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洁的计算。 2、培育学生视察、分析以及自学的实力,驾驭肯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究、理解并驾驭加法结合律。 2、培育学生视察、分析以及自学的实力。 教学打算: 1、老师打算:课件 2、学生打算:课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接着了解黄河的有关学问。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依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视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晰黄河流域与
2、黄河长度的区分,汇报自己发觉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依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学生列式:(3472+1206)+786 3472+(1206+786) 师:视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小组研讨,汇报沟通 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方法验证一下。 经过验证这的确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B+C)=(A+B)+C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
3、成填空,然后视察,看有什么发觉? 学生在视察的基础上发觉,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B=B+A 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依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视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习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留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习3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
4、思索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并驾驭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培育学生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验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敏捷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老师:视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5、学生视察思索,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老师板书: (1) 61254 61254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89125 89125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探讨: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留意什么? 全班沟通汇报。 老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须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洁。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
6、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后,再在小组中探讨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终全班反馈。 要学生相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视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推断。 最终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留意:随时提示学生视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索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依据这两个信息
7、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接着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学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驾驭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视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推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
8、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也许、大约)的数。 导入: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沟通共享 (一)相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假如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索后,老师组织沟通。 3.加深理解
9、。 (1)思索: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老师在学生思索、沟通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须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详细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状况统计表”。 让学生视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老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数学 公开 教案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