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的产生新七种工具的产生日本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将层别法、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查检表、直方图、控制图和散布图称为“老七种工具”,而将关联图、KJ 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 法以及箭条图统称为“新七种工具”。这七种新工具是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 1972 年组织一些专家运用运筹学或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现场实践后于 1979 年正式提出用于质量管理的。这新七种工具的提出不是对“老七种工具”的替代而是对它的补充和丰富。一般说来, “老七种工具”的特点是强调用数据说话,重视对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而“新七种工具”则基
2、本是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资料(非数据)的方法,着重用来解决全面质量管理中 PDCA 循环的 P(计划)阶段的有关问题。因此, “新七种工具”有助于管理人员整理问题、展开方针目标和安排时间进度。整理问题,可以用关联图法和 KJ 法;展开方针目标,可用系统图法、矩阵图法和矩阵数据分析法;安排时间进度,可用 PDPC 法和箭条图法。70 年代以来,特别是 1973 年“石油危机”后,日本一些质量管理专家学者、公司经理提出“要转向思考性的TQC”。而思考性的TQC 则要求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 要注意进行多元评价。(2) 不要满足于“防止再发生”,而要注意树立“一开始就不能失败”的
3、观念。(3) 要注意因地制宜地趋向于“良好状态”。(4) 要注意突出重点。(5) 要注意按系统的概念开展活动。(6) 要积极促“变”,进行革新。(7) 要具备预见性,进行预测。由此,对于质量管理的方法也提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要求:(1) 要有利于整理语言资料或情报。(2) 要有利于引导思考。(3) 要有助于充实计划的内容。(4) 要有助于促进协同动作。(5) 要有助于克服对实施项目的疏漏。(6) 要有利于情报和思想的交流。(7) 要便于通俗易懂地描述质量管理的活动过程。“新七种工具”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逐渐形成的。二、“新七种工具”内容(一)关联图法关联图法,是指用连线图来表示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4、。它也叫关系图法。如图1 所示,图中各种因素 A、B、C、D、E、F、G 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中因素 B受到因素 A、 C、 E 的影响, 它本身又影响到因素 F, 而因素 F 又影着因素 C 和 G, 这样,找出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于统观全局、分析研究以及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计划。关联图可用于以下方面:(1) 制定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和计划。(2) 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3) 制定质量故障的对策。(4) 规划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展开。(5) 用户索赔对象的分析。关联图的绘制步骤:(1) 提出认为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2) 用简明而确切的文字或语言加以表示。(3) 把因素之间的因果
5、关系,用箭头符号做出逻辑上的连接(不表示顺序关系,而是表示一种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4) 根据图形,进行分析讨论,检查有无不够确切或遗漏之处,复核和认可上述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5) 指出重点,确定从何处入手来解决问题,并拟订措施计划。在绘制关联图时,箭头的指向,通常是:对于各因素的关系是原因一结果型的,则是从原因指向结果(原因结果);对于各因素间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型的,则是从手段指向目的(目的手段)。关联图的绘制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1) 中央集中型的关联图。它是尽量把重要的项目或要解决的问题,安排在中央位置,把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尽量排在它的周围。(2) 单向汇集型的关联图。它是把重要的项
6、目或要解决的问题,安排在右边(或左边),把各种因素按主要因果关系,尽呆能地从左(从右)向右(或左)排列。(3) 关系表示型的关联图。它是以各项目间或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为主体的关联图。(4) 应用型的关联图。它是以上三种图型为基础而使用的图形。日本科技联盟曾就公司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应从何入手问题的调查,一些公司回答中提出了以下十三个项目:(1) 确定方针、目标、计划。(2) 思想上重视质量和质量管理。(3) 开展质量管理教育。(4) 定期监督检查质量与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情况。(5) 明确管理项目和管理点。(6) 明确领导的指导思想。(7)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8) 开展标准化工作。(9) 明确评价
7、标准尺度。(10) 明确责任和权限。(11) 加强信息工作。(12) 全员参与。(13) 研究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他们根据以上 13 项意见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绘制出关联图(图2)。然后根据此图综观全局,进行分析,确定了首先应从第(1)项和第(6)项入手,解决进一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问题。(二)KJ 法KJ 法是日本川喜二郎提出的。“KJ”二字取的是川喜(KAWAJI)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这一方法是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用一定的方式来整理思路、抓住思想实质、找出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方法。KJ 法不同于统计方法(参见表 1),统计方法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而 KJ 法则主要靠用事实说话、靠“灵感”发现
8、新思想、解决新问题。KJ 法认为许多新思想、新理论,往往是灵机一动、突然发现。但应指出,统计方法和 KJ 法的共同点,都是从事实出发,重视根据事实考虑问题。表 1KJ 法与统计方法的不同点统计方法KJ 法1验证假设型发现问题型2现象数量化,收集数值性资料(数据)不需数量化、收集语言、文字类的资(现象、意见、思想)3侧重于分析侧重于综合4用理论分析(即数理统计理论分析)凭“灵感”归纳问题KJ 法一般用于以下情况:(1) 认识新事物(新问题、新办法)。(2) 整理归纳思想。(3) 从现实出发,采取措施,打破现状。(4) 提出新理论,进行根本改造,“脱胎换骨”。(5) 促进协调,统一思想。(6) 贯
9、彻上级方针,使上级的方针变成下属的主动行为。川喜认为,按照 KJ 法去做,至少可以锻炼人的思考能力。KJ 法的工作步骤:(1) 确定对象(或用途)。KJ 法适用于解决那种非解决不可,且又允许用一定时间去解决的问题。对于要求迅速解决、“急于求成”的问题,不宜用 KJ 法。(2) 收集语言、文字资料。收集时,要尊重事实,找出原始思想(“活思想”、“思想火花)。收集这种资料的方法有三种:直接观察法,即到现场去看、听、摸,吸取感性认识,从中得到某种启发,立即记下来。面谈阅览法,即通过与有关人谈话、开会、访问,查阅文献、集体 BS 法(Brain Storming“头脑风暴“法)来收集资料。集体BS 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新七种 工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