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年最新范文.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年最新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年最新范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年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例1、例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相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打算: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嬉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2、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老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
3、,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细致视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探讨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
4、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老师赐予嘉奖。 四、全课总结,回来评价: 老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起先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事,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 千米的相识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
5、)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究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相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沟通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运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觉,在发觉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实践感受,围围着教学重
6、点千米的相识,组织学生主动主动的探究、探讨和发觉,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相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驾驭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打算: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老师板书)用你喜爱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枝铅笔长18()。 一枚1分硬币厚约1()。 教室里的课桌高8()。 教
7、室地面约长8()。 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须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老师板书课题) 从简洁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问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动身,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相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挚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你能否详细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
8、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老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细致视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
9、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观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记、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观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供应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溢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相识,培育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10、.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长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伴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相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打算: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嬉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
11、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老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
12、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细致视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探讨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13、: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老师赐予嘉奖。 四、全课总结,回来评价: 老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起先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2022 最新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