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过对本课文的学习,使小挚友初步懂得寓言的寓意:傲慢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地,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2、驾驭课文的8个生字和新词, 3、小挚友会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的寓意“傲慢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2、驾驭生字和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小挚友们初步了解寓意。 2、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听配乐课文,划诞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自渎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带着问题听课文,同桌可以商议。 (1)什么叫“赛跑”?它
2、与“跑步”有什么区分? (2)龟兔为什么要赛跑? (3)在赛跑途中,兔子在做什么,乌龟又在做什么? (4)最终谁先到大树底下?为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小挚友来朗读第一段。请同学们回答:什么叫赛跑?它与“跑步”有什么区分? (同学们可能会出现许多的答案)这里要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的精确性。 小结:赛跑就是几个人一起跑,看谁跑得快才叫赛跑,小挚友们你们懂了吗? 2、指导看图,回答问题。 小挚友们,你知道龟兔为什么要赛跑,兔子信任乌龟会跑得比他快吗?小挚友们看课文第一句,为什么乌龟要“爬来爬去”,而不是“走来走去”? 指图:小挚友你们看小白兔的神情,它是不是很自信,它不信任
3、乌龟灰跑步,而且它认为自己肯定要比乌龟跑得快,所以它决心和乌龟赛跑。 再来看看乌龟,它说“好,比就比”,这表现了小乌龟不服输,决心接受兔子的挑战。所以它们确定谁先跑到那棵大树底下,谁就赢了。好,小挚友们我们一起过去,给它们加加油,看看原委谁先跑到大树底下。 三、结合课后练习,学习生字新词 接下来我们先来相识一下生字和新的词语。这篇课文有8个生字:兔、步、哈、比、那、晚、刻、半;新词有:半路、爬来爬去、比一比、渐渐。 1、认读生字卡 识记汉字,指名开火车读字,借助拼音正音。 2、分析字形 独体字:兔、乌、半 兔:要求同学们不要忘了后面的一点,与后面的“晚”进行比较。 乌:与学过的“鸟”进行比较,
4、在书写方面,要求学生其次横要写的略微长一点,这样字才显的美丽。 半:一竖要出头。 左右结构的字:哈、比、那、晚、刻。 哈:“口”字要写得略微小一点,在田字格的左上角。 比:留意比的偏旁不要写成“匕”而是竖提,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手指来写一下。 那:它的耳朵旁是放在右边,而不是放在左边。留意“那”的笔顺,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下。 刻:它的利刀旁也放在右边,同学们书写的时候要留意偏旁不要写的太大。 3、巩固新字,进行组词。 请同学们对刚才的新字进行组词。然后翻到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二,在空格里填上新词语。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跑了_睡着了,乌龟_也不停步。兔子_下,乌龟早在_了。 四、家庭作业 每个生字抄三
5、遍,每个新词抄一遍。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已学的第一自然段及新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先把上次学过的生字和词语来朗读一遍(开火车朗读,点名朗读)。 二、学习课文 上节课我们讲到乌龟和兔子打算赛跑,那么我们接着学习以下部分的故事,先请一位小挚友来朗读一下课文。 呈现竞赛结果: 小兔子: 1、其次段中的“老远老远”是什么意思,这说明白什么? 2、兔子跑到半路,它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3、兔子醒来后,为什么还“渐渐”地跑? 小乌龟: 乌龟在刚开时,被兔子落得老远老远,但是它没有灰心,接着一刻不停向着目标前进。在兔子睡觉的时候,它也不休息,最终它比小兔子先
6、到了大树底下。 探讨:小兔子是怎样的一只兔子?小乌龟又是怎样的一只乌龟呢? 小结:小兔子很傲慢,它认为自己肯定会比乌龟跑得快,竟然在半路上睡着了。最终输给了乌龟。小乌龟做事踏踏实实,很自信,说明有志者事尽成。最终取得了成功。那么小挚友们我们要以谁为我们的榜样呢? 课后思索题:竞赛结束了,我们要对小乌龟说些什么呢?兔子失败了,很难受,我们有要对它讲什么?请小挚友们回去好好地想一想,下节课讲给它们听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完成课后练习 2、复述课文,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完成习题三 我们比一比,看谁跑得快 二、复述课文,打算讲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打算复述。 2、复述课文(
7、2-3人) 3、讲故事,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告之讲故事不是背书) 4、自告奋勇在班上讲故事。(2-3人) (1)续故事 上节课老师叫小挚友们去思索竞赛结束后,我们要对兔子,乌龟各讲些什么呢? 我们对兔子说:一次失败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知错就改。向小乌龟学习,做事虚心,不能傲慢,懂得“傲慢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我们对乌龟说:你做的很好,有信念,有恒心。做事踏踏实实,我们要向你学习。希望你再接再厉! 小挚友们,假如进行其次次龟兔赛跑,你么们想一想结果会是怎样呢? (2)家庭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激发小学生讲故事的爱好。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音
8、乐童话龟兔赛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2、用动作表现龟和兔的故事。 3、用打击乐表现故事情节。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实力,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也有了肯定的基础。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 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驾驭运用语文的规律。“留意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敏捷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文章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环境及资源打算: 教学资源: 本课所用到的教学
9、资源在学生的广泛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由老师制作而成的,包括龟兔赛跑主题动画和PPT教学课件(学生操作课件和老师演示课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重点: 观赏中通过表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观赏音乐的爱好,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实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明白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打算: 龟兔赛跑动画片,龟兔赛跑故事图片,龟、兔头饰,单簧管,大管图片,磨菇牌,音乐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坐成一个大半圆形。 2、师生问好 二、贴画 1、导入:找“礼物” 2、贴画 三、讲故事 1、出示课题 2、简要讲解并描述故事情节 3、听音乐道颜色,单簧管粉红色大管蓝色
10、四、观赏 1、初听全曲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乌龟,当听到乌龟的音乐时举蓝牌,一组扮演兔子,当听到兔子音乐时举红牌。 2、介绍单簧管、大管 师总结: (1)单簧管以擅长改变的音色吹奏出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兔子动作灵敏,蹦蹦跳跳的形象。 (2)大管以浑厚低沉的音色吹奏出缓慢平稳的音调,来表现乌龟迈着缓慢的步伐慢吞吞向前爬行的形象。 3、再次观赏并表现 五、打出乐器 表现 1、创编新龟兔赛跑 2、出示打出乐并探讨适合仿照哪种声响。 乌龟走路小鼓 乌龟下山坡铝板琴 兔子走路双响筒 青 蛙叫蛙鸣器 树叶声沙球 发令声口哨 3、师讲故事情节 生用打出乐仿照故事中的声音。 六、小结 师:两次竞赛,小兔
11、子都失败了 小挚友有什么话要对小 兔子说吗? 师总结:才智加毅力就能获得成功。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 初步懂得“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的道理。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跑步、哈哈大笑、赛跑、回头、后面、那里”等词语的意思。 3、 能照样子用“看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4、 正确朗读课文,会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 出示龟兔图 2. 引出龟兔赛跑这一课题,并教学“赛跑” 二、 初步感受 1. 自由读课文,看看乌龟和兔子谁赢谁输了? 2. 沟通 3. 思索:为什么兔子赢而乌龟输
12、了呢? 三、 精读课文 1. 带着刚才的问题精读课文 2. 沟通:因为兔子太傲慢了。 (1) 品读:品兔子的傲慢。 1. 哈哈大笑。你也会跑步? (1)从兔子的神态、话语中感受兔子的傲慢。 (2)指导读 (3)分角色表演 2.睡一觉再跑也不晚 (1)从兔子的心理感受到兔子的傲慢。 (2)指导读 3.以为渐渐 (1)从兔子的心理、动作感受兔子的傲慢 (2)读 (二)品读 读乌龟的努力 乌龟的获胜是不是仅仅是因为兔子的傲慢呢? 1. 探讨:还因为乌龟的努力 2. 找:乌龟向着大树爬去,一刻也不停步。 四.绽开想象 当兔子跑到大树下时,看到乌龟站在领奖台上,会怎样呢? (想象兔子的神情,心理) 五.
13、实境采访 请两个小挚友戴上龟兔头饰,其他小挚友对兔龟进行采访。 六、老师小结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特别”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特别”练习说话。 3.能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14、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看懂图意,也许了解课文内容。(三)能精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兴奋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
15、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望见很多喜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诞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状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 特别 空着 一片 又大又圆 白兔 真可爱 小兔儿 (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沟通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老师要点拨重点,表扬
16、好的。 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美丽的衣服,漂亮的校内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左右结构,要留意笔顺: ,非去不行。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特别:表示不一般,非常的意思,比如:特别漂亮,意思是不是一般的漂亮,是非常漂亮了。正如特别兴奋
17、,特别爱吃等。经常,常常,常来常往。 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 ”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笔顺 片,最终一笔“ ”,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笔顺 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内;圆:是表示形态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 ,不要丢最
18、终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示学生读儿化音)。 真:上下结构,上边“ ”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 ”,提示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美丽,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 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终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与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其次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 可,最终一
19、笔是(亅)。 (2)兔,共有(8)笔。提示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提示里面是三横。 2.视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六、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洁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
20、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娴熟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 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教学难点: 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实力:在原有学问方面,学生已驾驭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
21、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学问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学问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解并描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特别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订正错误;指出留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订正错误之处。 供应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留意是“士”而不
22、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特别:提问:特别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非常、很、极) 用“特别”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兴奋。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态。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依据课后习题其次题,比较区分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刚好反馈。 2、依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刚好订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3、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3、,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学问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驾驭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看法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缘由学问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起先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日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探讨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其次自然段之后,发觉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探讨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看法,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当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3、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