林冰的眼,看到的贫困是以猪头肉或红烧肉的细节出现的; 看到的赵一亮命运的变迁,则是通过赵一亮那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曹文轩 作品 中的 美学 特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