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付 饭 钱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短小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人在一个地主开的饭馆门口站了一会儿,地主就以他吃了饭菜的香味为借口逼他付钱。穷人找阿凡提帮助。阿凡提摇钱袋让地主听钱的声音后说,账两清了,因为吃饭菜的香味就可付钱币的声音来清账。这个故事表现了阿凡提的聪慧与机灵,挫败了地主的贪欲与蛮横。 课文题目“付饭钱”是一个动宾词组,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题目主语没有出现,简短醒目,有很强的吸引力,易于激起读者剧烈的阅读欲望。 结构分析 故事共9个自然段。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去划分,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2、讲一个穷人在巴依开的饭馆门口只站了一站,巴依就以他吃了饭菜的香味而逼其付饭钱。穷人认为不公,求助于阿凡提。 其次部分(第59自然段),讲阿凡提对巴依说要代穷人付饭钱。他把钱袋举到巴依耳边摇几下,让巴依听钱币的声音后说,账两清了,吃饭菜香味只能付钱币的声音。阿凡提凭借才智解决了问题。 语意理解 “可敬的阿凡提,我想求您一件事情,不知您肯不愿帮忙?” 这是穷人恳求阿凡提帮助的话。“阿凡提”是x疆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是才智的化身,别人解不开的问题,到了他那里都迎刃而解。他爱憎分明,刚直不阿,用才智无情地嘲弄、抨击丑恶人物与丑恶事物。本故事是关于阿凡提故事中的一个。因为阿凡提乐于帮助穷
3、人、和善的人,阿凡提成为维族人心目中的智者,正义与美妙的英雄,受到崇敬与爱戴。这位穷人说的话,体现了这一点。穷人对阿凡提用“可敬的”称呼,用语是尊崇的,商议的。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欢乐的事情,你说吧。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 这句话反映了阿凡提的优良品行。他把帮助别人看作是光荣与欢乐的事。这种品行,贯穿于全部阿凡提故事的始终。这是阿凡提的灵魂,做人的准则。“爽快”,率直、痛快。“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突出了阿凡提的品行,他没有一丝利己、顾己之心,毫不考虑参加斗坏人的利弊,他只想帮人,只要有帮人之机决不错过。 “昨天我只在巴依开的一家饭馆门口站了一站,巴依就说我吃了他饭菜的香味,逼我付饭钱
4、。我当然不给,他就到卡子那儿告我。卡子确定今日判决。” 这3句话,是穷人向阿凡提介绍受欺诈的原委。第1句讲巴依的无理要求。“巴依”,阿凡提故事中的地主,或指富人。在阿凡提故事中,地主、富人德性都差,都残酷地剥削穷人。本故事中,巴依是个贪欲的人。他很有钱,穷人站了一会儿的那个饭馆仅是他众多饭馆中的“一家”。不进饭馆,或进饭馆没吃饭,不必付钱,这是商业公理。而巴依为了聚敛钱财,竟提出闻到他饭菜的香味也要付钱。这是荒谬的、无理的要求,欺诈穷人的残酷可见一斑。这一句话,活画出一个贪欲野蛮的地主的嘴脸。第2句讲巴依到卡子那儿告穷人。“卡子”,是阿凡提故事中执法的地方官。巴依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意,便恶人先
5、告状。一方面他要变无理要求为现实,得到昧心的钱;另一方面,他知道卡子不行能秉公办案,他有钱,能左右卡子的判决取向。第3句话讲卡子确定受理此案并判决。案子曲直再明白不过,案子本为无稽之谈,卡子却受理,可以想到卡子在为谁办案,宣判的结果肯定是穷人败诉,恶人得逞。这句话勾画出卡子的贪官形象。 “他吃了你饭菜的香味,我付给你钱币的声音,咱们的账两清了。” 这是阿凡提解决问题的方法,极为高超。阿凡提是个智者,其超凡的才智在这句话中得到彰显。面应付饭钱这个问题,阿凡提实行迂回策略。阿凡提对正面付钱予以回避。闻味付钱原来就是非正常思维。阿凡提也实行非正常思维去解决付钱问题,这是“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
6、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按非正常思维,阿凡提想出巧招儿:吃饭菜香味,付钱币声音。从非正常思维看,这样就公允了。这种方法,既不使穷人受损失,又让巴依张口结舌。问题解决了,巴依阴谋失败了,穷人的财产与尊严保住了。 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有故事味。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记叙了一个“案子”的起因、过程与最终的解决方法。作者把丰富的内容浓缩在仅有450字的故事中。故事开头,直入情节。对事务起因不单独介绍,而用人物的语言带出。不细写双方如何策划,如何对阵。把阿凡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用人物对话道出。问题解决了,故事戛然而止。全文无一废句,无一赘词,故事完整而生动,方方面面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2.夸张幽默,有讽剌味
7、。 作者把故事写得非常好玩。巴依提出在他饭馆站一站,闻了饭菜香味也要付钱的要求,不禁让人发笑。这里作者用了夸张手法,把人物和事务、一般的观念夸张到极至,从而烘托出一个贪得无厌、不讲道理的地主形象。作者把阿凡提放到不讲道理的地主面前,让他也“不讲道理”:听钱币声音权当付钱。结果使巴依张口结舌。读了上半部分,读者为巴依的荒唐而嘲讽;读了下半部分,读者又为阿凡提的才智而叫好;读到结尾,读者已不得不为正义取得成功而开怀大笑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付饭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阿凡提是个才智过人,热心帮助穷人的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一个生字、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
8、.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中感受阿凡提的聪慧才智。 教学打算 表演课本剧用的一些道具。如角色的头饰、小钱袋等。 教学时间 建议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这个小故事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生动,人物角色栩栩如生,学生对阿凡提的故事也不生疏,建议本课采纳“以读为主,表演为辅,读演感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会人物特点。 1.了解故事内容。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默读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了阿凡提的什么故事。 2.体会角色。 朗读是学生体会角色的主要途径。老师可以通过评议读、竞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人
9、物性格和文章主题。读阿凡提的话,要引导学生表现出他的爽快、机灵;读穷人的话要表现出穷人的无奈、请求、焦急;读卡子和巴依的话要表现出卡子的蛮横和巴依的贪欲。对人物特点,老师可让学生自己进行感受,不必非得说出每个人物都怎样进行朗读。 3.表演感悟。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伙伴进行表演,老师可引导学生设计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有创意地表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扩展延长。 (1)讲一讲有关阿凡提的其他小故事,丰富对阿凡提这个人物的了解。 (2)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喜爱阿凡提。 5.相识生字。(选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资料 阿凡提x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口头创作中流传很广的人物。他之所以广为人知,和
10、一位甘肃的、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的汉族同胞有关,他就是今年已到花甲之年的原x疆人民出版社编审赵世杰。 1958年,第一本译为汉文的阿凡提故事首次出版,这是赵世杰利用5年心血,花了大量业余时间整理出来的。 “阿凡提”并非人名,而是一称号,来自于突厥语:“Efcndi”。意为“先生”“老师”,是对有学问、有学问人的尊称。阿凡提故事中的“阿凡提”的本名是“南斯尔丁”。他机灵聪慧、勤劳英勇,富有正义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要想创建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需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去发觉的精神和自信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1、课文。 3.相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最终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打算 一个煮熟的鸡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1.激趣导入。 老师拿出一个煮熟的鸡蛋,以嬉戏的方式让学生竖鸡蛋。 嬉戏结束,老师设疑,哥伦布是用什么方法竖起鸡蛋的?他为什么要竖鸡蛋?引导学生进入“欢乐读书屋”。 2.读书沟通。 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集体沟通。围绕刚才的问题进行探讨,培育学生自读自悟的实力。 3.理解感悟。 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检查
12、识字。(小组沟通,集中反馈) 5.实践活动。 搜集一些哥伦布的小故事,进一步了解他的业绩。 资料 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宏大的航海家。他诞生于1451年11月25日至1月30日之间。曾四次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远航。1492年10月12日是人类历最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之一。哥伦布踏上了美洲大陆,英勇地横越大西洋,开创了一个人类社会全方位交往的时代。1502年4月,哥伦布第四次扬起了探求新的土地和财宝的航帆,但在航行中被痛风病和恶性疟疾熬煎。1504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已精疲力竭了,1506年5月20日,作为海军上将、“印度”岛屿和大陆的国王和总督的哥伦布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
13、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慧、英勇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内容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相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着故事的发展,拟定提纲,复述课文。 教学打算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谈话导读,揭示课题。 老师可以西游记为话题,让学生介绍它的作者及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学生爱好。 揭示课题。 在学生介绍的时候,老师不失时机地导入本课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
14、读课文。 请学生按故事发展的依次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策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到珍宝。) 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默读课文,请学生概括地说一说故事的起因。 请学生读第3自然段,动笔画一画孙悟空向龙王借了几次兵器,每次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龙王又是怎样表现的。这样通过画、说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依据每段的小标题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说一说复述课文的方法,驾驭复述课文的要点。 学生复述课文,大家评议。 3.总结全文,扩展延长。 围绕课后练习中的探讨进行,加深学生对孙悟空的印象。 4.积累内化。 把描写孙悟
15、空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5.识字写字。 认读生字。 可以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或给要认的字注音等形式完成。 书写12个生字。 简洁的字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留意区分形近字。 耍要端瑞培赔 留意“率”和“撩”两个字的笔顺。 率:强调上面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撩:留意右面上半部笔顺 6.实践活动。 可找来西游记读一读。 把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资料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除西游记外,吴承恩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1300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取经,前后19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吴承恩正是在民间传闻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建,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傲慢的宏大文学巨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