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的生物必修一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的生物必修一教案最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的生物必修一教案苏教版中学的生物必修一教案1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说出细胞在什么状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实力目标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设计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试验。 3.情感目标 认同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渗透作用的原理。 (2)细胞与外界环境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过程 渗透作用 在其次章我们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通过学习,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
2、水。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水分子进出细胞必需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水分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板书: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介绍渗透装置:取一个长颈漏斗,在它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半透膜,这个半透膜有种特性,就是水分子可以透过,而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密封好后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你会发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漏斗管内液面高度渐渐上升,直至肯定高度。 引导分析:水分子的扩散方向是怎样的? 换句话说,就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归纳并板书:一、渗透作用1.概念:
3、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这是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冲突呢?为什么?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里浓度是指的什么性质的浓度?质量浓度还是物质的量浓度? 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的过程中,有没有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呢? 在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它们双向扩散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用V1代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中的速度,用V2代表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的速度,在起始状态时两者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平衡状态时呢? 正是由于起先时V1>V2,才使得漏斗管内液面上升。好,现在我把这个装置改动一下,把半透膜换成纱布,漏斗内液面还会上升吗?若是保
4、留半透膜,而把烧杯中的清水替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液面还会上升吗?由此可以看出,要发生渗透作用须要哪些条件?(归纳并板书:渗透作用2.发生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是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之后就肯定会发生渗透作用呢?答案是不肯定,我们可以看一看,在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吗?那为什么渗透作用停止了呢?在这里我们就须要用到物理的相关学问了,随着漏斗内液面高度的上升,会对水分子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我们用F1来表示,而与此同时,两种溶液又存在浓度差,这个浓度差会对水分子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我们用F2来表示,在平衡状态时,F1=F2,受力平衡,渗透作用停止。由此可以看出,有半透
5、膜、浓度差后,不肯定发生渗透作用,但要发生渗透作用必需要有半透膜和浓度差。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水分进出细胞其实就跟我们这里说的渗透作用的原理亲密相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来看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对于动物细胞来讲是否全部的物质都可进出细胞?为什么? 没错,只有动物细胞须要的养分物质才可以进入,不须要或有害的物质则不简单进入,这是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确定的,因此,对于动物细胞来讲,它的细胞膜就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若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存在浓度差,它就具备了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动物细胞就会发生渗透作用。 若是让动物细胞吸水,你应当实行什么措施? 分析细胞吸水的缘
6、由。 若是想让动物细胞失水,又该怎么做? 分析细胞失水的缘由。 若是动物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相等,会出现什么现象? 分析缘由。 小结: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达到动态平衡。 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应当相近吗?假如相近,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呢? 对于一个植物细胞来讲,它是不是一个渗透装置呢?哪些结构相当于半透膜?为什么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层?(展示植物细胞模式图) 由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有明显的区分,因此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状况有所差异,我们可
7、以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做以下的探究。首先取材,制成临时装片,拿到显微镜下视察,可以看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紧密贴合在一起。然后取下装片,用引流法,将细胞外溶液替换成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的0.3g/ml的蔗糖溶液,拿到显微镜下视察,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分析缘由) 当我们把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再次用引流法,将外界溶液替换成水后,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分析缘由) 小结: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失水,发生质壁分别;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吸水,已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将会发生质壁分别复原;而当外界溶液的
8、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时,将会达到动态平衡。 巩固提升 见PPT 课后小结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我们今日学习了什么内容。 今日我们从渗透作用着手,着重分析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对于动物细胞来讲,细胞膜就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将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将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将达到动态平衡。 而对于植物细胞来讲,原生质层就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失水,发生质壁分别;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吸水,已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将会发生质壁分别复原;而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9、等于细胞液的浓度时,将会达到动态平衡。 苏教版中学的生物必修一教案2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1.驾驭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驾驭细胞全能性实例。 教学重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索: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起点是什么? 2、受精卵进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 3、有丝分裂后,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近年来,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苍老的探讨,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细胞分化和生物发育有关;细胞癌变与当今世界严峻威逼人类生存的癌症有关;细胞苍老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寿命有关 大家都是从一
10、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学生活动:学生思索探讨“问题探讨”的“探讨”,老师提示。 提示1.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一、细胞分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P117,总结出分化的概念。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详见课件图片展示 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1014个,细胞种类有200多种,这么多种类细胞均来自一个受精卵。 2、细胞分化的特点: 1.细胞分化的长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11、。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状况下细胞分化是不行逆转的过程。 问:多细胞生物体在胚胎早期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目快速增加。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复习有丝分裂特点)从理论上讲具有同样的遗传性的体细胞就应当表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P118第三段得到答案。 3、结果:增加细胞的类型,产生出不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4、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位细胞、DNA、基因、tRNA相同,但mRNA、蛋白质的
12、种类不同。 5、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特地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学生活动:通过总结比较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异同,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思索:既然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长久性、不行逆性,那么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它细胞吗?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胜利地培育出了一棵完整的植株。试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旧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旧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育的过程:详见课件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
13、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须要的全套基因,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旧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试验以及其他的试验证据中得到证明。详见课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亲密相关。 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期D、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mRNA、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互不
14、相同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育发育志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育发育成新植株 4、花药离体培育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成植株。这成果利用了细胞的() A、应激性B、全能性C、变异性D、适应性 苏教版中学的生物必修一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结构简式;说
15、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探讨和自主合作探究得到新学问,提高自主学习实力、分析实力和归纳实力。 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生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生物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小组探讨、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我国晋朝“车胤囊萤”的典故,邀请学生共享感受,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看法。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与能量有关的物质。顺势提出问题:“生命活动须要的能量能干脆利用它们吗?那种物质为萤火虫尾部细胞的发光干脆供应能量呢?”从而导入新课。(板书
16、课题) (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1.合作探究1:探究生命活动的干脆能源物质。 利用多媒体展示“萤火虫发光器试验”所须要的材料器具,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试验,并强调试验设计要遵循比照、等量和单因子原则,之后请学生预料试验现象及可能的结论。随后多媒体展示详细的试验流程,最终得出结论,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干脆能源物质。 以人民币比方ATP,在细胞中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干脆利用,可以比方为存折,存折不能干脆流通,ATP分子能被干脆利用可以比方为货币,货币可以干脆流通,这样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能量“通货”的理解,并能激发学习爱好。 2.合作探究2:ATP分子的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阅
17、读教材P88页,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ATP的结构特点,体会自己获得学问的乐趣。随后,分组分发各种碱基、核糖、磷酸模型,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ATP模型的构建。通过展示模型和相互评价进行修正,在互评的过程中理解ATP的化学结构特点,构建正确的ATP的分子结构模型。总结ATP能作为干脆能源是因为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简单水解,也很简单重新形成,ATP和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合作探究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情境: “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惊慌活动的状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而细胞内A
18、TP、ADP的总量仅有2-10mg”。 “用32P标记磷酸加入细胞培育液中,短时间内快速分别出ATP,ATP的总量改变不大,但是大部分ATP末端磷酸基团却已经带有放射性标记”。 问题1:生物体内的ATP有什么特点?ATP与ADP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思索2:在细胞中,ADP若转化成ATP须要些什么条件呢?ATP若要转化成ADP又须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条件及过程。此时提出问题: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应,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发表看法。 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须要的能量从哪里来呢?以此引出ATP的形成途径。 4.合作探究4:AT
19、P的利用。 多媒体展示90页的图解:在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请学生自主说一说,并探讨ATP还有哪些其他用途,对该学问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 (四)小结作业,课外拓展 学生自主共享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加以补充,构成完善的学问体系。 课后作业:多媒体展示资料:氰化钾是阻挡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36分钟内就会死亡。思索:氰化钾为什么顷刻使人毙命?通过互联网搜寻查找相关学问并归纳缘由。 苏教版中学的生物必修一教案4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观点 (1)生物来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
20、2)进化历程:由低等到高等。 (3)进化缘由: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意义 (1)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教材P111113) 1.主要内容 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1)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2)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阅读教材P113)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探讨,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化到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探讨,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3.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点聚焦 1.在达尔文之前,人
21、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共研探究 材料一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_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 材料二超级病菌是对几乎全部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让人的肌肉渐渐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一般杀菌药物抗生素的反抗实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1.结合材料,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 (1)用进废退 食蚁兽吻部和嘴特征的形成:食蚁兽的吻部尖长
22、、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是其长期伸向土洞舔食蚂蚁的结果。 鼹鼠耳和眼特征的形成:器官长期废而不用的结果。 (2)获得性遗传 超级细菌的形成:人们常常运用抗生素变更了细菌的生活环境,细菌发生定向性变异,而且渐渐积累和遗传,从而演化为超级细菌。 长颈鹿颈项长:草地退化后,长颈鹿只能食用高处的树叶。由于常常运用颈部,导致颈部越用越长,并将长颈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 2.环境引起的性状变更不肯定遗传给后代,只有环境使遗传物质变更进而引起性状变更时才能传给后代。 总结升华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内容 (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假如持续地运用,会渐渐增加,并且发达
23、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常常运用,则会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逝。 (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常常运用某种器官或常常不运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丢失某器官,这种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环境的改变干脆导致物种的变更。事实上,假如环境的改变未引起遗传物质的变更,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对点演练 1.拉马克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缘由是() A.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器官的反复运用 解析:选C拉马克的观点是用
24、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常常用就进化,不用就退化,并且把这种性状遗传给后代。 共研探究 依据图示,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自然选择的干脆对象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型)。 (2)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3)生存斗争 类型:包括生物之间的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 缘由: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 (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图乙表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学说四点内容之间的关系 (1)过度繁殖
25、为自然选择供应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2)生物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取得成功而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通过遗传得以累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 (4)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请利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说明长颈鹿的形成。 提示:长颈鹿产生的后代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受实力(过度繁殖),导致现有食物不能满意全部个体的须要(生存斗争),又因个体间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而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被淘汰。限制长颈的基因经过逐代积累,最终进化成长颈鹿。 4.达尔文认为
26、生物进化的关键是自然选择。 总结升华 1.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关系图解: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区 别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原来就有,环境和生物的意愿都不能确定生物变异的方向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可确定变异的方向 适应 环境有利变异适者生存 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环境和动物的意愿确定的变异都适应环境 进化 方向自然选择确定生物自身确定 联系承认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即由简洁困难,由低等高等进化,且都是“渐变”的结果 苏教版中学的生物必修一教
27、案5 学习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2.图示说明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 3.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改变及染色体、DNA的数量改变规律 4.比较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图像的识别 教材梳理 一、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削减一半。 4.过程 三、生殖细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分裂。 (2)形成过程及数量改变: 2.卵细胞的形
28、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卵巢中。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牛刀小试 一、减数分裂过程相关概念辨析 1.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染色体。 提示: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什么是联会?什么是四分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四分体。 提示:联会:指减数第一次
29、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已形成。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1和2构成一个四分体,3和4构成一个四分体。 (3)什么是姐妹染色单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提示: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a和a、b和b、c和c、d和d。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粒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肯定相同吗?举例说明。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肯定是同源染色体吗?举例说明。 提示:(1)不肯定。如人的X和Y
30、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得多,但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联会,仍称为同源染色体。 (2)不肯定。如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相同,但由于来源相同,因此不属于同源染色体,一般称为相同染色体。 3.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肯定会发生联会吗? 提示:不肯定。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其数目和形态结构有何改变? 提示:染色体数目不发生改变;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一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分裂期?减半的缘由是什
31、么?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缘由是同源染色体分别,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3.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一般状况下)形态大小一一对应两两相同。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相同吗? 提示:数目相同,形态结构不同。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5.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说明缘由。 提示:两种类型。缘由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
32、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试从染色体的行为、数目改变角度,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 提示:.行为改变:染色体复制;联会、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数目改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其次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均为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但极体分裂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 (3)试从产生部位、是否变形、产生细胞
33、数目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填写下表。 提示:分裂卵巢变形不变形41 2.试依据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改变特点分析,核DNA、染色体数目改变规律。 (1)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为2N,核DNA分子数为2C,填表分析它们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数目改变。 提示:2N2NNN2NN2C4C4C4C2CC (2)依据上表数目改变,尝试在坐标中画出染色体数、核DNA数目改变曲线。 提示: 3.连线(把细胞分裂图像与所对应的时期用线连接起来) 重难突破 一、细胞分裂图像鉴别 1.常见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分裂图像(以2N=4为例)比较 时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其次次分裂 前期 有同源染
34、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且有联会和四分体,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2.
35、鉴别图像的常用方法 (1)前期的鉴别: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 (2)中期的鉴别 (3)后期的鉴别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改变 1.改变曲线 2.曲线分析 (1)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DNA分子含量的改变不是完全平行的,因为复制后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DNA分子含量已加倍。 (2)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 (3)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 (4)BC(bc)段表示间期DNA(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5)DE(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安排到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6)ff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含量不变。 (7)H(h)点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分到了两个子细胞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