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txt
《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tx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txt(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第四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一、潜在出口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 B. Linder)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一部著作论贸易与转型(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中提出的。林德尔认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初级产品的贸易模式,更为一般地说是解释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模式,但是这一理论不足以解释制成品的贸易模式。林德尔认为,一种产品要成为出口品,首先必须是满足本国需求的产品,然后再出口,及产品被本国生产和消费是其成为出口产品的必要条件。原因在于:(1) 出口是市场扩大的结果。企业家对
2、国外市场不可能像对国内市场那样熟悉,不可能想到一个国内不存在的需求。出口是市场扩大的结果,而不是开端。 (2) 产品发明来自于国内市场需求。一国本身的需求才是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推动力。(3) 出口的工业品必须先有一个国内市场,才能获得相对优势。因为要使一种新产品最终适合市场需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必须反复地交流信息,如果消费者和市场在国外,取得信息的成本将是高昂的。二、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人们对收入变动所作出的需求反应称为需求的收入弹性(),通常以需求变动的百分率与收入变动的百分率之比来表示:=对商品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 / 收入变动的百分率1,表示对商品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收入增加的比率
3、;1,表示对商品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低于收入增加的比率;1),必需品(10)和劣等品(0)。在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作出估值之后,人们便可根据收入的差别来说明需求的不同,根据收入的增加情况来预测需求的变动。恩格尔(E. Engel)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他的这一结论,已被许多事实证明,经济学中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恩格尔法则。恩格尔法则在贸易理论中的意义不只局限于分析食品需求,我们可用这一法则来说明整个初级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需求的变动。当经济不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各国对商品的需求会逐渐从农副产品转移到工业消费品。这不仅说明了为什么发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需求 偏好 相似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