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_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优质.docx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_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_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优质.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_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 我们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加入纪念多位中国历史人物的内容。传闻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在每一个地区的说法都是有所不同的。 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食粽子是中国人一个传统的习俗,用粽叶包袱着糯米,放在锅中煮熟。以前在读书的人吃包袱着枣的粽子,叫“枣粽”与“早中”谐音,意味着早中状元
2、。赛龙舟:讲贤臣屈原投江后,很多人划船追逐着去挽救,追逐到洞庭湖时没有了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划龙舟来驱开散江里的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赛龙舟也就成了一种端午的习俗。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袱着,也有着驱除五虫的作用。 返回书目<<< 端午节故事来历 纪念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见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终楚国被秦国战胜,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纪念孝女曹娥的故事 曹娥是端午节其中一个传闻,是为纪念东汉(
3、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身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的节日。 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的故事 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传闻,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4、,后来子胥改邪归正,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昂扬,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歼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身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节日。 返回书目<<< 端午节的禁忌 忌吃娘家粽子 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出嫁
5、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否则,就会倒大霉。有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共享,免其作祟的习俗。 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在北方一些地区,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习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的,传闻假如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忌恶日 由于自古人们认为农历五月为“恶月”,农历五月初五的“重五”更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端午节 传统 习俗 由来 和风 优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