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例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4、培育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
2、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需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阔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旧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袤、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 1、相对位置 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 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 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 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
3、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1、自然条件: 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有亚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等。 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频繁。 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 2、资源条件 (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 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其中,农林和矿产资源约各占一半,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 (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4、而且地域组合好。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相宜于发展成为钢铁、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基地。 (3)能源资源: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70%;四川自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 (4)农林资源:四川盆地物产富裕,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横断山区是我国其次大林区,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本区生物资源和物种资源居全国首位。 三、社会经济条件 1、本区地处西部地带的内陆边疆,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2、新中国成立后,本区发展改变很大,现已建立起钢铁、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区域经济已经形成肯定的基础和
5、规模。 3、本区交通运输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迫切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及对策 交通运输是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惊慌状况,是西南地区迫切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学生阅读最终一自然段,结合现实谈感想。 作业布置: 举例说明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探讨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大西南应怎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84534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2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难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
6、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学问与技能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爱好。 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进行爱
7、国主义思想教化,以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新课引入)在区域的探讨中不仅有定性的探讨方法,还有定量的探讨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探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学问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得、管理、分析
8、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探讨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卫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获得管理分析应用RSGPSGIS区域地理 自然灾难防卫检测国土开发规划 二、遥感(RS) 1.概念: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肯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
9、到地面接收站。 工作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特点(优点): 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约人力、财力。 (讲解)在区域地理探讨中,遥感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工作方法常常是从点、线实地观测入手,渐渐过渡到面上的分析探讨。运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探讨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探讨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约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供应了条件。 (讲解
10、)区域地理环境探讨的前提是获得地理信息。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 5、应用范围: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卫监测等领域。 (讲解)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卫监测等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 案例介绍: 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状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供应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11、 区域地理环境探讨的前提是获得地理信息。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卫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探讨、环境监测等很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地位。 阅读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12、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例证。 思索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点拨: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须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长。 #284535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3 一、介绍“我”为什么要选这节课。(主要是介绍这节课的重要性、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和本课的教学目标。) 介绍大气的运动在大气环境单元中的地位、和其他大气要素的联系;对其他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大气运动是大气环境这一单元中特别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大气中的热量、水汽的输送、天气的改变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首先,表现在他和本单元前、后学问的
13、联系上。 其次,从本课时所涉及的学问来看,“风”是表征天气和气候特点的要素之一。 第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 第四,从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看。 所以我觉得本课学习的重点应当是。(留意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感) 二、介绍“我”关于对这节课的教学策略。(事实上是介绍这节课拟采纳的教学模式、方法、流程、教学目标达成的途径,尤其留意对教材、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例:(以教学方法为例,留意应说明几方面,针对某一方面“我”准备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假如有必要还要加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依据前面的分析,准备首先从呈现详细现象入手。 其理由是。 再例:在有等压线配置状况下的实际风向判读,是本节学问应用于实
14、际的关键,也是学生必需驾驭的重要技能,我准备。 其理由是。 三、介绍本课的应打算和运用的教具、其他的学习材料。(方法同上) 例:本课准备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作为协助教学的手段。因为多媒体具有。的特点,而本课有很多地方都须要有过程的呈现。比如,在不同等压线分布的状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是学生难以理解和驾驭的学问。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 四、关于教材中插图、图册的运用。 例: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课中,准备着重指导学生。 五、关于本课板书的设计和结构。 例,这节课的板书,准备设计成“纲要信号”的形式,其好处是。
15、特殊提示: 1.在其次部分中,有些觉得有必要单独立出来讲的,可以再分几点。 2.说课的关键是解决好“我”将做什么和“我”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合情合理”和“有依有据”。 3.假如把说课简洁地认为是说“教案”那就大错特错了。 4.从教学相长的原则看,说课时还应说明我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284539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
16、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学问,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别的行星的特别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别性的详细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相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究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一)地
17、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讲解并描述)从古代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事实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我们对宇宙相识不断深化。 二)现在人类相识的宇宙 1、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建议)老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改变规律及形成缘由可作适当补充。 2、天体系统
18、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建议)老师画出天体系统层次表并结合按天体系统层次依次分别介绍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3、宇宙的演化过程 各种天体不是同时形成,各有其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而整体的宇宙则经验温度从高到低,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过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参阅教材第3页表1.1) 附表1九大行星的数据分析表 行星分类成员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附表2地球各项指标在类地行星及九大行星中排位 地球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在类地行星中排 在九大行
19、星中排 二)地球又是一个适于生物生成和繁衍的行星 1、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始终比较稳定。 从太阳系的诞生到地球上有生命的痕迹,中间经验了漫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太阳没有明显的改变,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始终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旁边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这样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地球自身具备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平均温度15c: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近,温度就过高,则热扰动太强,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行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生命物质。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结合在一起,以
20、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保存大气,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的过程,演化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成分。 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温度上升使结晶水汽化;地表温度渐渐下降,在地面低洼处形成了原始的大洋。 #284540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5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分,初步相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缘由 二、实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学问、提取重点和找出学
21、问间内在联系的自学实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索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得学问的实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留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缘由 教学工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_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中学阶段接着对其作
22、进一步的介绍。 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探讨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对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学问。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人们对宇宙的探究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起先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觉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觉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全部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常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
23、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略 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耀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纳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态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几种常见的天体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试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略 好,
24、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相互吸引;围绕旋转) 2、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很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略 (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
25、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银河系已如此浩大,是否就是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相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相识必定还会进一步扩展。 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
26、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索太阳系四周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略 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1、九大行星 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似乎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很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略 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7、(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确定椭圆的形态。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
28、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依据所学的学问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别的地方。 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结合教材内容,思索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略 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供应了三个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
29、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四周,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依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特别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究。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_,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探讨学习前人科学探究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谈谈感想。 板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限制150内