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试题.pdf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试题.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 (即报任安书 )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发愤着书”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 ,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
2、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7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着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白居易的着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家”的着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清空”和“意趣”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
3、口号,因而提出了“性灵”说的诗学主张。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庄子的) “虚静”说(庄子的)“虚静”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种
4、精神状态, 庄子大宗帅里提出“坐忘; ” “坐忘”就是“虚静” 。(1 分)这是要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2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出只有达到虚静。2.以意逆志:出自孟子万章上 :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 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读者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3. 知人论世: 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 出自 孟子 万章下 : “颂其诗, 读其书,不
5、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4. 发愤着书: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 “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作家)怨愤郁结,借着书立说发挥疏通。 “愤”指作家意有所郁结,心理上受压迫而不得伸展,怨愤郁结,借着书立说发挥疏通,这样才能恢复心理平衡。 “愤”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同时也显示了穷且益坚的意志,同时
6、它又强调了创作者在逆境中奋起而不消沉的品格,以及极富于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论语为政记孔子说: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B )。 ”A 尽美矣,又尽善也 B 思无邪C尽美矣,未尽善也 D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言于外。 ” 这段诗论出自( D )。A 论衡艺增 B 孟子C史记屈原列传 D 毛诗大序3提出所谓“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 、 “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D )。A 陆机 B钟嵘C 皎然 D司空图4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
7、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元好问的这首论诗绝句是( C )。A赞扬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有建安风骨,只是张华诗稍欠风力B批评晋代诗风流情多,风云气少,不如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歌有风骨和新意 C认为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缺少“邺下风流”的建安风骨,主张诗尚壮美D批评张华诗缺少“邺下风流” ,甚至没有温庭筠、李商隐有新意,主张诗尚婉约5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这种比较符合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山自明代诗论家( A )。 A谢榛的四溟诗话 B李贽的童心说C王比贞的艺苑卮言 D袁宏道的序小修诗五、问答题请简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精神,并结
8、合学习过的文学史知识,谈谈其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产生过什么影响?(一)“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5 分)(二)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着书”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其残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访道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既写了他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
9、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15 分)(三)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着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被成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5 分)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孔)子曰: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 ” ( 论语 为政 )2. 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这确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3.庄子外物篇说: “筌者所以在鱼
10、,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4.毛诗大序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着名论断。6.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7.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想鲜明、语言精警。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说,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的自身特点联系9.李清照在词论提出了词“别
11、是一家”的着名观点;张炎的词源则对词提出了“清空”和“意趣”的审美要求。10.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真心,提出了“童心”说;而后受其影响的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则提出了“性灵”说。11.清代的李渔在闲庭偶寄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12.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着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着名的“境界说” ,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着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D ) 。
12、A.“不平则鸣”说 B.“疾虚妄”说 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 D.“发愤着书”说3. 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古代诗论家是( B ) 。A.南朝梁代的钟嵘 B.唐代的皎然 C.明代的谢榛 D.清代的袁枚4. 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论家是( C ) 。A.唐代的司空图 B.宋代的严羽 C.明代的袁宏道 D.清代的袁枚5. 提出“格调”说的清代诗论家是( A ) 。A.沈德潜 B.王夫之 C.叶燮 D.王士禛五、简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 孔子主张“诗可以怨” ,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结合文学史,谈谈他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
13、积极影响?答: (一)孔子在论语阳货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提出了“诗可以怨” 。 (5 分)(二)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 (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 ,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着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 、 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 , 十月之交 , 大雅中的桑柔 、 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三)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
14、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 后世的许多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论题。2. 请结合王国维的具体论述,概括他的“境界”说理论。答: (一)在王国维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着作人间词话里,贯穿其中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 人间
15、词话开宗明义提出: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5 分)(二) 关于境界说的美学特征的内涵,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里有具体说明: 首先, “境界”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响,体现出了“言有尽而义无穷”的美学特色。 (5 分)其次,指出“境界” 、 “意境”具有真实自然之美。他说: “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又说: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 不仅要求内容方面的情景之真, 而且要求艺术表现方面自然传神, 造语平淡,尽弃人为造作之痕迹。惟其如此,作品方能具有“不隔”的自然真切之美。 (5 分)另外,同
16、是体现出自然真切之美的作品,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并且概括说明两种境界的基本形态的美学特征是“一优美,一宏壮也” 。 (5 分 )(三)王国维继承和融会钟嵘、司空图、严羽、王夫之、王士禛等人的理论,同时接受了西方美学的影响,创造了境界说,因而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开始向现代转换。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试题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2.教材认为, 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
17、须“主文而谲谏” ,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3.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4.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着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5.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要求。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认识。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期盛言宜”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着书”的思想,提出了“不平则鸣”论。7.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词论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
18、不平则鸣” ,二、要有“不平则鸣” ,三、讲“故事” ,四、格调要高雅典重。8.教材认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9.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理论,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力图纠正前后“七子”派的复古模拟之风。10.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11.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 、 “文界”和“小说界革命” 。二、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曹丕的) “文以气为主”说:曹丕在典
19、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着名论断。(1 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 (2 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 ”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1 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1 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D ) 。 ”A.“乐而不淫,哀而
20、不伤”B.“辞达而已矣”C.“可以兴、观、群、怨”D.“思无邪”2.陆机 文赋 说:“其会意也尚巧, 其遣言也贵妍。 ” 教材认为, 这里的 “会意” 是指 ( A ) 。A.具体构思 B.文章立意 C.汇合多重境象 D.领会文章主题3.陈子昂在修竹编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篇说: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教材认为,这里的“正始之音”是( C ) 。A.指曹魏后期出现的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玄谈风气B.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风骨C.泛指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D.泛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宣扬玄理的作品4.“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
21、也。 ”提出这种比较合乎诗歌创作规律的通达见解的诗论家是( B ) 。A.袁宏道 B.谢榛 C.严羽 D.叶燮5.根据教材的论述,在其着作中提出许多充满辩证思想的近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B ) 。A.康有为 B.刘熙载 C.魏源 D.梁启超四、 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又曰: “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
22、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矣。 (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 )1. 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答:信中的指教,以及诗、赋和杂文,我览后都能熟知了。 (这些文章)大体上像行云流水那样自然流畅,初看起来没有一定的形式规则,但是(它们)常常在应当行文的地方就自然行文,在不可不停止笔墨的地方就自然停笔,行文理路自然,描写的意向层出不穷。孔子说“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传播得很远。 ”又说: “文辞能准确表达意思就行了。 ” (孔子)说语言只要能表达意思, (有人)就怀疑好像可以不要文采,这是大谬不然的。写文章追求描写事物的微妙之处,就好像想把风栓住,把影子抓住(那样难) ,能够使这个事物的形象清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论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