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食典故介绍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美食典故介绍优质.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美食典故介绍美食典故:水晶饼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 传闻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庆贺,寇准摆寿宴相待。酒过三巡,突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犹如水晶石一般的点心。 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晶饼”。 美食典故:鱼丸 鱼丸的来历,
2、有个跟秦始皇有关的故事。依据稗史的记载,秦始皇好吃鱼,他统一全国做了皇帝后,每餐必要有鱼,但又不能有刺,如有鱼刺则赐厨师死,有好几个厨师为此丧命;而烧鱼肉汤,又怕有诅咒秦始皇“粉身碎骨”之嫌。有一天,某厨师制作御膳,见到鱼又害怕又发狠,就用菜刀背砸鱼发泄。一下两下,砸着砸着,他惊异地发觉,鱼刺鱼骨竟自动露了出来,鱼肉成了鱼茸。正在这时,宫中传膳了,厨师急中生智,拣出鱼刺,顺手将鱼茸捏成丸子,毫不犹豫就投入已烧沸的豹胎汤中,氽成了丸子。 不一会儿,一个个色泽雪白,松软晶莹,尝之鲜嫩的鱼丸浮于汤面上,并呈到了秦始皇面前。始皇一尝,极为赞扬,下令赐予奖赏。后来,这种做法从宫廷慢慢传到民间,称为“氽鱼
3、丸”,也就是鱼丸。 美食典故:佛跳墙 佛跳墙是一道特别出名的闽菜,相传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此菜以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制作而成。其中原料有:鸡肉、鸭肉、鲍鱼、鸭掌、鱼翅、海参、干贝、鱼肚、水鱼肉、虾肉、枸杞、桂圆、香菇、笋尖、竹蛏等等。调料有:蚝油、盐、冰塘、加饭酒、姜、葱、老抽、生油、上汤等。三十多种原料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绍兴酒坛中。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先以荷叶封口,而后加盖。用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再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 此菜民间有三种传闻。 其一:据说此菜最初由当时福州官钱局一位官员的内眷所做。这位官员设家宴请布政使周莲,菜上桌后香飘四溢,周莲品尝
4、后赞叹不已,命家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十几岁就起先学艺,曾在京、杭、苏、粤从厨深造,手艺极高。他请教了官员的内眷之后,回家对此菜进行了改造,原料多用海鲜,少用肉,并起名为“坛烧八宝”。 后来,郑春发集股开办三友斋菜馆,后又更名为聚春圆。聚春圆主要承办官场宴席,依据一些美食家的建议,郑春发不断改进此菜的配料,并正式起名为“福寿全”,为聚春圆的第一菜。很多美食家、文人墨客都慕名远道而来,品尝此菜后,称赞不已,席间有一秀才以诗助兴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便以“佛跳墙”之名而流传至今。 其二是:福建风俗,新媳妇出嫁后的第三天,要亲自下厨露一手茶饭手艺,侍奉公婆,博取赏识。传闻一位富家
5、女,娇生惯养,不习厨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亲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各式菜肴,一一用荷叶包好,告知她如何烹煮。谁知这位小姐竟把烧制方法忘光,情急之间就把全部的菜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绍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其次天浓香飘出,合家连赞好菜,这就是“十八个菜一锅煮”的“佛跳墙”的来头了。 其三是:一群乞丐每天提着陶钵瓦罐四处讨饭,把讨来的各种残羹剩菜倒在一起烧煮,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和尚闻了,禁不住香味引诱,跳墙而出,大快朵颐。有诗为证:“酝启荤香飘十里,佛闻弃禅跳墙来。” 美食典故:馒头 相传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攻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 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办法: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方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中国传统美食典故介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