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整理附件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第三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相应评价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承担。第四条 评价机构应当在资质许可范围内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涉及职业卫生、放射防护不同内容要有相应的评价资质。第五条 评价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编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建设项
2、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职业卫生部分见附录 2; 放射防护部分见附录 3 和附录 4。评价报告书所作评价应当客观、真实。第六条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编制人员应当接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第七条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评价机构提供下列资料:(一)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二)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三)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有关的其他资料。第八条 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评价机构提供下列资料:(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表) ,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页脚内容精品整理研究阶段或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
3、二)项目的技术资料,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措施、有关的设计图,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组织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资料;(三)项目试运行情况;(四)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有关的其他资料。第九条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一) 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评价方案,确定质量控制措施与评价要点。(二) 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进行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三) 完成阶段。汇总和分析资料,编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并组织专家
4、对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进行评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图见附录 1。页脚内容精品整理附录 1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图接受建设单位委托附录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评价技术规程1 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 初步调查分析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1 评价目的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备阶段拟订评价方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质控审查*确定评价方案识别、 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 为建设项目的
5、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主管部门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预评价工作委托书实施 阶段等。 新建项目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则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得出结论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完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 个人使用的编制评价报告书成阶
6、段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特点,一般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和综合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5.1 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页脚内容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和建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2 评价依据职业卫生调查汇总、分析资料3 评价范围4 评价内容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专家评议提交正式报告5 评价方法精品整理(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对存在的职业
7、病危害隐患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 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5.3 风险评估法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 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5.4 综合分析法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
8、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6 评价程序6.1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扩建项目) ; 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改、扩建项目)等。6.2 实施阶段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
9、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6.3 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议。7 评价方案编制7.1 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 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技术文件。 应以科学性、实用性、 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页脚内容精品整理7.2 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7.3 评价方案内容7.3.1 概述:简述评价任务
10、由来、评价目的等。7.3.2 编制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7.3.3 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7.3.4 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7.3.5 项目分析:初步的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等。7.3.6 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8 评价报告书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表述简洁、用语规范、结论明确,引用数据尽可能采用图表,现场描述采用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
11、:8.1 总论8.1.1 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任务由来等内容。8.1.2 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8.1.3 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 1 的规定编制。8.1.4 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 3 的规定编制。8.1.5 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 4 的规定。8.1.6 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8.1.7 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8.1.8 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8.2 现有企业概况:本条款
12、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概述现有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8.3 工程分析8.3.1 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8.3.1.1 项目名称: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所用名称一致。页脚内容精品整理8.3.1.2 项目性质: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8.3.1.3 生产规模: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8.3.1.4 拟建地点:项目拟建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8.3.1.
13、5 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气候特征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8.3.1.6 社会环境条件:指拟建项目所在地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使馆、人口密集居住区)等。8.3.1.7 生产制度: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年/小时(h/a)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8.3.1.8 岗位设置及定员: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8.3.1.9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应从全工程范围用表格列出各项目名称和主要工程内
14、容。必要时还应列出与职业病防护关系密切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其中:生产装置:列出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辅助装置:列出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公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可用文字简要说明。总图运输: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应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8.3.1.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是建设项目总的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工程总投资、 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及系数等。8.3.2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8.
15、3.3 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8.3.3.1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做出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并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8.3.3.2 生产设备及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局。8.3.4 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8.3.5 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页脚内容精品整理8.4 职业病危害
16、因素识别与分析8.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8.4.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8.4.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8.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8.5.1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
17、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进行分析。8.5.2 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等内容应按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分析。8.5.3 职业病防护设施主要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别列出拟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设施:防尘,防毒,防噪声、振动,防暑降温、防寒、防潮,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 防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学等。8.5.4 配置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主要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寒、防潮、防
18、辐射危害、防生物危害等用品。8.5.5 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 措施应当列出为应对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 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主要包括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急救场所、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事故通风设施、救援装备、防护装备、警示标识等。8.5.6 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
19、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设置警示标识及说明。页脚内容精品整理8.5.7 拟设置的辅助用室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 ,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 ,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的设置情况。8.5.8 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包括:专项经费总额、卫生防护设施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设施、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教育费等及专项经费总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等。8.6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阐
20、明其原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包括: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8.7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卫生专篇时使用。8.8 结论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拟建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等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
21、;提出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可行性。第二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 评价目的1.1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2 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1.3 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1.4 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2 评价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
22、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 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3 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页脚内容精品整理4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5 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23、;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5.1 现场调查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 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 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5.3 检测检验法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 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24、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6 控制效果评价程序6.1 准备阶段6.1.1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技术资料、 开展初步现场调查、 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6.1.2 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设计图;有关作业现场检测资料;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项目试运行情况。6.2 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25、浓度(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6.3 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等。7 评价方案编制7.1 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是具体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 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 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7.2 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7.3 评价方案内容7.3.1 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7.3.2 编制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7.3.3 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项目 职业病 危害 评价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