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一等奖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教案一等奖范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泰山记教案一等奖登泰山记优秀教案一等奖1 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创作,了解其主要文学主见。 2、了解记的文体特征。 3、驾驭文中出的重点实词,虚词、特别句式等文言文基础学问;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这篇“记”语言精炼、用词生动、修辞奇妙等艺术特色。 2、背诵全文,熟记文言句式,总结文言规律。 1、文题解读: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气概宏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之称。泰山是一座政治色调深厚的文化之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同时,泰山也是一座风光奇秀的自然之山,吸引着多数文人墨客前来观光登临。“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以
2、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理想,阐述思想观点。 2、桐城派: 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见,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起到了肯定的作用。 3、记和游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见。“记”在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调更加深厚,渐渐成熟稳固。 “游记”是“记”的一种。它是通过叙述巡游过程
3、、描写巡游见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酷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裁,形式敏捷自由。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肯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指导学生观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美丽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中国文人名士,好像有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泰山至于他们,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具象。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忽如寄”,把泰山看作精神寄予与生命归宿。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创建了秀丽壮丽的奇妙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人以主动向上、奋勉进取的精神
4、鼓舞。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今日我们就跟着姚鼐一起登泰山。 二、作者介绍(投影)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三、提问文言文学问要点 要求: 1、加点的说明。 2、加横线的翻译,并说出句式特点。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
5、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行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
6、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四、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比较简洁的做法: 理解现代文一般解读三个方面:第一写了什么(内容、结构);其次怎样写的(手法);第三表达什么(感受、情感等)可以这三个方面都包括,可以写一个点。 示范: 登 泰 山 记 (二)学生自由发挥制作思维导图(20分钟) (三)学
7、生沟通,举荐展示(10分钟) 五、老师总结 1、总结本文特点: 首先,写景记游,始终围绕作者的活动进行,从自京师“乘风雪”而来到“观道中石刻”而归,作者对整个流程的记述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同时又剪裁得当,有主有从,一线贯穿。 其次,记述整个活动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即以日观峰为中心贯穿全篇文章,结构严谨。 第三,语言简洁明快,描述显明生动,描绘极富特征性。 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采纳移步换景的写法层层深化地描写景物,结构完整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体现了姚鼐散文的风格。 2、获得的人生感悟: (1)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8、(2)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登泰山记优秀教案一等奖2 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验,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绚丽,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会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 依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
9、起游客的爱好。 示例: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宏伟壮美,气概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会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 依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 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 2、东谷登山
10、。 泰安城东谷天门 四、支配游程 依据课文内容,为游客支配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动身,登山至南天门,欣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其次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依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沉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加了雪的气概,雪
11、的雪白增加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加了光明;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妩媚。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美美丽的山水画。 2、泰山日出图。 姚鼐描述: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稀奇观。 参考文字: 冬日早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
12、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空中楼阁,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间,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渐渐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渐渐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六、送客(作业) 而今,崇尚文明旅游,“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作别泰山,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最好呢?熟背登泰山记,泰山的漂亮风光,泰山的绚丽文化,就会长留你的心中。 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
13、,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行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