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散步教案汇编.docx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散步教案汇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语文散步教案初一语文漫步教案1 教学目标 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意。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尝,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 朗读.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打算: 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老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_的爱。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
2、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起先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始终从事斗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情,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 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
3、别的象征意义呢? 探讨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予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意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 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子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探讨明确: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红军烈士献出了最珍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珍宝,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
4、厚而剧烈的母亲般的爱。 设置问题情景三: 你发觉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耀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急,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行,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别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予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意的见证。 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
5、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厚而剧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四、语段品读,体会精神。 学生品读课文语段,畅谈感受。 例:课文倒数其次小节。 感受: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_,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斗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妙的感情。 五、内心体验,互动释疑。 1.内心体验: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
6、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绽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a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b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课后小结 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学问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安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_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 课后
7、习题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553315初一语文漫步教案2 1.驾驭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宏大的才智及苦乐观,培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知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知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子-梁启超。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
8、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名饮冰室主子,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探讨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达观(d)安分(fn)恩惠(hu)赔礼(pi)纵然(zng)契约(q)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似乎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惊慌后的轻松开心。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方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怜悯人民的困苦。
9、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苦痛”。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欢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躲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知了我们:人生的苦痛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欢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知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当躲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运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
10、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当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缘由:受良心责怪,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争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劝服力,必需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长: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
11、己。 (2)学生探讨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当做的事,而且力气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办法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缘由。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苦痛-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
12、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欢乐呢?我说,人生最欢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意。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缺憾呢?我说,人生最缺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幻想。 其次课时 1.驾驭引用论证的作用。(重点) 2.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难点) 一、新课导入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挚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苦痛无法解脱。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尽了责任是人生最欢乐的事情,责任当然给我们带来苦痛,却也能带给我们的欢乐。 三、合作探究
13、(一)品读其次部分 (1)什么事最欢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欢乐之权,操之在己 (二)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探讨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
14、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欢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终一段说明白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白“人生不应当躲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苦痛恒久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探讨后回答,最终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欢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欢乐。-最乐想躲责任,
15、只是自投苦海,苦痛恒久不能解除。-最苦 (三)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苦痛越大,欢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劝服力。 (四)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详细分析吗?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明确: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
16、答来证明“人生的苦痛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当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明确:运用排比。在其次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气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精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状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困难的状况加以细致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苦痛-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欢乐-尽责任(到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
17、当勇于负责,不应躲避 五、课外拓展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以“最美”和“最丑”“尚”和“最卑鄙”“”与“最坏”为例,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显明的话。 示例一: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我认为尚的是无私的爱心和宏大的奉献;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过度贪欲的欲望。 示例三:我认为的是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暖和人心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553314初一语文漫步教案3 一、导入谈话 苦痛与欢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
18、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当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苦痛的很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语文 散步 教案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