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教案范本.docx
《小学音乐课程教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课程教案范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音乐课程教案小学音乐课程教案1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学问,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学问的延长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学问延长和技能拓展的精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2、、组织教学:安定心情,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观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宠爱,流行于校内,体现校内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内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起先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内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洁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溢着对传统势力的抗拒精神和饱含的
3、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化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心情,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美丽、好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的音乐天才。 3、填词演唱,留意气息连贯,声音美丽,位置统一。 4、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
4、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留意歌曲的特点和心情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心情?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洁,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思想感情。心情:悲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倾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老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学生跟着老师来唱谱子,然后老师唱普学生填词,老师订正学生唱的错误的部分。 五、做嬉戏。 萝卜蹲嬉戏,找六个学生,谁输了谁来给大家
5、唱我们今日学习的这一首新歌。 六、小结下课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悲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我们可以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给弟弟妹妹们教,假如以后有送别的场景,我们就细致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吧。 小学音乐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加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精确表达歌曲情感。培育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溢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观赏与实
6、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观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二>: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日我们首先来观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爱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内的一首校内民谣,那么我们思索一下,假如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学问教化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挡外辱”的,还有宣扬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
7、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识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恋恋不舍的离别之情。最终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老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爱学堂乐歌还是校内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爱哪一种,我们都不能遗忘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相识与宠爱 小学音乐课程教案3 教学内容分析: 旋律的级进、跳进和同音反复内容选自选自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感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音乐 课程 教案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