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尊大厦巨型柱分叉节点性能研究_杨蔚彪.pdf
《中国尊大厦巨型柱分叉节点性能研究_杨蔚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尊大厦巨型柱分叉节点性能研究_杨蔚彪.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45 卷 第 18 期 2015 年 9 月下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Vol 45 No 18 Sep 2015中国尊大厦巨型柱分叉节点性能研究杨蔚彪1, 宫贞超1, 常为华1, 田士川1, 韩林海2, 李威2( 1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2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 中国尊大厦采用多腔钢管混凝土巨型柱, 在 7 层一分为二, 形成分叉节点。该分叉节点承担的荷载巨大,且转换桁架与巨型斜撑均在此交汇, 构件连接关系复杂, 振动台试验亦表明该节点为结构的薄弱部位。通过有限元分析及 112 缩尺试验对该分叉节点从构造与受力
2、性能等方面进行专门的研究。该节点采取了分腔板和面板等主要竖向受力板贯通, 设置了竖向加劲肋和水平隔板, 以及在各腔体内布置了钢筋芯柱等构造措施。验证了该节点在中震弹性与大震不屈服抗震性能目标下的可靠性。 关键词 中国尊大厦;巨型柱;分叉节点;有限元分析;缩尺试验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 848X( 2015) 18- 0006- 07Performance study on branching node of mega column in China Zun TowerYang Weibiao1,Gong Zhenchao1,Chang Weihua1,T
3、ian Shichuan1,Han Linhai2,Li Wei2( 1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Beijing 100045,China;2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Abstract: Multi- cavity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is used in mega columns of China Zun Tower The branchingnodes ar
4、e set at 7th floor,which split the mega column into two parts The branching node of the mega column bear hugeloading The mega braces and transfer trusses intersect at these nodes further complicate the connection relation of structuralelements The shaking table tests demonstrate that such node is th
5、e weak part of the structure A special study for thebranching node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done vi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1 12 scale modeltests 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branching node were adopted including penetrating the cavity plate,panel and other majorvertical
6、plates,setting the vertical stiffening and horizontal baffle,arrang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teel reinforcements ineach concrete cavit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ranching node was verified under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targets of keepingelastic under the fortification earthquake and not yielding un
7、der the rare earthquakeKeywords: China Zun Tower;mega column;branching node;finite element analysis;scale model test作者简介: 杨蔚彪,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Email: yang- weibiao vip sina com。1工程概况中国尊大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 CBD 核心区中轴线上。建筑高度 528m, 地上 108 层, 地下 7 层。外轮廓尺寸从底部的 78m 78m 向上渐收紧至中部的 54m 54m, 再向上渐放大至顶部的 59m 59m。本工程结构体系由外框
8、筒和核心筒组成, 其中外框筒由巨型柱、 巨型斜撑、 转换桁架以及次框架组成。巨型柱位于塔楼四个角部, 贯通至结构顶部, 并在各区段分别与转换桁架、 巨型斜撑连接。巨型柱采用多腔钢管混凝土柱, 底部共四根, 在 7 层一分为二, 变为八根, 形成分叉节点。塔楼总质量约 66 万 t, 巨型柱约承担总重的一半, 每根巨型柱在分叉前承担约 6 万 t 质量, 再叠加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等, 此分叉节点的内力将进一步增大, 所以采取合理措施对其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并通过有限元分析、 缩尺试验来验证此分叉节点设计的可靠性。 2巨型柱分叉节点设计从基础顶面( 标高 31. 30m) 至 106 层( 标高
9、 503. 10m) , 巨型柱的截面形式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变化, 共有三种截面形式: 1) 7 层以下( 标高 31. 30 43. 15m)为 4 根八边形截面, 截面面积约为63. 9m2; 2) 7 19 层( 标高 43. 15 98. 65m) 为 8 根六边形截面, 截面面积约为 19. 5 21. 3m2; 3) 19 106 层( 标高 98. 65 503. 10m) 为 8 根四边形截面,截面面积约为 19. 2 2. 56m2。巨型柱共设 12 个控制转折标高, 具体见表 1。巨型柱分叉标高为 43. 15m, 即第 1 道转换桁架 ( TT1) 上弦上皮, 由一根八边
10、形巨型柱分叉成两根六边形巨型柱, 如图 1 所示。根据外框筒外轮廓控制规则, 分叉后两根巨型柱沿轴线张开, 且因建筑功能需要, 分叉后两根巨型柱之间最小净距控制为 3m, 使得分叉后一段截面面积出现底小( 19. 49m2( 标高 43. 15m) ) 上大( 21. 13m2( 标高 84. 40m) ) 的不利情况。对巨型柱分叉节点设计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第 45 卷 第 18 期杨蔚彪, 等 中国尊大厦巨型柱分叉节点性能研究题: 1) 巨大的内力如何在分叉节点有效、 可靠地传递; 2) 巨型柱分叉后截面面积底小上大, 如何改善此不利情况; 3)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既保证内力的有效传递, 又
11、使得在各分腔狭小的空间内具备可操作性。巨型柱控制转折标高表 1编号控制转折 标高/m所在楼层、 位置19. 10地下 1 层, 巨型柱由竖直变倾斜243. 157 层, 第 1 道转换桁架( TT1) 上弦上皮389. 3517 层, 第 2 道转换桁架( TT2) 下弦下皮4144. 3529 层, 第 3 道转换桁架( TT3) 下弦下皮5208. 8543 层, 第 4 道转换桁架( TT4) 下弦下皮6271. 3557 层, 第 5 道转换桁架( TT5) 下弦下皮7345. 3573 层, 第 6 道转换桁架( TT6) 下弦下皮8409. 3587 层, 第 7 道转换桁架( T
12、T7) 下弦下皮9418. 6589 层, 第 7 道转换桁架( TT7) 上弦上皮10483. 85103 层, 第 8 道转换桁架( TT8) 下弦下皮11493. 20105 层, 第 8 道转换桁架( TT8) 上弦上皮12503. 10106 层, 巨型柱顶标高图 1巨型柱分叉位置示意以上三个问题相互关联, 需要采取综合的解决措施。首先, 对于巨型柱分叉问题, 将分叉后巨型柱的主要竖向受力板( 面板、 分腔板) 直接向下延伸,作为下部巨型柱部分面板、 分腔板, 再在二者之间设置构造联系板, 将其连接成整体, 共同组合成分叉前巨型柱的轮廓及内部构造, 使得主要竖向受力板件是连续的、 直
13、接的, 如图 2 所示。各腔面积约 4 8m2, 基本可满足施工操作。为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 500112010)1 对板件宽厚比的要求,需在各腔体内部设置少量竖向加劲肋与水平拉结钢筋。在楼层标高位置、 转换桁架与巨型斜撑翼缘板对应位置以及其他需要加强位置设置水平隔板, 既能保证各主要竖向受力板件的稳定性, 又可将楼板、转换桁架与巨型斜撑等构件传来的水平力有效传递。为满足建筑轮廓控制的需要, 给分叉后的巨型图 2巨型柱分叉节点截面尺寸柱带来截面面积底小上大的不利情况, 而采用由面板、 分腔板和内填的混凝土组成的多腔钢管混凝土巨型柱, 通过分阶段调整其面板、 分腔板的钢板厚度, 控制分
14、叉后巨型柱的折算面积底部大于顶部, 使得分叉后底部的实际承载力强于顶部, 即“底大上小” 。取三个典型位置的截面比较: 截面面积最小的分叉处( 标高 43. 15m) , 截面面积增大的顶部( 标高 84. 40m) , 以及中间位置( 标高 63. 78m) 。通过调整面板与分腔板的钢板厚度( 巨型柱所使用的钢板厚度范围为 30 60mm) , 按刚度等效原则, 将钢材面积折算成混凝土面积, 折算后底部面积已大于中部与顶部, 见表 2。进一步比较各截面的承载力包络线( P- M) , 以实现 “底大上小” 的目标。折算面积计算表 2标高 /m面板厚 /mm分腔板 厚/mm钢材面 积/m2混凝
15、土 面积/m2总面积 /m2折算面 积/m2 43. 1560601. 5817. 9119. 4926. 7163. 7860301. 3319. 2320. 5626. 6384. 4050301. 1719. 9621. 1326. 47注: 钢材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 Es/Ec=5. 568。截面承载力分析中的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2 附录 C2. 4 的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 钢材本构关系采用双折线模型, 不考虑钢材屈服后的硬化。分析中均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取分叉后巨型柱的单肢进行分析, 分别得到其 X, Y 向( 方向参见图 2
16、) 各截面承载力包络线。验算结果如图 3 所示, 三处截面 X, Y 两方向的 P- M 承载力包络线, 底部大于中部, 中部又大于上部, 可实现承载力的 “底大上小” 目标。图 1 所示的巨型柱分叉节点位于巨型斜撑与第 1 道转换桁架( TT1) 上弦的交汇处, 这会对整个结构设计带来利弊两方面影响: 有利方面是巨型斜撑与转换桁架在此位置会对巨型柱起到侧向约束作用,提高结构整体抗侧刚度; 不利方面是多构件交汇, 局部内力分布复杂, 节点设计也变得更复杂, 采取合理、 可靠的措施使内力传递更为通畅显得十分关键。7建筑结构2015 年图 3截面承载力包络线综合前述各种因素及对应措施, 此分叉节点
17、设计的组成步骤如下: 第一步, 由竖向面板、 分腔板以及内填混凝土组成分叉节点的整体骨架, 以承担主要的竖向力; 第二步, 增加水平隔板, 为面板、 分腔板提供主要的侧向约束, 保证巨型柱在水平面内的刚度, 并且有效传递楼板、 巨型斜撑与转换桁架的内力; 第三步, 增加竖向加劲肋与水平拉结筋, 进一步为面板、 分腔板提供约束, 满足宽厚比要求; 第四步,在各分腔混凝土中增加钢筋芯柱, 以抵抗混凝土自身的收缩、 徐变以及温度应力。巨型柱分叉节点细部构造表 3构件组成面板、 分腔板增加水平隔板增加竖向加劲肋与水平拉结钢筋增加腔内钢筋芯柱材料信息板厚 60mm, Q390板厚 30/60mm, Q3
18、45板厚 30mm, Q345;20600, HB40025( 配筋率 =0. 4%) , HB400; 8250, HB400分叉前分叉后综合以上四步确定巨型柱分叉节点的细部构造, 见表 3。文献 3对本工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模型高度约 13m, 缩尺比例 1 40。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 在巨型柱分叉位置, 根部外侧焊缝开裂,在 8 度大震作用后, 分肢处出现损伤, 开始阶段焊缝开裂较小, 在超 8 度大震作用下, 开裂宽度明显增大 ( 由于模型已经经受过 8 度大震作用, 此结果仅供参考) , 破坏情况如图 4 所示。由于振动台模型与真实结构有所差异, 模型中出现的损伤虽不代表真
19、实结构的损伤, 但能表明巨型柱分叉节点是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 应予以重点关注。图 4振动台试验巨型柱分叉节点破坏情况针对此问题, 结合巨型柱在分叉位置的钢板设置, 材质选用 Q390GJD 级, 提高冲击韧性; 尽量减少焊缝重叠, 并要求分叉位置的主要焊缝在钢结构加工厂内制作完成; 利用钢板在轧制方向( 长度方向)的优良性能4 , 要求轧制方向作为巨型柱面板、 分腔板的主受力方向。鉴于分叉节点的重要性、 复杂性以及又是整个结构的薄弱部位, 进行了巨型柱分叉节点的 1 12 缩尺试验5 , 对当前设计构造及承载力提供可靠验证。通过有限元分析, 进一步验证此分叉节点设计的合理性、 安全性。8第 4
20、5 卷 第 18 期杨蔚彪, 等 中国尊大厦巨型柱分叉节点性能研究3巨型柱分叉节点试验研究3. 1 试验设计巨型柱分叉节点试验研究需确定试验模型的几何参数、 材料参数、 荷载参数和边界条件。根据分叉柱的实际尺寸以及试验设备尺度与加载能力等条件, 几何缩尺比例为 1 12。参照原型材料强度, 试件中柱内混凝土强度和钢板屈服强度按照模型名义约束效应系数( e) 与原型名义约束效应系数( a) 相等的原则确定, a和 e分别按下式进行计算:a= fys, aAs, a/fck, aAc, a( 1a)e= fys, eAs, e/fck, eAc, e( 1b)式中: fck, a, fys, a分
21、别为原型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和钢材屈服强度标准值, 分别为 44. 5MPa( C70) , 390MPa ( Q390) ; Ac, a, As, a分别为原型混凝土截面面积和钢板截面面积; fck, e, fys, e分别为模型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和钢材屈服强度标准值; Ac, e, As, e分别为模型柱内混凝土截面面积和钢板截面面积。试验最终采用 Q345 钢材与 C50 混凝土来近似模拟, 巨型斜撑与转换桁架等钢构件也采用 Q345模拟。根据上述几何及材料等效原则, 确定试件的几何尺寸及试验材料, 按轴压比相等的原则进行荷载调整。原型和模型的轴压比分别按下式计算:na=N0, a Nu,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大厦 巨型 分叉 节点 性能 研究 杨蔚彪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