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青海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df
《历史时期青海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时期青海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时期青海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历史时期青海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摘要摘要】:青海历史上频发的自然灾害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青海地区自然灾害史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青海东、西部地区历史灾害的诸多特点, 并考察了历史时期青海地区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进而探讨历史时期青海自然灾害与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关键字关键字】:历史时期青海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s in Qinghai and its influence in historicalAbstract:the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2、history of Qinghai has an importantimpact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on the greenHaiti district natural disasters of review, summed up the Qinghai East, West historicaldisastersMany of the featur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disaster in Qinghai area inhist
3、or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natural disasters in Qinghai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period of history。Keywords: history of naturaldisastersQinghai前言:国内外学术界近年来比较关注自然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我国灾荒史研究中也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危害性做了大量研究。其中,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关
4、系是灾荒史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今后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和需要拓展的领域。 西北地区在灾害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变迁具有鲜明特色, 西北灾荒史和西北开发史研究也取得诸多成果。深入研究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灾害发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问题既是灾荒史领域的前沿课题, 也是当前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青海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条件决定了它的自然灾害多发性,但相关记载却较少, 尤其是青海西部地区灾害史料极其缺乏,因此对其灾害发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问题的研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之一。青海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旱,自然结构和地理条件
5、极其严酷和特殊,孕育了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变化频率高、幅度大、突发性强等特征,导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此外,青海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对自然灾害的承受力较弱,青海地区的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对社会的安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历代中央及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 以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害。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青海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的研究,以期对当今青海地区灾害防治以及人地关系的良性发展有所启示。一一青海自然灾害发生的环境基础青海自然灾害发生的环境基础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之一。青海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旱,自
6、然结构和地理条件极其严酷和特殊,孕育了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加之,历史上当地居民不当的生产活动,由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乱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草场退化致使的荒漠化加剧效果突出,诱使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灾害频发。 青海东部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属于东南季风能影响到的最西界,其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敏感性,呈现出以水、旱、雹、霜为主的自然灾害存在着多样性、增长性、连续性、伴生性的特点; 青海西部则因其属于干旱区及高原高寒地区,地理条件及农业类型自有其独特之处,呈现出以地震、雪灾为主的自然灾害则更具突发性和严重性。1.11.1青海灾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青海灾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7、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受海拔高度的巨大影响,气候寒冷、干旱、多风,土壤层薄、土壤砂质含量大。深处青藏高原腹地,地质构造复杂。由于高原地势起伏较大,气候环境复杂多变。青海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高原地形阻隔,降水稀少,且年蒸发量大。高原地形、寒冷的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共同构建了青海地区灾害发生的环境基础。自然结构和地理条件的严酷与特殊, 孕育了该地区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再加上历史上当地居民的一系列不当的生产活动诱使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屡遭破坏, 尤其是由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乱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草场退化致使的荒漠化加剧效果突出。青海地区灾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决定了当地灾害频仍。1.
8、1.11.1.1 高原地形高原地形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西长约 1200 公里,南北宽约 800 公里,阿尔金山、祁连山及其北昆仑山及其友脉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积石山)亘贯其中,唐古拉山障其南。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山地,一般为海拔 2,5004,500 米。最低的河谷地区也在海拔 1,600 米以上。除了东部的黄河、湟水、大通河三大谷地之外,北部有青海湖盆地,西部有柴达木盆地。河湟谷地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农业区,虽面积所占比例很小, 但是生产能力和经济形势变化却历来都左右着整个青海地区社会的发展趋势。青海西部、南部的草原,呈连续性带状分布,植物群落生长丰富,但草地的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植
9、被生长缓慢,覆盖率低。植被一旦遭到破坏,砂砾外露,在干旱大风的作用下,在集中降水的冲刷下,必然会造成水土流失,农田和草场沙化。1.1.21.1.2 寒冷气候条件寒冷气候条件青海虽处于暖温带纬度, 但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巨大影响, 形成以寒冷、 干旱、多风为特点的高原大陆气候。由于地势高,四周多山,西北为沙漠,故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寒夏凉,变化无常,而冬夏多大风,夏季风力尤猛。在柴达木沙漠中,气候干燥,东面除东北部的日月山外,没有大山阻挡,每年24 月西北风劲吹之时,尘沙障天。沙暴长趋而东,故青海湖之南,日月山之西,以及黄河东西两岸, 都有沙漠, 并且越来越大。 年平均气温-5 度-8 度, 一
10、月为-18 度-20 度,七月为 5 度21 度。日温差也很大,中午和夜间相差可达 30 度以上。从地区来说,北部的祁连山南侧和西部的可可西里山东侧气温偏低,东部河谷地带较暖。在柴达木盆地,夏季气候干燥,日中炎热如火,夜有黑霜、冰雹。八月即雪,冰期很长,全省无霜期很短,大部分地区不足 30 天,柴达木盆地为40 天左右,东部黄河、湟水谷地可达 90 天左右,西、南部高原地区几乎没有无霜期。1.1.,31.1.,3 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不均青海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高原地形阻隔,降水稀少。全省年降水量在17733 毫米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差异,不同地区降水量相差悬殊。东部的河谷地带降
11、水可达 700 毫米左右;日月山以西,降水量逐渐明显减少,柴达木盆地在 50 毫米以下;南部玉树一带,夏季降水量比中部和西北部稍多。青海南部、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东段许多山峰在 4000 米(雪线)以上,山顶上常年积雪,现代冰川分布很广,特别是在黄河上源星宿海一带,当夏季冰雪融化,给牧场和农业区提供丰富的水源, 补充了降水量的不足。 但由于年降水量的 85集中在 59 月,致使青海东部农业区和中西部广大牧区出现春旱或春夏连旱。青海境内河流、湖泊很多。但除了祁连山下的大通河、湟河等河流和东部的黄河支流以为河流平缓可以进行灌溉之外, 南部高山、 平原地区, 由于江河水流湍急,切削成一道道的深谷,无法
12、利用其水来灌溉,湖泊大多为咸水湖。咸水湖以青海湖为最大,面积达 4,583 平方公里;其次为哈拉湖、达布逊湖。盐湖以查尔汗盐湖为首,面积达 1,500 多平方公里。淡水湖以扎陵湖、鄂陵湖为大,然多在南部,无法利用湖水进行灌溉。1.1.41.1.4 生态脆弱且屡遭破坏生态脆弱且屡遭破坏青海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历史上当地居民不当的生产活动,由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乱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草场退化致使的荒漠化加剧效果突出,诱使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灾害频发。采矿会引起地面塌陷, 致使一些矿区地下采空, 若对采空区和矿渣等处理不当, 滑坡、崩塌、 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地质灾
13、害则随之而至; 因乱砍滥伐而使山坡植被减少,抗灾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盲目农垦致使草原植被严重退化,产草量降低,更新周期长,一旦遭到强力破坏,自我恢复能力弱,荒漠化程度加剧。1.1.51.1.5 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采矿会引起地面塌陷,致使一些矿区地下采空,地面产生塌陷,形成坑洼、陡坎、裂缝等,采矿中若对采空区和矿渣等处理不当,滑坡、崩塌、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则随之而至。二,青海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二,青海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之一。青海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旱,自然结构和地理条件极其严酷和特殊,孕育了
14、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由于幅度大、突发性强等特征,导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青海东部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属于东南季风能影响到的最西界,包括祁连山东部、 青海湖盆地以及著名的河湟谷地,其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敏感性,生态环境脆弱。这一地区虽是农业区,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具有黄土高原地区所具有的气象与地质灾害, 而且也具有高原气候所具有的气象与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表现多样。 青海西部则因其属于干旱区及高原高寒地区,地理条件及农业类型自有其独特之处, 呈现出的自然灾害类型自然也与东部有所差异。2.2.12.2.1 青海东部农区的自然灾害青海东部农区的自然灾害青海东部地区
15、先秦时期为羌人所居地; 西汉时属河西四郡, 在该地设立破羌、安夷、临羌等县;魏晋时期属西平郡;北魏在此设鄯善镇(今乐都县) ,地属凉州;唐前期属陇右道鄯州,宝应之后陷于吐蕃之手数百年;元朝设西宁州,隶属甘肃行省;明朝在关西(嘉峪关以西)设关西七卫,该地卫陕西都司西宁卫;清代设西宁府,隶属甘肃省。青海东部由于其重要的边防地位, 历代政权逐渐对该地深入管辖,伴之以农业开发,自然灾害逐渐增多。旱灾:干早是在无灌溉条件或灌溉设施失修的情况下,因长期无雨或雨水很少,气温高,湿度小,土壤中的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的需要, 致使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受到影响或枯死的一种自然现象。形成干早的原因固然与降水、蒸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时期 青海 自然灾害 及其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