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网络营销监管问题的调研.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对网络营销监管问题的调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网络营销监管问题的调研.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对网络营销监管问题的调研网络营销的出现,让“时尚”的商家和消费者深深感受到它的极大便利。但是,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一些诸如网上诈骗、知情权受限、 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等问题却成为工商等部门实施监管和消费维权的难题。如何摆脱监管困境,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成为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期,镇江工商局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一、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一、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 网络营销方式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我市 29.6的人在半年内有过网络购物经历,63.7的人表示今后会尝试网络购物。由于网上销售没有库存压力、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越来越多
2、的企业和个人选择了网络营销。然而,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网络营销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监管。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市各级 12315 和消协组织共接到消费者由于网络购物引发纠纷的咨询和投诉 60 余件,协调处理成功率仅 5%。一是营销商身份模糊难以监管。网上开店相当简单,只要向可以提供虚拟空间的网站管理公司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银行账号,就可以开始销售,无需到工商等部门登记。工商等监管部门很难确认经营主体真实身份和信用,无法判断商品信息的真实性;由于网络销售的自由性强,无法找到网站运营所在地,取证成为工商等部门处理消费者纠纷的首要难题。两年来,我市因无法联系营销商而导致消费
3、者合法得不到维护共 8 件, 占此类申投诉的 13%,消费者经济约损失近千元。二是交易商品质量来源难以保证。对于网上销售的商品,只能从网络提供的平面图片和简单文字中获取部分信息。 商品是否涉嫌假冒伪劣,是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在拿到实物以前,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无法做出判断。 因为过于轻信网络宣传而购买了不合意的商品,仅今年上半年,工商部门就接到此类投诉和咨询23 起。同时网络营销也成为一些走私货、水货、赃物以及非法禁售物品畅销的温床。 消费者张女士反映在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收拾书包时发现了两个从北京市邮寄来的禁售玩具巫毒娃娃, 女儿的同学们都有类似玩具。三是商品交易后的服务难以保障。 所有向工商部
4、门咨询投诉的消费者反映,在网上达成商品交易后,营销商的服务很差。39.6%的消费者反映交货延迟,甚至付了款却收不到货; 30.9%反映退换货及维修困难。投诉比较集中的商品是工具书、电脑软件、照相机、手机等,主要反映邮购产品质量欠佳或对物品不满意要求退货却遭到拒绝。四是营销网站成为新的逃税费大户。 由于网络经营没有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网上开店成为逃避监管和纳税的“天堂” 。淘宝网最新宣布拥有2050万注册用户, 一季度成交总额30亿元,销量相当与 67 家沃尔玛中国门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政策,淘宝一季度逃税达 1.2 亿元。据了解,镇江许多提供网络营销的网站,仅镇江梦溪论坛的商业街拥有注册用
5、户 14 万,交易件数百万件,年成交额亿元,许多用户通过网络交易逃避了大量税收。五是营销网站借助格式合同逃避责任。 许多网络经营商利用特权制定长而复杂甚至危害消费者权利的合同条款, 甚至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 一旦出了问题即以此为自己辩解, 逃避责任。大部分消费者为图省事不会仔细阅读每一个条款, 即使发现有可疑处但为了及时买到所需商品也轻易放弃,因此,消费者一个简单的“我同意”的点击,带来购物后一系列麻烦。二、网络营销监管存在的困难二、网络营销监管存在的困难由于法律规范和监管手段的欠缺, 网络营销成为工商、 药监、公安等监管部门的监管盲区,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必要的网络营销准入限制。 目前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网络营销 监管 问题 调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