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相识,并能依据实际状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及推理实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依据实际状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育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阅历。在复习简洁推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实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相识,形成正确的
2、质量观念,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学问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将接着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供应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实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
3、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留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相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沟通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育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依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肯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
4、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简单出错的地方和缘由,引起其他同学的留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终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索: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相互说一说推理的过程,供应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留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
5、应当是几? (2)学生分小组探讨,老师巡察指导。 (3)汇报沟通,老师留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验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视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解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日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25689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相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6、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实力。 3.经验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学问体系,培育思维实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爱好。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验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依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实力。 教学重点: 1.娴熟驾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依次,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实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
7、主整理除法相关学问,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嬉戏活动: 老师选12个小挚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起先抢答嬉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日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学问。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学
8、问,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加复习的主动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须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须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
9、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假如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沟通,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留意事项。 (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缘由,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肯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验学问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实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
10、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依次。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依次进行分类。 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 其次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依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沟通计算方法:先看运算依次,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依次,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依次再分
11、类,既突出运算依次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白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实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的巩固,同时培育仔细审题的实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打算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
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洁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育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意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驾驭了哪些学问?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256900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依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孩子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胜利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化,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育学生的统计意
13、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 教具打算: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实行一次儿童体育竞赛,可是应当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视察。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相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知我们很多数学信息,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最喜爱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
14、一个最喜爱的 细致视察,这幅统计图还告知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视察、思索)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0、1、216,这些数表示详细“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爱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老师小结。 3、预料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确定实行什么竞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分并小结。 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 小结 预料。 到了2008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爱哪一项电
15、视节目的人会更多? 老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改变? 三、读奥运获金牌状况统计表 (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沟通) (3)汇报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需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足够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足够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状况,并亲自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
16、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状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老师巡察指导) 4、展示并进行汇报、沟通。 5、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足够的睡眠,假如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五、延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
17、多了,今后我们会接着学习统计学问,有爱好的小挚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探讨探讨看能发觉些什么? #27786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学会分辨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育动手实力、合作意识,激发创建性思维。在对简洁物体和图形的形态的探究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胜利的体验,建立自信念;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辨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大家都相识潘老
18、师,你们肯定不知道潘老师还会变魔术吧。不信,你们看,老师可以用手中的这张纸变一个大家都相识的老挚友!你相识吗?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相识锐角和钝角 师:周末了,同学们都喜爱去游乐园吧,今日潘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细致视察画面,你能依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学问,找一找,图中哪里有角? 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图后所显示大小不同的角。)它们长得一样吗?你们能依据它的特点分分类吗? 1、给“角”分类。
19、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索,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这样分更细致一些,我们发觉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师:嗯,假如这些角比较接近直角,开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们看不出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
20、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相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日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相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我敢谁第一问题,提出后,全部人的小手都能举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精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