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范文.docx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范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小学六年级科学试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构造 2.了解有关地球过去与现在的学问 3.培育学生的爱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制作一份“地球档案” 教学打算 学生打算:小组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老师打算;打算有关地球的影像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惟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完年,地球有很多的隐私,你知道它哪些隐私? 2.学生沟通有关地球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1.探讨地球的构造。 (1)提问:关于地球的构造,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探讨沟通 (3)老师出示地球构造示意图,老
2、师讲解并描述:地球的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了解地球的过去与现在。 (1)谈话: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以前发生过很多事情和千姿百态的改变,关于地球的过去,你们都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沟通搜集到的资料。 (3)播放影像资料,讲解并描述:同学们你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我们用更直观的方法来了解一些地球过去的事情。 (4)谈话:刚刚我们一起经验了地球的过去,那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地球的现在,你们又了解多少呢? (5)学生沟通探讨。 (6)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 3.建立“地球档案”。 (1)谈话:今日我们搜集有关地球的
3、资料这么多,干脆我们把它们整理起来合理的利用它们,为地球建立一个“档案”,你们觉得怎么样? (2)谈话:可以小组同学商议探讨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呢? (3)学生探讨,小组整理制作“地球档案”。 三、拓展延长 举办“地球档案”展览。评一评,哪些小组制作的最有创意。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验教案2 教学目标 1.看地图,明确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会从地图上获得所需信息,解决详细的问题,具备肯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4.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沟通与探讨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
4、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探讨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敬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情愿合作与沟通。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或课件。 学生打算:收集各种地图及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地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读图,收集标识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图标识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四人小组相互说说自己的发觉。 (2)学生分组读图,收集信息。 (3)学生汇报沟通收集到的信息,发觉地图上有许多标识帮助人们读懂地图
5、。 (4)出示书上地图,小组绽开竞赛,收集有关标识的信息,并把视察到的标识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标识多。 (5)学生汇报沟通,说一说常见标识的意义。 2.阅读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地图标识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 1.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获得这两地的信息,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小组说一说从图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过沟通汇报,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使学生的学问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化,促进了学生学问的迁移和发展。 2.学生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途图
6、,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在人类的探究过程中,麦哲伦的航行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第一次用实践证明白地球是一个球形。 课前老师和学生都要收集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在这次活动中,首先要学生联系前面关于地球仪的有关学问,看懂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弄清晰各个大洲、大洋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然后大致画出麦哲伦航行路途图,学生通过地图学问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相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
7、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育学生的视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实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相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育学生仔细学习的看法和探求科学奇妙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 教学打算 1.老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视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欣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
8、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船长舍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恳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劳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恳求支援,恳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快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娴熟地描点画线后坚决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旁边的海疆,马上吩咐A国救援部队立刻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老师口述,学生倾听。) 老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快速地
9、推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相识和探讨地球,人们依据地球的形态,根据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借助地球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相识、了解地球的一些学问。 2.了解地球仪的种类及简洁结构。 老师提问:大家见过的地球仪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种类? 学生依据已有学问自由发言。老师播放搜集的地球仪种类的图片,并适当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视察、学习地球仪的组成。(对
10、于地球仪种类的介绍,也可以由老师干脆口述。) 三、视察模型,探求新知。 1.老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视察地球仪,大家有哪些发觉?将你们的发觉记录下来,看哪个组的发觉最多。在视察的同时,还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资料。 学生视察、沟通,并做好记录。老师巡查,刚好地提示视察内容,给学生以帮助。 2.小组汇报沟通,学生自由发言。 (有的学生看到了陆地和海洋,还有很多国家;有的学生看到上面有洲界线和国界线;有的学生看到了南北回来线、南极圈、北极圈;有的学生还提出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地球仪的轴是倾斜的;有的学生看到地球上密布着经线和纬线;有的学生看到北极点在海洋之中,而南极点却在陆地上;有的学生看到了中国的形态
11、象一只雄鸡;有的学生看到了大片的沙漠;有的学生视察到有的国家很大,有的国家却找不到) (上述学生的发言是凌乱的,也有一些是不精确的,老师要有选择地板书。板书时,尽量将有联系的名词分类写,为后面的梳理做好铺垫。)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同学们有许多发觉,有必要进行梳理。 (演示讲解,并适时地将板书归类整理)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两条特别的纬线
12、:北回来线、北极圈,在南半球,有两条相对应的纬线:南回来线、南极圈。 在地球仪上,还有很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为使英、法等国和非洲大陆上的各国同属一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地球仪上还有图例,表示陆地、海洋、国家位置、洲界等 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四、简洁制作,巩固学问。 1.老师提出要求:学习了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同学们的头脑中肯定有了大致的轮廓,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洁的地球仪。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制作?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看课后的制作提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科学实验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