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平常心.pdf





《感悟平常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平常心.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悟平常心感悟平常心何谓平常心?如果按照中国古文化的轨迹去追寻,并上升至儒道文化的层次上解释,便有些玄奥。其实,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如孟子所说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但是,“无为”并不等于提倡无所作为,“无争”并不等于不同恶势力抗争至于有些人所奉行的醉生梦死,更不能算为一种境界,正如作者所评论的:“当他们到了纯粹只顾自己醉生梦死的境界时,道德的评价
2、就苍白无力了。”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简单化,都是对平常心本意的曲解。人都不免会流于世俗,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时时自省,不丧失自我的真性。当代有一种拜金主义,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似乎除了金钱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了。如此一来,多年形成的道德和价值观即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处在迷茫、徘徊的犹豫状态中,或愤世嫉俗,牢骚满腹;或自怨自艾,消极沉沦。因此,无论对待什么事,要始终保持平常心,就会躲过“名利之剑”的伤害。真正领悟“平常心”的意义并以此为人生准则,从中获取无限的满足和欢乐,做一个永远幸福的人。第一个平常心态:淡泊之心第一个平常心态:淡泊之心随名利而来的决不是安详和自由,而
3、是无尽的辛劳与烦恼。只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利害得失,无论事态如何演变,都不能使人心灵遭受伤害。感悟人生,创造生命的逍遥自由。不满足的心永远无法满足(吾唯知足)。生命不该为荣禄所羁。名利面前,平心静气以待之。摆脱物我对立,寻求超脱人生。(庄子主张超脱,即摆脱一切之后的无知无欲。“无名”,即独事天地相往来的独善其身)。珍惜生命,坦然处世。淡泊自尊,但求发展。淡化名利,保持虚静心灵。(庄子:“绝弃求名的心思,绝弃策谋的智慧,绝弃智巧的作为,体会着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境遇,承受着自然的本性而不自我夸耀,这亦是达到空明心境的表现。)看重名利只会使你一生更辛苦。命运面前不可消极沉沦。真才实学是立身之本
4、。仁意应是人生真谛。(孔子答:“正心和乐,兼爱无私,即仁义。”孟子:”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不能以仁居心,以义而行,便叫自我抛弃。)阿谀奉承是甜蜜的毒药。(真正伟人是经常谦虚地反躬自省,持续不断努力的人。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时,这一瞬间,他已不是真的伟人了。)第二个平常心态:仁爱之心第二个平常心态:仁爱之心仁爱是人心的要点,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怀仁爱之心,推仁爱之举,就会不惑不惧,进入大道。永葆善良之心爱人。(仁爱的品德,任何时候都是构成自身人格的重要成分)。积极入世,力求圆满人生。一心向上,使生命不断创新。仁爱之心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以善的力量去克服现实中的恶。正确处理感情与理
5、智的关系。(孟子讲良心的内容:“仁恻隐之心;义羞恶之心;礼辞让之心;智是非之心)。和善之家必有余庆。(菜根谭:“行善之人有如芝兰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作恶着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灭,但日有所损。”我们知道,“为善人欺,天不欺;作恶人怕,天不怕”。儒家劝人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与人相处,应该要隐恶扬善;与人交往,应该要择善而从)。人与人应和乐相生。(人类的相处,应该互相加以谅解、爱护和尊敬,人人相敬如宾,情同手足,决不可彼此怀疑猜测,制造仇恨,毁坏人类的和谐幸福,对于父子、夫妇、兄弟、主仆、师生等,必须本着一视同仁的人类爱为出发点,不分亲疏,互助互爱。)第三个平常心
6、态:生死之心第三个平常心态:生死之心人生在世,当安时处顺,视生死为自然,不为哀乐相困,不为外物所役。如此,生和死,就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别做怕死而忘了活着的人。生与死是两种不同的精神境界。死如新陈代谢,旧去新来。(佛经讲死有六种:“死如出狱”、“死如再生”、“死如毕业”、“死如搬家”、“死如拉衣”、“死如新陈代谢”。)从奇怪的死亡到美丽的死亡。(生命永恒不灭。我们不但要对现世的生活怀抱无限希望,对于死后的生命,更要建立高昂的自信。生有所白,死有所为,相信生命是永恒不灭的。)视死亡为一种积极的动力。(谁都无法保证天一定还会活着,所以不凡将今天视为生命的最后的一天,而全心去努力。)要和死神争时间不
7、胜负。(与其等待死后的世界,不如在活着的时候专心致志于我们所能做到的事吧。)既不贪生又不怕死,才是真正的生命观。(生与死,是自然的循环,既有生必有死,所以推之极致,无所谓死生。)生命是一切财物中的第一宝物。(要使自己长生并不是靠能力或本领,而是平时留心自己的健康管理,每天过着开朗的生活才能达到的。)生死无常事,理智而待之。如何看待死亡是对生命的态度。(古时说死为归人,活为行人。拘泥于生,是未通达生命的道理。我们来自然,而后回归与自然。懂得这一点,才明白死的道理。也能通晓生的意义。)活得有价值死才有意义。(生死的价值和意义既不在生,也不在死,而在于精神的延续和发展。烛薪的燃烧是有穷尽的,火却继续
8、传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孔子告诉我们,乃是一种以生命的价值来战胜死亡,进而求得死亡意义的现实生命观。)第四个平常心态:宁静之心第四个平常心态:宁静之心顺其自然,即可得宁静,宁静而致远。现实之中能够超越纯功利的追求,在杂乱中求静,繁纷中求无,乃是人的纯朴精神的真实体现。平常心即是道。人生如梦,亦真亦假。超然物外,顺应自然。不可迷失真实的自我。(孔子:“见到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告诉我们,慎独是自省培养自我品德,保持真实自我的重要手段。)追求真而自然的品格。以美丽的心情去工作。(今后的世界必须以安定、安全、安心的三安为主,才能有所发展。安定,指经济生活;安全,指健康
9、;安心,指精神生活)。不沉迷于乐,不沉溺于哀。安之入命,不为环境所羁。忙碌不堪等于毁灭自我。(静下来考虑事情,易了解事实真相,真正品味人生)。精神生活重于一切。(以道为食,以德为衣,住在慈悲之中)。第五个平常心态:贫富之心第五个平常心态:贫富之心人生本应无悲伤,知足者常乐,虽贫犹富。若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不可做金钱的奴隶。(如果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就不择手段,怀着不纯正的动机来做事,必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不管何时、何地都秉持一颗善良的心做事,即使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可是也绝不会后悔。金钱只是维持生活的手段,而非目的。)保持清静心态
10、,不被物欲所困。(保持自我真性,不陷于贪欲和相争,或许不合时宜,但为明智之举。淮南子中的塞翁失马,到出了事物的相互转化之道。要求得心理和谐,得快乐时不自得,失运时不悲观,才称得起驾驭了生活的智慧。处于祸时不惊恐,处于福时不自得,这种因自然物理转化而得出的处世之道,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是借鉴的。)知足人虽贫而富。(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不如;回首看见推车者,比上不足比下余。)凡事不可过度强求。(庄子说:“我们都太拘于常理。”所谓常理,是太拘于名、智之见和人世的俗论。古人说得好,不要改变所受的使命,不要强求事情的成功,过度就是“溢”,而“溢”是不合于处世也不适于自处的。)理想不应于物欲相等。(人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悟 平常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