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命名理据探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汉字命名理据探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命名理据探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字命名理据探析汉字命名理据探析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曾经用文、名、书、字、文字、汉字、华文等名称称呼汉字, 不同的名称体现了不同的命名理据。由于在某个时代汉字的名称不是唯一的,汉字的某个名称也不专属于某个时代,所以我们不以时代为脉络展开讨论,而以汉字的命名理据为经, 以论述各名称的来源演变为纬, 以各部文献典籍为例,展开对汉字命名理据的讨论。标签:文字学 汉字命名 理据一、导言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曾经用文、名、书、字、文字、汉字、华文等名称称呼汉字。 这样的命名有什么根据?这样的名称为什么能够表达文字的意思?它们是如何从本义引申而来的?由于在某个时代汉字的名称不是唯一的, 汉字的某个名称也不专属于
2、某个时代,所以我们不以时代为脉络展开讨论。本文以汉字的命名理据为经,以论述各名称的来源演变为纬,以各部文献典籍用例为例子,从文字的形体、读音、书写动作、孳乳繁衍和使用群体等方面对汉字命名的理据展开论述。我们所讨论的汉字是记录汉民族共同语的汉民族文字。 有文字才有文字的名称。讨论文字的名称,首先要确定一个时间段。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体系汉字,殷商时期理应作为探索汉字名称的时间起点,在文化全球化方兴未艾的今天,为了与外国文字相区别,对汉字的称呼也有一定的变化,时至当下理应成为探索汉字名称的时间终点。汉语包括汉民族共同语和汉语方言。二、汉字的命名理据(一)据汉字形体称“文”“文”字的甲骨文形体写作,像
3、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垂着两个手臂,胸前绘有纹饰。在甲骨卜辞中, “文”多用于人名、地名、方国名。如甲骨文合集 946正:“文叶王事”(叫文的人协助商王处理政事) ; 甲骨文合集4611 反:“文入十”(文这个方国进贡十对龟板) ; 甲骨文合集27695:“贞于文室”(文室为贞卜所在地) 。1金文的“文”字形体写作,在甲骨文的基础上稍有变化,但基本相似。在金文中,“文”作为一种美称较为常用,如“文考”“文前人”等。小篆的“文”字形体写作, 小篆则把胸前或后背的花纹省略了。 隶变后楷书写作“文”。说文文部 : “文, 错画也, 象交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错画者, 交错之画也。”“象交文,像两
4、纹交互也。”6(P425)根据小篆之形体,许慎与段玉裁将“文”解释为文身,即交错刻画的花纹。据考证,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文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的一种手段,他们一般将自己部落的图腾作为花纹图案刺在自己的身上。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就反映了原始先民这种习俗。这一点不仅出土文献有反映, 在传世文献中也有反映, 如 庄子逍遥游 : “越人断发文身。 ”7 (P31)左传隐公元年 :“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8(P41)那么,“文”又是怎样从纹饰之义引申为文字之义的呢?最初的象形文字都是依据事物之形貌描绘的, 是线条交错组合的图形。交错纵横的线条像花纹,故 “文”从“纹饰”之义引申到“文字”之义。先秦
5、时期称汉字为“文”的例子并不少见,如左传宣公十二年 :“夫文,止戈为武。 ”8(P750) 左传十五年 :“古文,反正为乏。 ”8(P770) 左传昭公元年 :“于文皿虫为蛊。”8(P1344)根据段玉裁对说文 序的注释:“文者,自其有形言之。”6(P754)我们可以知道,称文字为“文”是就文字形体而言的。(二)据汉字读音称“名”“名”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形体虽然各异,但都由口和夕组成,小篆形体写作, 说文口部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从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6(P56)古人夜间看不见彼此,要靠声音来辨别自己的名字。 “名”解释为“文字”义的说法并不广泛使用,始于郑玄对仪礼的注
6、解,但此注一直以来都有争议, 应视语境而定。仪礼士聘礼 : “百名以上书于策, 不足百名书于方。 ”郑玄注:“名,书文也,今曰字。 ”9(P521)在这里,郑玄将“名”解释为“字”或许可以讲得通,但下面的例子就有些牵强了。 论语子路 :“必也正名乎”,皇侃义疏引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古者曰名,今世曰字。”10(P890)由论语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10(P892)和尹文子大道上 :“名分不可相乱也”11(P111)可知孔子所说之“名”应为名分。后世很多例子都是沿袭郑玄注解之说,如唐陆德明聘礼释文 :“名谓文字。”9(P521)宋元明清学者注周礼 仪礼多训“名”为“字”;孙诒让的著作叫名原
7、 ,书中的数目字叫“数名”,古文字叫“故名”,新字叫“新名”; 词源解释“名”时,单立“文字”一义项。但如果在先秦“名”字有“文字”之义,许慎不可能在说文中不提,而且在春秋时期就有名实之辩。下面,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名”的本质。论语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可见,“名”与“言”是有关系的。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序 :“在心为志,出口为言。”12(P8) 墨子经说上 :“言由名致。”13(P472)可见“言”是说出来的话,是语言单位,“名”是小于“言”的语言单位。古人以一句为一言, “名”作为“言”的构成材料,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词”。虽然我们分析“名”的实质并非文字,但“名”的文字义在相
8、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确实存在的。根据段玉裁对名注释: “按名者,自其有音言之。”6(P754)我们可以知道,称文字为“名”是就文字的读音而言的。(三)据书写动作称“书”甲骨文中虽未出现“书”字,但有表示书写义的“聿”字,像是用手执笔之形。金文同小篆, 从聿者声。 说文 中对“书”的解释有两处: 一是 说文聿部 : “书,箸也,从聿者声。”6(P117)二是说文序 :“书者,如也。”段玉裁注:“谓如其事物之状也。聿部书者箸也谓昭明其事。此云如也 ,谓每一字皆如其状。”6(P754)正如书法家启功先生所说,举箸吃饭与执笔作画有同样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才会有“书者箸也”的论述。另外,中国的书法与绘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命名 探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