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精编.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精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育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晰的实力。 3、培育学生的说话实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5、培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实力,背诵最终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晰。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2、。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日,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索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状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沟通)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当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常常嘱咐“我”,望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畅地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细致视察,擅长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缘由。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动身。培育学生细心视察,独立思索,擅长从事物中
4、得到启发,进行仔细分析和推断的实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原委是什么呢?今日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化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知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其次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探讨 (1)其次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缘由。
5、) 老师依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缘由。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缘由?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仔细真地看,老醇厚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其次个缘由。) 让学生把两个缘由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探讨题 起先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改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把
6、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留意语气的改变。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相识为什么发生了改变?(进一步明确学生看法发生改变的缘由。)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知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当怎样做? (5)什么叫信任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终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像? (2)为什么说老师
7、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信任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驾驭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
8、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你最钦佩哪位英雄人物?简洁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成功,献出了珍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诞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夫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与了民兵,其次年参与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
9、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沟通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状况。 指名读生字 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 理解词语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肯定的战略目的,根据统一的作战安排,在肯定的方向上和肯定的时间内进行
10、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洁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斗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 坚韧:坚毅;强硬。 “坚韧”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化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坚韧坚毅 反义词:坚韧懦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3)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说明,让学生依据词义进行选择,并依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方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然而且猛烈。
11、(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凶恶;残酷。(暴行、施暴) 急躁。(急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依次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依次。 3、体会比方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依次;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教学过程:
12、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解并描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依次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解并描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成功,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珍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依次写或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依次写。本文是根据事情的发展依次写的。 (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老师应刚好赐予确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知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3、(1)指名读1、2自然段,思索: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吩咐,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据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 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干脆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
14、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变更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恳求任务呢? 2、学习其次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然后小组探讨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恳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
15、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胜利。“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特别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成功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缘由,说明白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思索:“生气”和“坚决”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成功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酷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自告奋
16、勇,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恳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索 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是什么力气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探讨,并依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沟通体会 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四周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坚韧精神。 动作是:用完、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坚韧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
17、无畏英雄气概。 体会比方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坚韧。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坚韧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究竟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坚韧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成功。) 板书:占据高地 (2)理解“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优质 教案 精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