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的评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角的评课.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成功之处:一、成功之处:1 1、 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1、课的开始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再由老师的一句“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揭示出课题。2、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图片上找一找、指一指。交流过程中学生以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 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 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尖尖的点就是角的顶点。尊重了孩子真实的知识起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孩子一起补
2、充, 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角。从后面的练习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叙述的比较到位。最终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2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初步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 理解角是有大小的。 通过亲自操作, 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 3、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1、在认识了角之后安排了“数多边形角的个数”这个练
3、习,通过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边的数量和角的数量之间的关系。2、在研究“角是怎样变大变小”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拉开、合拢有关。还在此基础上渗透了“两条边平平的“、 “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它们也是角这个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4 4、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不做作。在合适地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能注重学、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不做作。在合适地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能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二、不足之处:二、不足之处:1、“让学生找物体上的角“这个环节,由于物体是立体的,学生描述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指出是面上的角。应注重叙述语言的规范,突出角是一个平面图形。
4、2、比较钟面上角的大小这个环节,除了让学生判断出大小外,应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这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思维的多样性。 3、 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剪去长方形上的一个角,看看剩下的图形里有几个角。 但是自始至终教师没有让学生动动手, 只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该动手的地方还是要动手,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找到答案。一、详评角的认识一、详评角的认识郏教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流畅,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各部分知识点的衔接自然、流畅。课堂上师生交流融洽,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郏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 分析教材
5、时能对学生于新知会产生的错误认识作出正确的预设,并根据自己的思路重组了教学内容,上出了一堂非常个性化的课。本节课有两个亮点:1 1、为“角”找准基点。、为“角”找准基点。郏教师对“角”这一知识点的定位清晰、准确。课始,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平面图形,回忆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今天要介绍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寥寥数语,就把“角”这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链中的定位清晰、准确地给出了角是一个平面图形。 既然是平面图形总与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联系,于是郏教师就带领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形,她首先选择了三角尺。当学生指到三角尺面上的一个尖点,认为是角时,老师就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只是角的一部分
6、,叫“顶点”。然后老师规范示范,边指边说: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边,组成的平面图形就是角。再请学生上台正确地指出角,又同桌拿出三角尺互相完整地指角。 另再请学生在书上的五幅实物图上指角,最后从实物中抽象出画在平面图形上的角。 这一过程中,郏教师很注重学生对角概念描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的训练,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到位。2 2、“做中学”得有兴趣。、“做中学”得有兴趣。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而且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郏教师设计了用两根塑料小棒做角,使角变大、变小的活动环节。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要使角变大,就把角的两条边张开;反之,要使角变小就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虽然学生未能
7、用“两边叉开的大小”这样专业的术语来描述,但却是用自己喜欢的语句较准确地表达了, 相信学生在认知情感方面是获得了快乐的体验的。后一个环节,在长方形纸上“只折一次就折出角来”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学生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运用角的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认识到“折一次最多能折出三个角”。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在新环境中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在活动时,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在数学课上能做折纸、剪纸这样的活动,边玩边学,学生就学得兴致高昂。商榷之处:1 1、语言需严密。
8、、语言需严密。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严密性,特别是上有关概念的课,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在将实物上的角抽象成平面图形时,老师说: “选其中的三个拿出来。 ” 是不是可以说成 “把其中三个实物上的角画下来, 就成了这样的平面图形”然后再出示三幅角的平面图。2 2、表达应简洁。、表达应简洁。数学有一个特点简洁美。在老师带领学生初识角时,语言表达是非常完整规范的:“这是一个顶点,这是两条边,组成了一个角”学生边指边说边还做划出一个弧线的手势,但是到课尾了,请学生来指出剪去一个角,剩下来的图形有几个角时,还是要求学生如此来说,就显得有些冗长了。试想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请你指出长方形的一个角,是不是只
9、需在两边之间标出(划出)一个弧线的记号?这样既生动又简洁。所以我认为当学生已经对角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方式来指角,这样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简洁美,又能给老师缩减出更多的教学时间为下一个环节服务。认识角第二个点评这次参加了小数班的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感悟很多。 三位老师的课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第一位老师的认识角一课,在出示了课题“认识角”之后,教师便拿出三角尺,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一找角。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学生认为角的顶点便是角,教师没有一味的否定学生,而是纠正他的错误,告诉他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叫顶点,角应该还有两条边。从
10、这一教学片段可以看到, 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已经做了了解, 她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利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却常常会忽略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我们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 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起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
11、并且把他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4 月 27 日上午,我们小数班的三位学员在南郊小学上了三节研讨课。下午我们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互动评课。下面结合听认识角一课谈一些自己的感想与思考。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之前,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和三角形。 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我留意了一下这节课所用的教材,发现教材是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接着让学生在找找、折折、比比等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最后在一系列的观察、 比较中体会角有大小, 由此引出各种方法
12、比较角的大小。 这些安排,对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有关数学内容如度量角的大小、 角的分类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都很有意义。我听得那堂课认识角,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生成,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锻炼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主要表现在:1、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标准 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堂课中,郏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导出生活中的角, 用实物 (三角板、钟面、纸扇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去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表述自己所认识的角,让学生从生活中的
13、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角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寻找角,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折角、画角,使学生对角的特点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发现了角的多种特征及表示方法。由于给予了学生一个自己去寻找、发现角的过程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提出了多种表示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的,非常具有创造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效果。在最后的练习设计时我想是不是最后一个活动可以改成轻松一点的, 有趣味性的, 运用今天的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图形,这样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在老师引导感知角的大小时, 好像没讲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这里有没有必要提一下呢?从深层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再一次回顾这节课,一方面努力吸取其成功的亮点,一方面思考着我该如何去上好这样一节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