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pdf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pdf(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一、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 0 的运算。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2、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五、 【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
3、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1周次:第一周教学课题教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教 学学 重重 点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与难点与难点中的未知量。2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教 学学 准准 备备及手段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1、理解加法的意义
4、。、理解加法的意义。二、理出示例 1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解加减法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的意义铁路长 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 2、理解减法的意义、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
5、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 1(2) (3)尝试用线2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三、探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究、理解加各部分名称法 和 减 法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之 间 的 关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 思考加法系。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个别汇
6、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被减数 减数 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四、总结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3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练习“做一做”师: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教学后记教学后记4周次:第一周教学课题教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7、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1.重点: 掌握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对乘、 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2.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与难点与难点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及手段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导入新授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8、这里我们要在原课有的知识基础上, 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二、出示例 1(1)理解乘除用加法算:3+3+3+3=12法的意义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5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 2(2) (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 、 (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
9、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 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 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 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板书
10、)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三、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总结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6周次:第一周教学课题教学课题0 的运算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重点:知道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与难点与难点2难点: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及手段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一、导入100+0=0+568=078=023
11、=新授课128-128= 076=235+0=99-0=49-49=0+319=029=二、探究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 0新知的运算都有哪些。2、一个数与 0 相加;一个数减 0;一个数与 0 相乘三、0 为的结果分别是多少。什么不能3、0 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做除数一个数除以 0?(讨论)0 不能作除数。例如,50 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 0 相乘得到 5。 0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小结:归纳所有 0 的运算四、课堂一个数加上 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测评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
12、 0。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1.计算(1) 36+0=(2) 0+68=(3) 068=(4)五、归纳54-0=反思(5) 028=(6) 128-0=(7) 036=(8)25+0=(9) 99-0=(10) 49-49= (11) 0+39=(12)09=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教学后记教学后记7周次:第二周教学课题教学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带中括号
13、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与难点与难点2难点:计算正确率的提高。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及手段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引入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 ,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二、新知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探究出示例 4: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 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
14、的)96(12+4)2=96162=62=123、如果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 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8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三、巩固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练习(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做一做2、选择题:(1) 47 与 33 的和, 除以 36 与 16 的差
15、, 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B、 (47+33)(36-16)C、 (36-16)(47+33)四、课堂(2)750 减去 25 的差,去乘 20 加上 13 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总结A、(750-25) (20+13)B、(20+13) (750-25)C、750-2520+13教学教学后记后记9周次:第二周教学课题教学课题租船问题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
16、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难点与难点2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及手段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们, 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一、创设吗?情境,导入新授课二、主动1、出示例 5:(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探索,解什么信息呢?决问题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 4=7(只)2(人)7+1=8(只
17、)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 1 条船只坐了 2 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 2 人和另一条小船的 4 人都安排坐 1 条大船, 还可以省钱。6 条小船:20 6=120(元)1 条大船:35 元。三、巩固共花:120+35=155(元)练习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四、课堂设,再调整)总结P11 第 5 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0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一、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
18、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1周次:第二周教学课题教学课
19、题观察物体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1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与难点与难点2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及手段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
20、过程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一、导入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 (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新授课角度去观察, 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1.观察投票箱。(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二、自主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 右面和上面吗? (学生指一指)学习 质(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疑释疑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三、合作状探究 突学习例 1。出重点1出示视图 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
21、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四、课堂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达标 基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础过关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五、课堂(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总结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 1-2 名同学说一说)(2)P13 做一做。12周次:第二周教学课题教学课题观察物体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法知识与技能: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
2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难点与难点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及手段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出示例 2 视图。提问: 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 1、出示学习提示:一、情境(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导入方体?二、学习(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新授课。方
23、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三、巩固方体?练习。2、画一画,比一比。四、课堂(1) 学生按例 2 视图摆一摆, 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总结(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3、完成 P14 做一做练习四13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运算定律一、 【教学内容】运算定律二、 【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
24、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五、 【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1
25、4周次:第三周教学课题教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教 学学 重重 点点1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与难点与难点2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教 学学 准准 备备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下册 数学 电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