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全套资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省级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全套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全套资料).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XX 省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省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目目 录录一、服务机构要求.2二、服务对象.4三、收治范围.4四、服务内容.4五、环境要求.5六、服务方式.5七、服务收费.5八、服务机构管理.6九、工作制度.8十、医疗质量控制.16附录 1.19附录 2.21附录 3.23附录 4.26附录 5.28附录 6.33附录 7.34附录 8.36附录 9.37附录 10.39附件 2.401家庭病床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对病情趋于稳定的住院患者, 在适宜的家庭条件下, 开展接续性医疗、 康复、 护理所建立的床位。根据原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结合 XX 实际情况,制定XX 省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
2、范(试行)。一、服务机构要求(一)服务机构家庭病床服务定点机构主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二)基本条件1.医疗卫生机构申请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具备以下条件:(1)经卫生健康部门批准,具有相应执业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2)尽量选择在医疗卫生机构覆盖区域内。(3) 具有家床患者需要的基本医疗服务设备、 足够的药品。(4)具有与所提供服务匹配的团队,建立有详细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预案。(5)遵守医疗保障部门的有关规定。2.设备要求(1)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小型、便于携带的诊断、检查、治疗的器材,包括出诊包、急救箱、便携
3、式心电图、 便携式氧气袋或筒等。 出诊包主要包括听诊器、 注射器、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换药包2(消毒包)、医疗垃圾袋等。 急救箱包括常用急救药品和急救用物。(2)视患者需要配置的换药器材、简易康复设备(如电针机、中频机)、中医康复治疗用物、超声雾化机及与所开展服务项目相关的器材等。(3) 各种器材应符合医疗标准 GB15980、 GB15981 要求,保证处于良好状态。(4)各种设备、器材应保证处于良好状态,定期消毒。3.人员配置要求(1)家庭病床医生:具有医师资格证、执业(助理)医师证、经全科医师培训有相应资质或通过 XX 省卫健委组织的家庭病床医生培训并取得合
4、格证,至少有 2 年从业经历。(2)护士:具有护士资格证、执业证,经全科护理专科培训或家庭病床护理人员培训结业证。(3)康复医师或康复技师:具有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或康复技师证。(4)临床营养师:具有临床营养师资格证。(三)申请流程需要承办家庭病床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向所在辖区医疗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予以核准后,按规定与其签订服务协议,成为医保家庭病床服务定点机构,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服务范围与内容、服务管理、费用结算等;服务机构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二、服务对象1.服务对象为 XX 省辖区内的常住居民。三、收治范围(一)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但仍需继续观察和康复的
5、患者。(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有住院指征,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困难的非危重症患者。(三)外科手术后可以出院, 或等待二期时候书,但仍需进行各种管道或伤口护理或临床操作的患者。四、服务内容对有建床需求的签约居民,根据建床收治范围及评估结果,建立家庭病床,并提供以下服务内容:(一)定期上门查体、观察病情和进行符合规定的诊疗。(二) 治疗项目包括针灸、 推拿等中医服务项目, 外科换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化疗、导尿、物理理疗、导管护理、造口护理、治疗性灌肠、喷雾吸入治疗、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等医疗护理服务项目。(三)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血糖、动态心电图、动
6、态血压、生化、电解质、床旁超声、射线照片等。必要时可到医疗机构完成。(四)康复训练指导、营养膳食配制及指导、 临床心理咨询和健康咨询。(五)家庭病床不提供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医疗服务。4五、环境要求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到患者的居室整洁、安静、舒适、安全。1.床铺及周围物品放置简洁、有序。2.定期流通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合适。3.被褥清洁,松软,干燥,厚度适中。4.居室内家具物品放置稳妥、整洁。5.相对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6.定期用消毒液擦洗家具及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7.指导宜居环境的改造与配置。六、服务方式(一)上门服务1.由服务提供机构派出医护人员,进入患者家庭提供服务。(1)医生查床服务:
7、原则上每周查床 1 次,可根据病情调整查床次数;(2) 护理服务: 护士按家庭病床医嘱进行护理服务和指导;(3)告知服务:及时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家庭病床诊治的局限性、有关医疗风险、 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相关费用情况及撤床手续。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交代病情,及时转诊。如拒绝转诊, 医生应在病历中记录, 要求患者 (或法定监护人) 签字。(二)信息服务以服务提供机构与患者建立的信息平台为依托, 按照患者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建立服务对象医疗、健康信息档案等。七、服务收费5(一)建立家庭病床和提供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按照医疗保障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二)医护人员的交通费:由家庭病床患者承担,参照市
8、场价或协议价执行。八、服务机构管理(一)组织管理1.严格执行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有关家庭病床的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护理规范,确保医疗安全。2.家庭病床服务提供机构应建立家庭病床管理部门,负责家庭病床的统筹管理、质量监控、服务信息收集反馈、 投诉受理等工作,制定家庭病床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服务。3.建立家庭病床质量监控评估机制,对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定期评估。4.建立家庭病床服务信息管理制度,对建床、撤床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5.相关服务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生、护士数和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6.服务提供机构应按照家庭病床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服
9、务流程和技术规范。7.服务提供机构应建立合理的人员聘用、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考核评价等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对服务资源、服务过程、服务监督与改进进行管理。6(二)人力资源管理1.服务提供机构应聘用满足本规范要求的医护人员。2.服务提供机构应有计划地对所管辖的医护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继续教育及职业道德培训,执行严格的考核规范。3.家床医护人员应具备工作认真踏实、业务能力强、操作技术熟练、服务态度佳、沟通能力好的素质。(三)患者信息管理1.服务提供机构应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建立患者信息档案。2.服务提供机构对于患者信息的管理,应符合 GB/Z28828-2012 的要求。3.服务提供机构应只获取满足服务需
10、求的最少信息,不应获取超出服务需求的信息,禁止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患者信息。(四)档案管理服务提供机构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患者信息、医护人员信息、机构管理档案等资料统一收集管理。(五)安全管理服务提供机构应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演练,包括:交通事故、患者突发疾病、火灾、爆炸、医护人员受到伤害等。生活不能自理或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医护人员开展服务时应有法定监护人在场。(六)信息平台管理71.服务提供机构应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平台支持家床服务医护工作记录,发布、更新信息, 维护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平台的日常正常运作。2.服务提供机构应保障平台传播内容的合
11、法性和真实性。3.服务提供机构应建立信息平台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九、工作制度8建床流程图(一)建床制度1.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到所在社区家床医保定点机构提出建床申请。2.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可对患者进行预评估,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有权拒绝建床,并建议其住院或门诊治疗。93.确定建床后医疗服务机构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家庭病床诊疗的局限性、有关医疗风险及注意事项,并签订家庭病床建床知情同意书(附录1),对于需要提供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患者需签署家庭病床皮下(或肌肉)注射知情同意书(附录10);(二)查床制度1.家庭病床实行责任医生负责制。2.家庭病床一经建立, 责任医生及护理人
12、员应于建床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床, 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其法定监护人病情情况及注意事项。3.首次访视医护人员应对建床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详细询问病情,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经济条件、家庭卫生环境等因素,对建床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评估,填写家庭病床病情告知书(附录 2)家庭病床医师首次查房记录(附录 3)家庭病床建床护理评估表(附录5)。4.责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查床计划,原则每周查床 1次, 并及时书写查床记录。 每月应作阶段小结, 并按要求填写 家庭病床阶段小结(附录7)。5.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巡视、护理计划。6.护理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填写护理记录 ,观察病情,发现问题
13、及时向责任医生报告。7责任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发生。1 0(1)治疗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医用垃圾由操作人员在诊疗结束后带回服务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2)对生活不能自理、认知障碍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时,须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或看护人员在场;(3)需要在家中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告知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有关医疗风险,于患者(或法定监护人) 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治疗。(4)责任护士应指导家属、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配合家属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5) 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报告,做好疫情登记,并指导家属做好消毒隔离工作。(6
14、)护士长应定期进行护理查床,检查护理质量和医源性感染控制情况,研究解决护理问题。(7)原则上每周须有至少一名医护人员上门查床。(8)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三)转诊制度若患者病情加重, 由于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等原因需要转诊治疗的,应及时通知家属,开具家庭病床撤床记录(证明)(附录8),并建议其转院治疗。如拒绝转院的,需在病历上记录, 并要求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签字愿意承担拒绝转院的不良后果。(四)撤床程序1 11.对于经治疗后病情好转,无需医疗干预;病情加重需要转院的; 患者及其法定监护人要求撤床的患者责任医生开具家庭病床
15、撤床证,办理撤床手续。2.责任医生、护士应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4.撤床后的家庭病床病历,归入健康档案一并保存。(五)岗位职责1.医生职责(1)家庭病床医疗实行主管医生负责制,由主管医生签署家庭病床建床知情同意书(附录1)。(2) 医生应按照签约服务的承诺,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为签约家庭提供协议规定的基本医疗、 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3)主管医生及家庭病床工作人员有义务向患者介绍家庭病床的相关事项。(4)家庭病床主管医生负责家庭病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医疗计划的制定,医疗文书的书写, 疾病的诊治,保证医疗质量及安全。(5)家庭病床主管医生应规范开具处方,医
16、院质量管理部门应加强病历质量及处方质量的检查。患者撤床或死亡后,应将所有家床病案资料按规定格式整理完整,交病案室管理。(6)家庭病床患者建床后,主管医生外出开会、培训及休假等不能保证正常在岗时, 应将所管的患者委托其他医生代管巡1 2诊,并向医院家庭病床管理部门报告。(7)家庭病床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转诊,主管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家属。(8)家庭病床医护人员对需上门巡诊的患者应做到每周出诊1-2次,工作时佩戴胸牌,携带相应出巡诊物品及急救设备。每次出诊应按要求完成家庭病床医师巡诊记录 (附录4) 医嘱及护理记录单(附录6)。(9)家庭病床患者如住院、转院、出院等,各科应及时将病历送至家庭病床科办理手
17、续,不得超过三天。(10)家庭病床工作人员应与出入院结算中心以及各科加强联系。以便更好的做好家庭病床工作。(11)家庭医生自觉接受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的质控指导和考核。(12)出诊及其它各项家庭诊疗服务,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符合医疗护理安全、有违反医疗护理常规的出诊服务要求,医护人员有权拒绝。但是必须耐心地向其说明拒绝的理由。2.护士职责(1)护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嘱,及时到患者家中进行护理治疗。(2)护理人员应热心为患者服务,并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精神和生活护理, 并督促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1 3(3)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18、操作,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应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法。 必要时适当增加巡诊次数,以防意外发生。(4)护理人员对家庭病床进行护理时,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情变化,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5) 当家庭病床患者病情发生突变或恶化时, 如病情允许,应协助患者转院治疗。(6)对需较长的治疗和处置,如膀胱冲洗、吸氧、留置导尿等,医护人员在离开患者之前, 要仔细检查各部装置,保证牢固可靠,并加强巡诊。(7)对传染病患者要及时登记报告疫情,采取适宜的隔离措施,并指导家属共同做好消毒隔离工作。3.护理操作规范(1)无菌操作前,应作好有关准备,包括患者的准备、操作者的准备及物品的准备。患者准
19、备包括皮肤清洁,居室环境清洁、完成就餐、排便。物品的准备包括将无菌物品放置在专供外出携带、密闭的容器或无菌包内。 操作者前一天应修剪指甲、清洁头发,在操作前戴上口罩。(2)有菌操作前,提前将需要消毒和消毁物品的容器准备好,以备操作后及时放入,避免污染患者的居住环境。(3)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药品、浓度、剂量、方法、时间。并分别在操作前、中、后进行查对。1 4(4)严格按照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5) 各项治疗后操作者应对治疗中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记录,包括治疗时间、患者主诉、伤口情况、护理经过、所耗物品等。(6)将操作后用物进行妥善处理,应将用
20、物放入专供浸泡消毒或放置污染的容器内,以备到医院内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不得污染患者居住的排水管道。(7) 在接触患者前后、 进行无菌操作前、 接触污染物品后、处理污染物后均应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手卫生。4.差错事故登记制度(1)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2)医护人员在家庭病床医疗工作中发生一般差错,均应主动向责任医生报告,并及时进行登记。发生严重差错事故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分管领导,并积极组织抢救。(3)各医疗单位应按规定报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5.交接班制度(1)家庭病床科(组)应建立交接班制度。(2)建立书面交接班本和物质交接班记录本,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3)重点交接新建床患者、特殊治疗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级 家庭病床 管理 服务 规范 全套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